【摘 要】
:
三位作者为讨论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社会、政治以及技术治理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出发点.在下文中,我将讨论这场疫情的技术(甚至是技术治理)与政治层面之间的关系.
【机 构】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和国家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位作者为讨论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社会、政治以及技术治理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出发点.在下文中,我将讨论这场疫情的技术(甚至是技术治理)与政治层面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企业家作为引导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其科学素质尤其重要.围绕新时代企业家科学素质测评,讨论了企业家科学素质的内涵,论证了新时代开展企业家科学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并以116位优秀企业家为样本,构建了企业家科学素质的测评指标体系,探讨了企业家科学素质测评的实施原则.
伴随新冠疫情的发展,寻求在其上升、蔓延和最终结果中吸取教训无疑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的共同努力.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是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人口应对疫情爆发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所采取的不同方式.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一些初步的比较可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思考.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及其管理日趋智能化.但是,数字技术却并未让每个个体同等受益,因而在数字领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字鸿沟”.这不仅让不平等进入到数字领域,也加剧了社会领域的不平等,增加了社会分裂的风险.于是,人们试图通过给个体赋能去弥合“数字鸿沟”,但这一进路将个体仅仅视作抽象的“数据或技术使用者”,遭遇了“普遍主义政治”的困境.鉴于此,基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路主张让每个个体如其所是地进入到数字领域,在算法设计、数据收集、采样测试等环节都承认诸身份认同的价值.只有当诸身份认同在数字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时代下的隐私保护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过去几年里,出现了一批以大数据杀熟和基于智能平台隐私泄露为代表的新型隐私问题,给政府、企业和公众各方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更迭能力远远超过法律条例和规范的修订速度,需要用理性和建设性的眼光重新审视.站在信息技术的视角下,对大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的困境进行解析与反思,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021年5月16日,朱永新教授在出席“2020长江教育论坛”时呼吁,“十四五”期间,国家应该重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工程,像过去注重营养午餐那样,对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出台相关建设标准.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与古代先贤、中外智者对话,思承千载,视通万里,达求思维碰撞、心灵共鸣;阅读也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
在2020年11月20日的电视讲话中,为了争取民众对开展新一轮Covid-19疫情防护措施的理解,德国总理默克尔称疫情的爆发和扩散“就像一场自然灾难”.这个把新冠病毒比作地震或是火山爆发的比喻,一方面来说,是试图自发却勉强地将事态自然化或者说去政治化,目的在于提升第二次全国范围封锁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默克尔的谈话中也让人们明白,她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在病毒感染者数量指数型上升后,一直实行的人工和电子的社交接触追踪方式已经完全不足以中断病毒的传播链条.这种有部分潜在危机性的动态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哪些技术
在媒体报道中,SARS-CoV-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是圆形的、通常是红色的、被一个总体来说是突出的辐射状花冠包裹着.在体系上它属于RNA病毒,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份子.在2002/2003的时候,就是SARS-CoV-1引发了SARS疫情.病毒学研究在SARS-CoV溯源中证实这种病毒能跨物种地存在于动物身上,并且可以将不同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病毒首先从鼻子和咽喉进入,侵入身体细胞,改写它们的组建程序,打开细胞膜并把整个宿主身体占据为自己的环境,将其变成自我复制的场所.在宿主身体之外,该病毒相当脆弱
由于新冠病毒在第一年就演变为全球性疫情,人们对病毒传播过程中真正的科学不确定性与有效的政治沟通和政策制定的需要之间的笨拙应对(awkward fit)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际上,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在相当不同的实验中充当小白鼠,这些实验基于大致相同的科学,只是被应用于不同的地理、政治和文化条件下.此外,虽然各国政府采取的行动显然会对其正式管辖范围之外的人产生影响,但并没有商定的标准来对应对此次疫情的“成功”作出跨国性判断.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的每一次宣布(如果假设存在这种普
随着课堂创新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就是用最少的语言和最全面的体验感受把音乐的快乐最大化的带给学生,将音乐最原本的样子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相信自己,接纳并学习音乐.文章结合现有的奥尔夫音乐课堂形态,整理并归纳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分析其深远影响.
20世纪末年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问世后,新的知识与见解也随之而来.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其中探讨《子思子》,特别是中庸篇的部分.中庸篇分为新旧两部分.其中以“中庸”为主题的旧的部分,根据文章形式来看,应该与《缁衣》《表记》《坊记》一样是为子思所作.以“诚”为主题的新的部分,虽然含有部分后世添加的内容,但其思想的架构应该也源自子思,比如,其中有与《性自命出》相同的“性即气”的思考,也有与《五行》相似的天道—人道的思考模式.而孟子在接受这些思想时是有选择的,比如说,子思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