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更好地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全面提升重庆开放水平?为此,本刊摘编了一组相关资料,以便我们加深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认识和理解。
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构建,改善营商环境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年新签约项目318个、合同投资金额约2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
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出台100多项创新举措,新注册企业1万多家。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现跨境融资20.6亿美元,新签约31个重点项目、金额50.7亿美元。
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班,“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常态运行,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取得进展。
果园港中欧班列(重庆)第二始发站正式运行。
江北国际机场新增9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3872万人次。
“3 12 N”物流园区体系加快建设。
江津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黔江海关建成开关。
国家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挂牌并完成筹建。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实现全天候通关通检。
一般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扭转了进出口持续下滑态势。服务贸易额261.3亿美元,增长26%。
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成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内陆开放高地。到2022年,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民间投资更加活跃,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5%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元,服务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
积极融入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拓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口岸、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一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启动地方立法工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强化改革创新,及时复制推广新鲜经验。做好国家评估迎检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强化规划引领,探索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滚动实施一批功能性、标志性重点项目。围绕项目推进开展政策创新,增强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的适配性。
三是提升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江新区开放龙头作用,全面完成两江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经验,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支持重庆经开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等各级各类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江津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万州港、丰都港水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工作,争取团结村铁路口岸和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拓展整车进口口岸及汽车进出口集散中心功能,积极启动建设智能口岸和发展口岸经济。加快推进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四是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创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突出抓好“重庆造”一般贸易,稳步发展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培育新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做大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8.5%左右。打造一批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集聚区,服务贸易增速保持20%左右。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推动成渝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协调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渝黔合作先行区建设,深化武陵山片区等区域跨省旅游協作,策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事项和项目。推动东向、西向、南向、北向骨干通道互联互通。加大承接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实际利用外资保持100亿美元以上。
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开放引领和口岸集成效应,做精做优重点板块,提档升级产业园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
编制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规划,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启动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争在投资领域开放、金融开放创新和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开行中欧班列(重庆)1000班,拓展跨国邮包运输和旅游通道功能,加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探索跨国公路联运、铁海联运新规则。
拓展指定口岸功能,启动智能口岸建设,争取设立果园港区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申报直通、系统联通、信息互通、业务畅通。
深化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新增一批国际直达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
扩大汽车、装备、智能终端等优势产品出口,建设进口商品分销体系。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贸易、金融结算等新型服务贸易,建设一批服务外包集聚区。
圆桌论道
重庆海关将全力支持重庆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内陆开放贡献海关智慧:一是支持拓展开放通道。推进“安智贸”“关铁通”深入实施,推动运邮常态化规模化。推动重庆至东盟公路“五定”班车常态开行,促进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支持拓展货运航线网络和国际客运航线。二是支持优化开放平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出第二批重庆自贸试验区支持举措。支持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研究多式联运监管模式,推动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三是支持优化开放环境。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大通关合作。继续推行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推进卡口“全天候智慧通关”。推进“去繁就简”,持续清理各类重复查验,助推压缩通关时间准备、货物提离时间1/3。积极助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以及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建立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新模式。 ——重庆海关关长 刘魏巍
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让内陆地区具有沿海开放优势,加强航空枢纽建设是一个关键。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是西部唯一拥有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的机场。到2020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但国际航线偏少,且缺乏主基地航空公司和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难以充分发挥枢纽机场作用。相对于客运航空枢纽,重庆货运航空枢纽的建设更加急迫。为此,荣昌已提出建设国际货运枢纽机场。货运机场建设既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也是建立开放平台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提升发展质量的需要。一旦该机场建成投用,不仅将带动荣昌的发展,还将带动重庆、西部乃至全国的物流业发展提速增效。
——荣昌区委书记 曹清尧
中欧班列(重庆)打通了中国内陆到欧洲的西向通道,“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则是南向通道。借助这两条通道,重庆实现了“一带”和“一路”的有机衔接。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西部物流园将持续开拓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渝满俄”等对外开放通道,完善整车、植物种苗、医药、水果等开放口岸,壮大物流、贸易、金融等开放主体。
——沙坪坝区财政局党组书记、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张磊
重庆要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向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在“高”上做文章:通过提高开放层次,完善开放平台,推动形成铁、水、空、公完备的口岸开放体系和多式联运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临江产业、临空产业、通道经济和旅游经济。在“广”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重庆加工贸易产业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作用,统筹好产业规划、发展布局、物流配套和政策协调。在“深”上花力气: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和效率,加快由简单加工向研发与贸易转变、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高重庆对外开放的“含金量”。
——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吴安
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配套同样重要。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试验区严格推行“两张清单”政策,即“政策清单”“项目清单”相互匹配,先后通过推进实施两批、共123项改革试点经验,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重庆需要畅通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内陆开放区位新优势,搭建服务内陆开放平台,促进内陆对外贸易便利化。此外,还要创新内陆产业发展路径,尤其是实现政策体制创新,在深化东、西双向开放,构筑全方位開放体系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完善市场化体制,不断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此培育内陆开放新格局。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 付嘉康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给内陆开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就此进行了更全面系统的部署。相关各方正着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抢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新模式。重庆保税港区正按照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一体打造,开放主体、环境一体建设的要求,全力探索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挥两江新区、重庆自贸区、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平台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黄杰
重庆应该探索建立长江上游省市(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重庆自由贸易港建设协同联盟。建构以重庆自由贸易港为中心的空运、铁路、公路、水路、管道一体化互联互通设施,建构仓储基地,建构长江上游省市的大物流集运分拨中心,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物流成本。此举还能提升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枢纽作用,对于构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大学建设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盟沙坪坝区委会主委 王林
2017年成绩单
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构建,改善营商环境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年新签约项目318个、合同投资金额约2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
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出台100多项创新举措,新注册企业1万多家。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现跨境融资20.6亿美元,新签约31个重点项目、金额50.7亿美元。
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班,“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常态运行,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取得进展。
果园港中欧班列(重庆)第二始发站正式运行。
江北国际机场新增9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3872万人次。
“3 12 N”物流园区体系加快建设。
江津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黔江海关建成开关。
国家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挂牌并完成筹建。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实现全天候通关通检。
一般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扭转了进出口持续下滑态势。服务贸易额261.3亿美元,增长26%。
发展目标
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成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内陆开放高地。到2022年,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民间投资更加活跃,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5%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元,服务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
发展路径
积极融入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拓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口岸、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一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启动地方立法工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强化改革创新,及时复制推广新鲜经验。做好国家评估迎检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强化规划引领,探索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滚动实施一批功能性、标志性重点项目。围绕项目推进开展政策创新,增强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的适配性。
三是提升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江新区开放龙头作用,全面完成两江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经验,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支持重庆经开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等各级各类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江津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万州港、丰都港水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工作,争取团结村铁路口岸和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拓展整车进口口岸及汽车进出口集散中心功能,积极启动建设智能口岸和发展口岸经济。加快推进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四是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创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突出抓好“重庆造”一般贸易,稳步发展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培育新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做大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8.5%左右。打造一批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集聚区,服务贸易增速保持20%左右。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推动成渝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协调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渝黔合作先行区建设,深化武陵山片区等区域跨省旅游協作,策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事项和项目。推动东向、西向、南向、北向骨干通道互联互通。加大承接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实际利用外资保持100亿美元以上。
2018年展望
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开放引领和口岸集成效应,做精做优重点板块,提档升级产业园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
编制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规划,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启动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争在投资领域开放、金融开放创新和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开行中欧班列(重庆)1000班,拓展跨国邮包运输和旅游通道功能,加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探索跨国公路联运、铁海联运新规则。
拓展指定口岸功能,启动智能口岸建设,争取设立果园港区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申报直通、系统联通、信息互通、业务畅通。
深化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新增一批国际直达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
扩大汽车、装备、智能终端等优势产品出口,建设进口商品分销体系。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贸易、金融结算等新型服务贸易,建设一批服务外包集聚区。
圆桌论道
重庆海关将全力支持重庆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内陆开放贡献海关智慧:一是支持拓展开放通道。推进“安智贸”“关铁通”深入实施,推动运邮常态化规模化。推动重庆至东盟公路“五定”班车常态开行,促进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支持拓展货运航线网络和国际客运航线。二是支持优化开放平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出第二批重庆自贸试验区支持举措。支持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研究多式联运监管模式,推动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三是支持优化开放环境。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大通关合作。继续推行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推进卡口“全天候智慧通关”。推进“去繁就简”,持续清理各类重复查验,助推压缩通关时间准备、货物提离时间1/3。积极助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以及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建立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新模式。 ——重庆海关关长 刘魏巍
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让内陆地区具有沿海开放优势,加强航空枢纽建设是一个关键。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是西部唯一拥有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的机场。到2020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但国际航线偏少,且缺乏主基地航空公司和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难以充分发挥枢纽机场作用。相对于客运航空枢纽,重庆货运航空枢纽的建设更加急迫。为此,荣昌已提出建设国际货运枢纽机场。货运机场建设既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也是建立开放平台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提升发展质量的需要。一旦该机场建成投用,不仅将带动荣昌的发展,还将带动重庆、西部乃至全国的物流业发展提速增效。
——荣昌区委书记 曹清尧
中欧班列(重庆)打通了中国内陆到欧洲的西向通道,“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则是南向通道。借助这两条通道,重庆实现了“一带”和“一路”的有机衔接。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西部物流园将持续开拓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渝满俄”等对外开放通道,完善整车、植物种苗、医药、水果等开放口岸,壮大物流、贸易、金融等开放主体。
——沙坪坝区财政局党组书记、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张磊
重庆要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向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在“高”上做文章:通过提高开放层次,完善开放平台,推动形成铁、水、空、公完备的口岸开放体系和多式联运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临江产业、临空产业、通道经济和旅游经济。在“广”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重庆加工贸易产业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作用,统筹好产业规划、发展布局、物流配套和政策协调。在“深”上花力气: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和效率,加快由简单加工向研发与贸易转变、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高重庆对外开放的“含金量”。
——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吴安
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配套同样重要。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试验区严格推行“两张清单”政策,即“政策清单”“项目清单”相互匹配,先后通过推进实施两批、共123项改革试点经验,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重庆需要畅通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内陆开放区位新优势,搭建服务内陆开放平台,促进内陆对外贸易便利化。此外,还要创新内陆产业发展路径,尤其是实现政策体制创新,在深化东、西双向开放,构筑全方位開放体系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完善市场化体制,不断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此培育内陆开放新格局。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 付嘉康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给内陆开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就此进行了更全面系统的部署。相关各方正着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抢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新模式。重庆保税港区正按照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一体打造,开放主体、环境一体建设的要求,全力探索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挥两江新区、重庆自贸区、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平台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黄杰
重庆应该探索建立长江上游省市(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重庆自由贸易港建设协同联盟。建构以重庆自由贸易港为中心的空运、铁路、公路、水路、管道一体化互联互通设施,建构仓储基地,建构长江上游省市的大物流集运分拨中心,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物流成本。此举还能提升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枢纽作用,对于构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大学建设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盟沙坪坝区委会主委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