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崇文抑武”是宋朝重要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恰恰正是导致宋朝“声荣盛而武备衰”的原因。宋朝治国理念的形成及其实践,虽然保障了其内部长期的稳定发展,却极大地牺牲了国家的外部环境,最终导致因外敌入侵而亡国。宋朝的边防思想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反思,使现代边防更加牢固。
[关键词]宋朝边防 崇文抑武 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TU9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34-01
一、宋朝边防思想的特点
(一)羁縻制度的实行
在很多历史书上,我们可以频繁的看到“羁縻”一词,“羁縻”是联系牵制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汉宫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1]。从秦汉以来,羁糜作为一种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早已有之。羁糜制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观,是中央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通过对少数民族上层的恩泽,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达到皇权一统理念。我国统治者在宋元明时期在新的观念的引导下,着力加强对边疆的经营管理。
宋王朝实行的具体羁縻制度如下。第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羁糜州、县、洞,“或因其内附臣服于宋王朝,谓之‘出宋 ’,称为‘归明州’,或因其居于溪洞称‘溪洞州’。”[2]第二,“推其雄长者为首领”,宋朝任用土官,从而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这就是羁摩政策最大的特点。宋王朝授予官衔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借助其首领的威望,来对当地进行有效统治。第三,宋王朝在羁糜地区实行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偏远蛮荒的地方,给予少收税或者不收税优惠。少数名族之间的纠纷,宋王朝采取“和断”措施,“蛮夷相杀伤,止令和断,不得擅发甲兵,致其不灵。”[3]。宋统治者认为,“外夷自相杀伤,有本土之法,苟以国法绳之,则必致生事,羁糜之道正在于此”。
(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
到宋朝开国为止,中国社会遭受了唐末五代半个余世纪的战争之祸。于是统治者就深刻认识到,藩镇坐大、武人专政是造成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于是宋朝自开国以来就开始崇文轻武。
“崇文抑武”这一体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臣取得了对枢密院的绝对控制,二是武将在地方统领地位的下降。“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确定后,文官的权力远远大于武将,拥有战略决策权和指挥主导权,于是儒家“攘外必先安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的边防思想必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使得宋朝的边防思想变得保守、崇和、被动防御。在这些边防思想的影响下,宋朝虽然保障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却大量牺牲了宋朝的边防事业,最终导致它被外敌入侵而覆灭。
二、宋朝边防思想的进步与不足
(一)宋朝边防思想的进步
首先,宋朝沿用并改善了唐代的羁縻制度。较之唐朝,宋朝不如唐朝强大,尤其是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势力,一不小心,其统治势力就有可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羁縻政策较之唐朝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的特点。“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宋朝得到很好的实施,成为了统治者处理少数名族问题的重要方针。再者,宋代的羁縻制度比唐朝的更严密,实施的更具体。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可以更好的被渗透管理。
羁縻制度的实行及完善,使得宋朝的边境得到巩固,减少了边境地区暴力冲突,稳定了国内局势,促进科学经济的发展。
(二)宋朝边防思想的不足
由于宋朝“崇文抑武”这一治国方略,导致文人主政,儒家思想必然在边防战略中起了主导地位。
宋朝时期,宋王朝有诸多强敌,屡次出征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文人们认为对待边防建设,应当以防御为主,所谓“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这样的思想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兴兵造成国内财务空缺,百姓生活困难。更何况,儒家奉行“远人不服,則修文德以来之”的理想主义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缺少兵家从功利角度对边防问题的思考。一直怀着“以德怀远”的理想主义立场,面对他国来犯,一味地防御的思想,导致宋朝的边防战略难以从根本上跳出被动防御的囚笼。
宋朝保守、消极防御边防思想导致其开始实行“守内虚外”的方针。宋太宗曾对近臣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4]将国家内政摆在了边防威胁之前。这一思想的形成,国内政治稳定成了重点,边防战略转攻为守。
三、宋朝边防思想的影响
了解了宋朝的边防思想及其兴衰,我们可以了解到边防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强边固防的观念。
宋朝实行羁縻制度,采用“以夷制夷”的政策,这是民族自治的初步体现。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先后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旗)。这些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成立,让少数民族自治,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对于边防建设有了极大保障。
宋朝把防御放在首位,保证了国家内部和平稳定,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伦理等各方面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强边则国泰明安,弱边则国破民危。我国十分重视边防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没有强大边防的国家,国家主权难以保障,国家威严难以树立。我国重视边防建设,既保证了国家领土完整,又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对我国全面发展起了极大作用。
文武并行才是硬道理,不要像宋朝那样“崇文抑武”,在追求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决不能落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战斗力。但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士兵的战斗素质绝对不能落下。只有将文武结合,将科技与个人的军事素质结合,才能打造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钢铁军团。
结束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宋朝的边防思想对于现在的边防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学习宋代边防思想有助于我国现在更好的巩固边防,建设边防。强边兴国,只有巩固好边防事业才能实现我国的安全稳定,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 徐杰舜.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 宋会要辑稿·蕃夷[Z]
[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2·淳化二年八月丁亥》
[关键词]宋朝边防 崇文抑武 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TU9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34-01
一、宋朝边防思想的特点
(一)羁縻制度的实行
在很多历史书上,我们可以频繁的看到“羁縻”一词,“羁縻”是联系牵制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汉宫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1]。从秦汉以来,羁糜作为一种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早已有之。羁糜制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观,是中央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通过对少数民族上层的恩泽,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达到皇权一统理念。我国统治者在宋元明时期在新的观念的引导下,着力加强对边疆的经营管理。
宋王朝实行的具体羁縻制度如下。第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羁糜州、县、洞,“或因其内附臣服于宋王朝,谓之‘出宋 ’,称为‘归明州’,或因其居于溪洞称‘溪洞州’。”[2]第二,“推其雄长者为首领”,宋朝任用土官,从而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这就是羁摩政策最大的特点。宋王朝授予官衔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借助其首领的威望,来对当地进行有效统治。第三,宋王朝在羁糜地区实行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偏远蛮荒的地方,给予少收税或者不收税优惠。少数名族之间的纠纷,宋王朝采取“和断”措施,“蛮夷相杀伤,止令和断,不得擅发甲兵,致其不灵。”[3]。宋统治者认为,“外夷自相杀伤,有本土之法,苟以国法绳之,则必致生事,羁糜之道正在于此”。
(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
到宋朝开国为止,中国社会遭受了唐末五代半个余世纪的战争之祸。于是统治者就深刻认识到,藩镇坐大、武人专政是造成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于是宋朝自开国以来就开始崇文轻武。
“崇文抑武”这一体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臣取得了对枢密院的绝对控制,二是武将在地方统领地位的下降。“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确定后,文官的权力远远大于武将,拥有战略决策权和指挥主导权,于是儒家“攘外必先安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的边防思想必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使得宋朝的边防思想变得保守、崇和、被动防御。在这些边防思想的影响下,宋朝虽然保障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却大量牺牲了宋朝的边防事业,最终导致它被外敌入侵而覆灭。
二、宋朝边防思想的进步与不足
(一)宋朝边防思想的进步
首先,宋朝沿用并改善了唐代的羁縻制度。较之唐朝,宋朝不如唐朝强大,尤其是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势力,一不小心,其统治势力就有可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羁縻政策较之唐朝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的特点。“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宋朝得到很好的实施,成为了统治者处理少数名族问题的重要方针。再者,宋代的羁縻制度比唐朝的更严密,实施的更具体。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可以更好的被渗透管理。
羁縻制度的实行及完善,使得宋朝的边境得到巩固,减少了边境地区暴力冲突,稳定了国内局势,促进科学经济的发展。
(二)宋朝边防思想的不足
由于宋朝“崇文抑武”这一治国方略,导致文人主政,儒家思想必然在边防战略中起了主导地位。
宋朝时期,宋王朝有诸多强敌,屡次出征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文人们认为对待边防建设,应当以防御为主,所谓“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这样的思想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兴兵造成国内财务空缺,百姓生活困难。更何况,儒家奉行“远人不服,則修文德以来之”的理想主义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缺少兵家从功利角度对边防问题的思考。一直怀着“以德怀远”的理想主义立场,面对他国来犯,一味地防御的思想,导致宋朝的边防战略难以从根本上跳出被动防御的囚笼。
宋朝保守、消极防御边防思想导致其开始实行“守内虚外”的方针。宋太宗曾对近臣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4]将国家内政摆在了边防威胁之前。这一思想的形成,国内政治稳定成了重点,边防战略转攻为守。
三、宋朝边防思想的影响
了解了宋朝的边防思想及其兴衰,我们可以了解到边防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强边固防的观念。
宋朝实行羁縻制度,采用“以夷制夷”的政策,这是民族自治的初步体现。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先后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旗)。这些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成立,让少数民族自治,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对于边防建设有了极大保障。
宋朝把防御放在首位,保证了国家内部和平稳定,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伦理等各方面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强边则国泰明安,弱边则国破民危。我国十分重视边防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没有强大边防的国家,国家主权难以保障,国家威严难以树立。我国重视边防建设,既保证了国家领土完整,又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对我国全面发展起了极大作用。
文武并行才是硬道理,不要像宋朝那样“崇文抑武”,在追求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决不能落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战斗力。但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士兵的战斗素质绝对不能落下。只有将文武结合,将科技与个人的军事素质结合,才能打造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钢铁军团。
结束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宋朝的边防思想对于现在的边防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学习宋代边防思想有助于我国现在更好的巩固边防,建设边防。强边兴国,只有巩固好边防事业才能实现我国的安全稳定,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 徐杰舜.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 宋会要辑稿·蕃夷[Z]
[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2·淳化二年八月丁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