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你的儿子?”“对!我有两个‘儿子’。后面那个是今年刚‘认’的。”今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边防支队援藏干部杨有祥回广西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战友们好奇的围住,指着办公桌电脑里的照片,要他讲在雪域高原的故事。
杨有祥,壮族,广西贵港人,1975年4月出生,1996年7月入伍,2005年6月任崇左市边防支队法制科副科长,现已晋升为副团职领导干部。由于援藏成绩突出,2008年和2009年,杨有祥连续荣获西藏边防总队“优秀援藏干部荣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美丽的西藏,神奇的高原。和很多内地人一样,杨有祥对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充满了好奇与憧憬。2007年8月,杨有祥来到了世界屋脊——西藏。初次入藏,杨有祥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蓝的,未来是美好的。让杨有祥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他与藏语、藏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有祥走访藏族群众
与藏民无碍交流
杨有祥到达西藏后,西藏边防总队党委通过慎重考虑,将他安排到教导大队藏语言文学专科班教导员的岗位上。
作为藏语专科班教导员,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藏乡、融入到学员中,就必须与学员们共同学习藏语,而且比别人学得更好。然而,杨有祥自幼在广西壮乡土生土长,浓厚的广西口音一直是他的特色。在与学员们交流藏语时,他的“广味”藏语常常引发学员们的捧腹大笑。
基础差,但学习不能落后。为矫正自己的发音,杨有祥从汉语普通话开始练起,背电视台播出的广告,跟新闻联播主持人学讲话。他的这些“怪”举动,一时间招来大家的嘲笑。然而,人家笑他,他也跟着笑,笑完了继续练习。久而久之,杨有祥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学好藏语口语,杨有祥虚心向老师请教,对着口型勤练习,没有老师时就对着镜子练。平日里,他大胆与学员和部队藏族干部、战士说藏语。一有机会就跟当地藏民交流。随着藏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几个月下来,那些认为他是在“作秀、出风头”的议论,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学员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藏语班掀起了学藏语的热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活跃专科班的文化生活,调动学员们学藏语的兴趣,杨有祥在班上成立了书画和音乐兴趣小组,邀请了毕业于美术、音乐学院的机关干部为兴趣小组辅导功课。学员们有了自己的课余爱好,班集体的气氛日益浓厚起来。随后,杨有祥又成立了合唱团,坚持每周四组织学唱藏语歌曲。
在实践中教学,在学习中实践,是杨有祥的“制胜法宝”。学员们大都来自边防一线,直接与藏民接触。为此,杨有祥经常把学员“赶出去”与藏民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学员们既与藏民交上了朋友,又为学员们学藏语搭建了平台。同时,杨有祥还组编了《边防部队为民服务、执勤、执法常用术语300条》,学员们学藏语有了针对性。
通过一系列措施,学员们学藏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也提高了,许多学员很快掌握了藏语,与藏民交流起来不再困难。
把学员视为亲兄弟
“学员就如同我的亲兄弟。”杨有祥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担任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藏文专科班教导员以来,他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学员们都把他当成知心人、亲兄弟。谁有什么烦心事,或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跟杨有祥说。
小王,一名重庆籍的中尉学员,开朗、活跃、爱开玩笑,是藏语专科班的“开心果”。有一段时间,细心的杨有祥发现,“开心果”居然时常发呆,上藏语课时无精打采。身为教导员的杨有祥看在了眼里记在心上。空闲时,杨有祥询问与小王同宿舍的室友,大家都反映小王最近好像心事重重。
杨有祥找到小王本人谈话。在杨有祥的多次耐心询问后,小王终于道出了实情:远在重庆的母亲得了胃癌,现在病情加重,这令原本非常孝顺的小王十分焦急。最近,3岁的女儿连日高烧不退的消息更使小王感到坐立不宁。
这天晚上,杨有祥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此刻的他与小王一样焦急。在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后,第二天,杨有祥向上级反映了小王的特殊情况,并为小王递交了事假审批表。拿着审批表,小王流下了滚滚男儿泪,他深知,身为学员的他是不能请假的,这张审批表来之不易。
两周后小王归队了,他母亲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女儿已经完全康复了。小王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上课也认真了,现在的他早已把杨有祥当成了自己的亲大哥。
两个藏族“儿子”
进藏后,除了工作和学藏语外,杨有祥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他的两个藏族“儿子”旦增晋美和索朗达杰身上。
旦增晋美,西藏曲水县聂当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失去父母,目前寄养在舅舅家。懂事的旦增晋美不想给舅舅增加负担,一度想辍学外出打工。杨有祥得知情况后,主动从上批援藏干部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资助旦增晋美完成学业,还认他为“儿子”。
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世,原本性格内向的旦增晋美变得更加孤僻。每天下课后,他总是躲在教室里或校园一角独自发呆。为此,杨有祥带领藏语班学员定期给小晋美进行心理辅导,和他交流、谈心,一遍又一遍地启发他、引导他。同时,还带小晋美到拉萨市区游玩,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辅导,旦增晋美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每次遇到杨有祥和他的战友时,还微笑着主动打招呼,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有祥问旦增晋美:“你的生日是哪天?”小晋美摇了摇头:“不知道。”这句简单话语却深深刺痛了杨有祥的心,“我儿子下周六生日,你就和他一起过吧?”“嗯!”小晋美愉快地答应了。
星期六一大早,杨有祥就给小晋美订了蛋糕,并和战友们一块布置好了生日会场,请来了小晋美的同学们为他庆祝生日。生日宴会上,小晋美开心地对杨有祥说:“长这么大,今天是第一次过生日,我很高兴!”此刻,杨有祥的笑容和小晋美一样甜美、灿烂。
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有祥又认下曲水县聂当乡小学贫困学生索朗达杰为“儿子”。
在援藏的日子里,杨有祥始终关心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致在分别时,两个“儿子”对他难以割舍,泪流满面。杨有祥安慰道:“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帮助你们……” 两个藏族“儿子”眼含热泪地点点头。
一切为了藏民的利益
杨有祥是学法律专业的。在走访驻地群众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对藏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增强藏民的法制意识和防范观念,主动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涉法难题。
今年初,杨有祥和战友们调解了一起长达数年的纠纷——普布旺堆、边巴两家邻里纠纷。因为宅基地,原本和睦可亲的堂兄弟多年来互不来往、反目成仇。
在详细了解矛盾的来龙去脉后,尽管杨有祥和战友们感觉调解难度很大,但还是毅然担起了“重任”。他和战友们开始每天在家里、田间和普布旺堆、边巴两人促膝交谈,帮干农活,以实际行动和自身真诚来感化两人。……经过十多次的上门走访,双方当事人终于被杨有祥他们的诚意和耐心所感动,表示愿意接受边防官兵们的调解。
一件件涉及藏民切身利益的小事,一次次为驻地藏民服务的举动,让藏民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让藏族老人安度晚年
杨有祥在关爱战友、关爱困难儿童、帮扶无助老人和贫苦户的同时,还不忘发动战友和身边的人去帮助这些弱者,让藏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8月的一个周末,在与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一墙之隔的聂当乡敬老院,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的扎西院长看到藏语班的学员们,主动迎上来打招呼,大家亲热地握手、相互寒暄。白发苍苍的多吉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来,对杨有祥和藏语班的学员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说“吐吉其,吐吉其!(意为谢谢)”
多吉老人今年79岁,一生无儿无女,体弱多病,是藏语班的重点帮扶对象。杨有祥和学员们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并为他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在生活上,坚持为老人们理发、打扫院落、洗衣做饭,并经常陪老人拉家常,排解心中的苦闷。
杨有祥说:“这些藏族老人无依无靠,我们这么做只是希望他们有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在他的带动下,藏语班以驻地聂当乡敬老院、中心小学和德吉村为中心,利用藏语口语实践课和休息日、节假日之机,组织学员深入到农户、学校、田间地头开展爱民实践活动,积极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帮藏民抢收抢种青稞,并自发与中心小学7名困难、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组织学员向敬老院和小学捐款6000多元,受到藏民的一致赞扬。
谈起杨有祥和学员们的爱民举动,敬老院扎西院长感慨地说:“自从他们来到这里,平日里冷清的院落热闹了许多,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使这些孤寡老人感到晚年很幸福,感觉子弟兵就是自己的亲儿女。”
援藏3年来,杨有祥走遍了部队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把真情带给了驻地每一户藏族同胞。久而久之,驻地藏民都知道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壮族兄弟——杨有祥。
一次特殊的安保行动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实现了奥运火炬登上地球之巅的人类梦想。火炬成功登顶珠峰的背后,是杨有祥与战友们的艰辛安保40多天的结果。
“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海拔4980米的地方,不仅要克服缺氧,还有恶劣天气等因素,这是援藏期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想起40多天的安保行动,杨有祥仍心有余悸。
2008年4月初,接到任务后的杨有祥十分兴奋。保护奥运圣火的传递,一生也许只有一次,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为了使安保工作顺利进行,杨有祥带领战友们提前一个月蹲上驻点。在这期间,他和战友们抗缺氧、战风沙、斗严寒,始终坚守在执勤第一线。
“强烈的高原反应,使许多人呼吸困难,生不如死;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中午10度左右,而晚上却是零下30多度;紫外线很强,阳光映在雪山上再反射到人眼,非常难受,非常刺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有祥感慨万千。他边说边取下墨镜,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我的眼睛怕阳光,一看到强光就会流泪。这都是‘雪盲’惹的祸。”
其实,火炬登顶珠峰安保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没水洗澡,没宾馆旅店休息,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睡袋,40天才洗一次澡……”讲到这里,杨有祥停顿了一下,话峰一转,“有一天深夜,刮起了大风,把我们的帐篷给掀翻了,我们不得不起来搭帐篷。当时零下30度。由于天冷,大家都使不上劲,手脚都磨破了皮。第二天大家的脸都肿了,耳朵、鼻子、手上都长了冷疮,奇庠无比。还有几个战友得了重感冒,打了十多天的点滴。”
困难重重,使命光荣。杨有祥与战友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海拔4980米坚守了40多天,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本人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雪域高原壮乡情,心中有爱花不败。在援藏的日子,杨有祥用顽强的毅力、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将民族情怀写在了雪域高原,用行动书写了献身边防、支援西藏、服务一方的动人篇章!
杨有祥,壮族,广西贵港人,1975年4月出生,1996年7月入伍,2005年6月任崇左市边防支队法制科副科长,现已晋升为副团职领导干部。由于援藏成绩突出,2008年和2009年,杨有祥连续荣获西藏边防总队“优秀援藏干部荣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美丽的西藏,神奇的高原。和很多内地人一样,杨有祥对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充满了好奇与憧憬。2007年8月,杨有祥来到了世界屋脊——西藏。初次入藏,杨有祥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蓝的,未来是美好的。让杨有祥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他与藏语、藏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有祥走访藏族群众
与藏民无碍交流
杨有祥到达西藏后,西藏边防总队党委通过慎重考虑,将他安排到教导大队藏语言文学专科班教导员的岗位上。
作为藏语专科班教导员,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藏乡、融入到学员中,就必须与学员们共同学习藏语,而且比别人学得更好。然而,杨有祥自幼在广西壮乡土生土长,浓厚的广西口音一直是他的特色。在与学员们交流藏语时,他的“广味”藏语常常引发学员们的捧腹大笑。
基础差,但学习不能落后。为矫正自己的发音,杨有祥从汉语普通话开始练起,背电视台播出的广告,跟新闻联播主持人学讲话。他的这些“怪”举动,一时间招来大家的嘲笑。然而,人家笑他,他也跟着笑,笑完了继续练习。久而久之,杨有祥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学好藏语口语,杨有祥虚心向老师请教,对着口型勤练习,没有老师时就对着镜子练。平日里,他大胆与学员和部队藏族干部、战士说藏语。一有机会就跟当地藏民交流。随着藏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几个月下来,那些认为他是在“作秀、出风头”的议论,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学员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藏语班掀起了学藏语的热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活跃专科班的文化生活,调动学员们学藏语的兴趣,杨有祥在班上成立了书画和音乐兴趣小组,邀请了毕业于美术、音乐学院的机关干部为兴趣小组辅导功课。学员们有了自己的课余爱好,班集体的气氛日益浓厚起来。随后,杨有祥又成立了合唱团,坚持每周四组织学唱藏语歌曲。
在实践中教学,在学习中实践,是杨有祥的“制胜法宝”。学员们大都来自边防一线,直接与藏民接触。为此,杨有祥经常把学员“赶出去”与藏民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学员们既与藏民交上了朋友,又为学员们学藏语搭建了平台。同时,杨有祥还组编了《边防部队为民服务、执勤、执法常用术语300条》,学员们学藏语有了针对性。
通过一系列措施,学员们学藏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也提高了,许多学员很快掌握了藏语,与藏民交流起来不再困难。
把学员视为亲兄弟
“学员就如同我的亲兄弟。”杨有祥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担任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藏文专科班教导员以来,他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学员们都把他当成知心人、亲兄弟。谁有什么烦心事,或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跟杨有祥说。
小王,一名重庆籍的中尉学员,开朗、活跃、爱开玩笑,是藏语专科班的“开心果”。有一段时间,细心的杨有祥发现,“开心果”居然时常发呆,上藏语课时无精打采。身为教导员的杨有祥看在了眼里记在心上。空闲时,杨有祥询问与小王同宿舍的室友,大家都反映小王最近好像心事重重。
杨有祥找到小王本人谈话。在杨有祥的多次耐心询问后,小王终于道出了实情:远在重庆的母亲得了胃癌,现在病情加重,这令原本非常孝顺的小王十分焦急。最近,3岁的女儿连日高烧不退的消息更使小王感到坐立不宁。
这天晚上,杨有祥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此刻的他与小王一样焦急。在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后,第二天,杨有祥向上级反映了小王的特殊情况,并为小王递交了事假审批表。拿着审批表,小王流下了滚滚男儿泪,他深知,身为学员的他是不能请假的,这张审批表来之不易。
两周后小王归队了,他母亲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女儿已经完全康复了。小王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上课也认真了,现在的他早已把杨有祥当成了自己的亲大哥。
两个藏族“儿子”
进藏后,除了工作和学藏语外,杨有祥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他的两个藏族“儿子”旦增晋美和索朗达杰身上。
旦增晋美,西藏曲水县聂当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失去父母,目前寄养在舅舅家。懂事的旦增晋美不想给舅舅增加负担,一度想辍学外出打工。杨有祥得知情况后,主动从上批援藏干部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资助旦增晋美完成学业,还认他为“儿子”。
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世,原本性格内向的旦增晋美变得更加孤僻。每天下课后,他总是躲在教室里或校园一角独自发呆。为此,杨有祥带领藏语班学员定期给小晋美进行心理辅导,和他交流、谈心,一遍又一遍地启发他、引导他。同时,还带小晋美到拉萨市区游玩,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辅导,旦增晋美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每次遇到杨有祥和他的战友时,还微笑着主动打招呼,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有祥问旦增晋美:“你的生日是哪天?”小晋美摇了摇头:“不知道。”这句简单话语却深深刺痛了杨有祥的心,“我儿子下周六生日,你就和他一起过吧?”“嗯!”小晋美愉快地答应了。
星期六一大早,杨有祥就给小晋美订了蛋糕,并和战友们一块布置好了生日会场,请来了小晋美的同学们为他庆祝生日。生日宴会上,小晋美开心地对杨有祥说:“长这么大,今天是第一次过生日,我很高兴!”此刻,杨有祥的笑容和小晋美一样甜美、灿烂。
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有祥又认下曲水县聂当乡小学贫困学生索朗达杰为“儿子”。
在援藏的日子里,杨有祥始终关心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致在分别时,两个“儿子”对他难以割舍,泪流满面。杨有祥安慰道:“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帮助你们……” 两个藏族“儿子”眼含热泪地点点头。
一切为了藏民的利益
杨有祥是学法律专业的。在走访驻地群众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对藏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增强藏民的法制意识和防范观念,主动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涉法难题。
今年初,杨有祥和战友们调解了一起长达数年的纠纷——普布旺堆、边巴两家邻里纠纷。因为宅基地,原本和睦可亲的堂兄弟多年来互不来往、反目成仇。
在详细了解矛盾的来龙去脉后,尽管杨有祥和战友们感觉调解难度很大,但还是毅然担起了“重任”。他和战友们开始每天在家里、田间和普布旺堆、边巴两人促膝交谈,帮干农活,以实际行动和自身真诚来感化两人。……经过十多次的上门走访,双方当事人终于被杨有祥他们的诚意和耐心所感动,表示愿意接受边防官兵们的调解。
一件件涉及藏民切身利益的小事,一次次为驻地藏民服务的举动,让藏民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让藏族老人安度晚年
杨有祥在关爱战友、关爱困难儿童、帮扶无助老人和贫苦户的同时,还不忘发动战友和身边的人去帮助这些弱者,让藏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8月的一个周末,在与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一墙之隔的聂当乡敬老院,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的扎西院长看到藏语班的学员们,主动迎上来打招呼,大家亲热地握手、相互寒暄。白发苍苍的多吉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来,对杨有祥和藏语班的学员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说“吐吉其,吐吉其!(意为谢谢)”
多吉老人今年79岁,一生无儿无女,体弱多病,是藏语班的重点帮扶对象。杨有祥和学员们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并为他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在生活上,坚持为老人们理发、打扫院落、洗衣做饭,并经常陪老人拉家常,排解心中的苦闷。
杨有祥说:“这些藏族老人无依无靠,我们这么做只是希望他们有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在他的带动下,藏语班以驻地聂当乡敬老院、中心小学和德吉村为中心,利用藏语口语实践课和休息日、节假日之机,组织学员深入到农户、学校、田间地头开展爱民实践活动,积极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帮藏民抢收抢种青稞,并自发与中心小学7名困难、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组织学员向敬老院和小学捐款6000多元,受到藏民的一致赞扬。
谈起杨有祥和学员们的爱民举动,敬老院扎西院长感慨地说:“自从他们来到这里,平日里冷清的院落热闹了许多,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使这些孤寡老人感到晚年很幸福,感觉子弟兵就是自己的亲儿女。”
援藏3年来,杨有祥走遍了部队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把真情带给了驻地每一户藏族同胞。久而久之,驻地藏民都知道西藏边防总队教导大队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壮族兄弟——杨有祥。
一次特殊的安保行动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实现了奥运火炬登上地球之巅的人类梦想。火炬成功登顶珠峰的背后,是杨有祥与战友们的艰辛安保40多天的结果。
“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海拔4980米的地方,不仅要克服缺氧,还有恶劣天气等因素,这是援藏期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想起40多天的安保行动,杨有祥仍心有余悸。
2008年4月初,接到任务后的杨有祥十分兴奋。保护奥运圣火的传递,一生也许只有一次,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为了使安保工作顺利进行,杨有祥带领战友们提前一个月蹲上驻点。在这期间,他和战友们抗缺氧、战风沙、斗严寒,始终坚守在执勤第一线。
“强烈的高原反应,使许多人呼吸困难,生不如死;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中午10度左右,而晚上却是零下30多度;紫外线很强,阳光映在雪山上再反射到人眼,非常难受,非常刺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有祥感慨万千。他边说边取下墨镜,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我的眼睛怕阳光,一看到强光就会流泪。这都是‘雪盲’惹的祸。”
其实,火炬登顶珠峰安保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没水洗澡,没宾馆旅店休息,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睡袋,40天才洗一次澡……”讲到这里,杨有祥停顿了一下,话峰一转,“有一天深夜,刮起了大风,把我们的帐篷给掀翻了,我们不得不起来搭帐篷。当时零下30度。由于天冷,大家都使不上劲,手脚都磨破了皮。第二天大家的脸都肿了,耳朵、鼻子、手上都长了冷疮,奇庠无比。还有几个战友得了重感冒,打了十多天的点滴。”
困难重重,使命光荣。杨有祥与战友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海拔4980米坚守了40多天,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本人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雪域高原壮乡情,心中有爱花不败。在援藏的日子,杨有祥用顽强的毅力、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将民族情怀写在了雪域高原,用行动书写了献身边防、支援西藏、服务一方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