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因此,中学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然而,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分数”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处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急燥、焦虑、嫉妒、自暴、自弃、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工作中怎样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和体会。
1 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研究表明:凡是班级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比较好;反之,则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就较多。同时,研究也表明班主任是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如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成员人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滋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这些需要中的后三种需要是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这些需要有时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应做细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道德情感,引导他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班集体作为学生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尽量增强集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使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被抛弃,努力通过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在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首先我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品格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我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他们无论身上有多大的缺点,都会改掉。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都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同时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要讲艺术。中学生的年龄多在13-16岁之间,这个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心理上也经历着幼稚和成熟的混杂和交替。其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这些变化,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常人的思想去要求衡量学生。尤其对一些差生,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3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的心理档案既是心理辅导的记录,又是心理辅导的依据。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体心理测验等材料,二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相关因素以及历次心理辅导的实况记录。班级可以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协助下,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心理检查,包括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对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以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在学期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状态,随时进行辅导并记录归档。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观察、家访、与任课教师交谈、周记等途径。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动态,选择有效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同时通过心理档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识,预防心理疾病。有了心理档案,班主任老师与心理咨询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暴露时及时进行会诊,探讨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4 运用目标设置,用成功心理暗示激励学生
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學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应得到弥补。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
在班级管理中,我还运用目标设置用成功心理暗示激励学生,矫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收效较快。
如:班里有3个学生没有良好卫生习惯,其中包括一名女生,其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我首先对全班同学提出了要求,设置了集体目标:在本月内争到学校“流动红旗文明班级”。之后,我单独找到这3名学生,直接说明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到班级目标的实现,让他们谈想法。他们都有决心改掉不讲卫生的习惯。接着,我分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按不同阶段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对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果然在第二天,他们的外表就有了极大的改变。而后第一周、第二周的目标在我的不断提醒下,都得到了实现。最终结果令人十分欣慰:我们真的得到了“流动红旗文明班级”。在不知不觉中,这3个学生也像变了另一个人一样。之后,我又开始给学生设置一个又一个目标,带领他们为达到目标而奋斗,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而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被激励。我通过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综合灵活运用激励理论,加强班级管理,开展教育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良好途径。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相互配合。初中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综合教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也包含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些问题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班主任开展工作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因此,当班主任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异,都要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制订和实施矫治计划。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非常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更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
[2] 李慧,轩印祥.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宽和严的辩证艺术[J].教育艺术,2004,(08)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然而,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分数”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处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急燥、焦虑、嫉妒、自暴、自弃、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工作中怎样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和体会。
1 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研究表明:凡是班级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比较好;反之,则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就较多。同时,研究也表明班主任是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如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成员人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滋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这些需要中的后三种需要是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这些需要有时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应做细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道德情感,引导他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班集体作为学生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尽量增强集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使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被抛弃,努力通过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在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首先我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品格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我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他们无论身上有多大的缺点,都会改掉。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都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同时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要讲艺术。中学生的年龄多在13-16岁之间,这个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心理上也经历着幼稚和成熟的混杂和交替。其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这些变化,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常人的思想去要求衡量学生。尤其对一些差生,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3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的心理档案既是心理辅导的记录,又是心理辅导的依据。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体心理测验等材料,二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相关因素以及历次心理辅导的实况记录。班级可以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协助下,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心理检查,包括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对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以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在学期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状态,随时进行辅导并记录归档。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观察、家访、与任课教师交谈、周记等途径。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动态,选择有效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同时通过心理档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识,预防心理疾病。有了心理档案,班主任老师与心理咨询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暴露时及时进行会诊,探讨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4 运用目标设置,用成功心理暗示激励学生
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學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应得到弥补。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
在班级管理中,我还运用目标设置用成功心理暗示激励学生,矫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收效较快。
如:班里有3个学生没有良好卫生习惯,其中包括一名女生,其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我首先对全班同学提出了要求,设置了集体目标:在本月内争到学校“流动红旗文明班级”。之后,我单独找到这3名学生,直接说明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到班级目标的实现,让他们谈想法。他们都有决心改掉不讲卫生的习惯。接着,我分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按不同阶段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对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果然在第二天,他们的外表就有了极大的改变。而后第一周、第二周的目标在我的不断提醒下,都得到了实现。最终结果令人十分欣慰:我们真的得到了“流动红旗文明班级”。在不知不觉中,这3个学生也像变了另一个人一样。之后,我又开始给学生设置一个又一个目标,带领他们为达到目标而奋斗,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而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被激励。我通过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综合灵活运用激励理论,加强班级管理,开展教育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良好途径。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相互配合。初中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综合教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也包含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些问题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班主任开展工作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因此,当班主任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异,都要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制订和实施矫治计划。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非常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更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
[2] 李慧,轩印祥.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宽和严的辩证艺术[J].教育艺术,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