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与指南是目前指导幼儿园发展的两个重要文件,由此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如何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其精神,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成为我园园本培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们借助省级课题的研究,尝试改变培训过程中的结构维度、过程维度、结果维度,引导教师能以“幼儿教师”这一专业者的身份自主调整、改进教育行为,让指南精神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园本培训存在问题
1.教师过多关注硬指标,对标准、指南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
2.理念与实践之间差距较大,迁移能力不强。能熟记理论,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园本培训问题分析
1.培训方案的形成缺乏统整性:园本培训还是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的随机性,缺乏递进式培训的通盘思考。在方案设计中或者偏重教育知识或者偏重教学技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观念、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之间的培训有机结合,产生更大的连锁反应。
2.培训过程的参与缺乏融合度:参与式培训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对每位教师自身能力与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对培训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不能科学调整,“被培训”的现象比较明显,教师参培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3.培训项目的引领缺乏前瞻性:园本培训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圆其说”,缺乏专业的高度。要进一步借助专业论著以及更高层面的专业培训来自上而下的指导园本培训的方向,使其更具价值和意义。
三、园本培训策略调整
(一)培训要点调整
1.重需求:根据课改的要求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设计培训课程,加强以幼儿园为主阵地的实训方案实施、评估全过程的管理。
2.重专业:借助专家解读,在多元化的分享中夯实教师的理论根基,走专业发展之路。
3.重实训:将教师的经验、问题、案例等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加以适当的整合并以专题的形式设计实训活动方案。
4.重积累:重视园本实训中的经验积累和过程探索。
5.重氛围:明确园长、业务园长、教科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在实训中各自的职责,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在园本实训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研究中提升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的幼儿园培训文化。
6.重过程: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过程、均衡度、发展性,既为每位教师提供因人而异的适时适宜的切合实际的服务和帮助,又与教师的专业职级考核,评聘认定结合起来。
(二)培训内容调整
1.探索期教师(入职0~3年)
培训模式:通识培训 优势提升
具体内容
(1)能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熟悉和了解,掌握标准与指南的基本内容和要素。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談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发现儿童令人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2)积极关注新手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规范和有序,针对新手教师中的困惑开展小型的专题式研讨,帮助其在专业上获得成长。
(3)提供园级的活动观摩,课题研究,实践展示,专业带教的机会,促其成长。
2.成熟期教师(3~8年)
培训模式:专业内化 平台历练
具体内容
(1)认真研读专著《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深入内化各年龄段幼儿核心经验,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将其与标准、指南相互补充,融会贯通。
(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5个案例。不要求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以口头交流或者QQ群交流分享为主要形式。
(3)每学期承担一次年级以上的研究展示。在更高的平台上锻炼,实现自我成长。
3.研究期教师(8年及以上)
培训模式:项目领衔 专家对话
具体内容:
(1)以标准与指南为引领,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为切入点,精心选择研究课题。领衔承担两次级组以上的研究和展示任务。依托各级组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实训,形成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同时鼓励这些教师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他们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則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
(2)提供参与较高级别研究项目的机会,参加市级现场活动观摩、研讨、创设与专家学者对话的平台。
“水之积也不深,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作为教育之根本,对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这种分层式的、因人而异的“双加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形成有质量的、有本园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一、园本培训存在问题
1.教师过多关注硬指标,对标准、指南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
2.理念与实践之间差距较大,迁移能力不强。能熟记理论,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园本培训问题分析
1.培训方案的形成缺乏统整性:园本培训还是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的随机性,缺乏递进式培训的通盘思考。在方案设计中或者偏重教育知识或者偏重教学技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观念、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之间的培训有机结合,产生更大的连锁反应。
2.培训过程的参与缺乏融合度:参与式培训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对每位教师自身能力与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对培训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不能科学调整,“被培训”的现象比较明显,教师参培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3.培训项目的引领缺乏前瞻性:园本培训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圆其说”,缺乏专业的高度。要进一步借助专业论著以及更高层面的专业培训来自上而下的指导园本培训的方向,使其更具价值和意义。
三、园本培训策略调整
(一)培训要点调整
1.重需求:根据课改的要求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设计培训课程,加强以幼儿园为主阵地的实训方案实施、评估全过程的管理。
2.重专业:借助专家解读,在多元化的分享中夯实教师的理论根基,走专业发展之路。
3.重实训:将教师的经验、问题、案例等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加以适当的整合并以专题的形式设计实训活动方案。
4.重积累:重视园本实训中的经验积累和过程探索。
5.重氛围:明确园长、业务园长、教科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在实训中各自的职责,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在园本实训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研究中提升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的幼儿园培训文化。
6.重过程: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过程、均衡度、发展性,既为每位教师提供因人而异的适时适宜的切合实际的服务和帮助,又与教师的专业职级考核,评聘认定结合起来。
(二)培训内容调整
1.探索期教师(入职0~3年)
培训模式:通识培训 优势提升
具体内容
(1)能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熟悉和了解,掌握标准与指南的基本内容和要素。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談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发现儿童令人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2)积极关注新手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规范和有序,针对新手教师中的困惑开展小型的专题式研讨,帮助其在专业上获得成长。
(3)提供园级的活动观摩,课题研究,实践展示,专业带教的机会,促其成长。
2.成熟期教师(3~8年)
培训模式:专业内化 平台历练
具体内容
(1)认真研读专著《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深入内化各年龄段幼儿核心经验,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将其与标准、指南相互补充,融会贯通。
(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5个案例。不要求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以口头交流或者QQ群交流分享为主要形式。
(3)每学期承担一次年级以上的研究展示。在更高的平台上锻炼,实现自我成长。
3.研究期教师(8年及以上)
培训模式:项目领衔 专家对话
具体内容:
(1)以标准与指南为引领,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为切入点,精心选择研究课题。领衔承担两次级组以上的研究和展示任务。依托各级组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实训,形成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同时鼓励这些教师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他们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則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
(2)提供参与较高级别研究项目的机会,参加市级现场活动观摩、研讨、创设与专家学者对话的平台。
“水之积也不深,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作为教育之根本,对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这种分层式的、因人而异的“双加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形成有质量的、有本园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