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古诗文,感悟中华文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悠久灿烂的文明,而其中唐诗、宋词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珍珠,灼灼生辉于这文化之中。“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诵“中华古诗文”能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以下,是我在开展“诵古诗文”活动中的一些体会。
  一、从古诗中感受美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块瑰宝,其创作艺术,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诵读体会韵律美
  古诗文十分讲究平仄相间,错落有致,因而读起来有很强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味,听起来也悦耳动听。在诵读中,应以平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它采用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格式。根据这一格式,我们可以把诗句作适当地断句,处理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时将“尽、流、千、一”定为重音,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当然,诗的平仄处理并非只有一种规律,只有帮助学生把握了诗的平仄规律,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通过想象品味词句美
  想象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诗。古诗中有很多名句都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于古诗词言简意赅,只有“神”而未有“形”,因而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诗句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疑是银河落九天”幻想成具体的影像,从而品味作品中的词句美。
  3.通过赏析细品艺术手法
  我国古诗文在艺术手法上可是丰富多样,或虚构、或夸张、或想象……在诵读古诗文时,一定要细品其艺术手法,仔细玩味诗词中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只要引导学生细品味,就知道诗人是采用了极度夸张手法,用“高百尺,摘星辰”烘托了楼高,然后,诗人又采用对比手法,再次巧妙地烘托了楼高。经过赏析后,读起来就更有艺术味道。指导学生赏析,就是要让学生细品作品的艺术手法,在诵读中为美陶醉。
  二、从古诗中悟出灵性
  “人之初,如玉璞”,人之少年,就如一块尚未经过琢磨的宝玉。我们可以利用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诗文中感悟灵性。
  1.培养想象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欣赏”。诗歌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在指导学生欣赏,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在脑中勾画出各种人物、情形、环境,并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处境和思想感情、内心活动。这其实就是想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不断地丰富、拓展、补充诗文中的艺术形象,其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也能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2.发挥创造性
  想象与创造是不可侵害的,当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时,其创造力就会得以发挥。因而,在诵读活动中,可采用多种方式诱发学生的创造性。如:诵、画、编、演。诵,即朗诵,早在古代就有“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这是让学生通过立体的语声,活化诗作中的文学符号,让人直接感受美,是一个对诗作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画,是让学生用笔,颜料把诗作中的文学转化为图画的创作过程;编,是让学生根据诗文的文字,把它们创编为一个小品、一个故事;演,是让学生充当演员,把诗文的情节生动体现的一种创作过程。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活化诗文,再现诗文。
  3.塑造个性
  既然诵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那么,学生也可从这再创作的过程中塑造其独特的个性。古诗文的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雄浑的、典雅的、绮丽的、豪放的、含蓄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不同的个性。学生在诵读中可将诗文进行归类,根据自己的特点挑选喜爱的类型。有的学生之所以喜欢诵读李白的诗,是因为喜欢那清丽洒脱的诗风,大多也想塑出柔中带刚的个性;有的学生在诵读中总爱挑选篇幅长、较难背的诗文,这是因为他们想给自己创造一些难度,考验自己在诵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些人大多有着顽强的个性。由此看来,诵读古诗文的确能塑造学生的个性。
  三、从古诗文中育美德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美好的品德是指导行为的根据。而美好品德的形成有多种渠道。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祖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传统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将对培养学生品德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国学家南怀瑾认为,诵读古诗文的意义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诗人,而在于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这正体现了古诗文对学生人格发育所起的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我们却忽略了这一文化宝藏,忽视了它对人文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人文精神建设乃是立国之本。古老的《易经》中有一句至今犹值得我们沉思的名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导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对古诗文进行反复诵读,可以使他们受到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如“天下为公”的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读了《石灰吟》,可让我们体会到石灰的可贵之处;读了《明日歌》,可让我们清楚时间的宝贵,把握今天;读了《岳阳楼记》,可让我们在感受祖国壮美河山的同时,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这些不正是学生人格发育的营养剂吗?
  诵千古美文,承中华文明。犹记得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1月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讲过的话:“中国在自己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让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中国人身上流淌吧,让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吧。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识字教学是基础学科语文中的基础。文章作者针对新课标倡导的“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它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低年级学生 识字能力 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
森林里,猪胖胖和牛乐乐在设计师小熊的指挥下,给山羊公公搭房子.眼看房子就要搭完,地上也只剩一小堆木料.小熊眼睛骨碌一转,决定考考大家:“地上现在有17根11.1米长的木料,我
期刊
最近,森林镇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趣味数学”比赛,大象镇长威严地宣布:本次比赛的获胜者将荣获森林镇的“数学大王”称号.rn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第一题、第二题……眼看比
期刊
关于党校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李忠杰(一)党校改革的中心思路党校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搞好教学科研的改革。党校教学多年来有一定进步,也有很大成绩,但总的状况不能令人满
数学,一直都是我最得意的科目.我一直认为,对于抵御过无数“难题大军”的我来说,所有难题都不是问题.直到今天,我遇到了“难题BOSS”!rn今天下午,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我去
期刊
新医改渐行渐近,虽然饱受争议、步履维艰,但却是势不可挡,旧的医院运行体制将完全无法适应新的变革所造成的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周易·系辞下》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年一度的趣味运动会即将到来,学校要组织一个360人的啦啦队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为了美观,校长准备把拉拉队员们排列成一个6层的空心方阵,但不知道最外层该站多少人 ?然后…
期刊
我们通过脉冲激光淀积的方法在Y ZrO2 衬底上原位生长了Pb (Zr0 .6Ti0 .4 )O3/YBa2 Cu3O7-x双层薄膜 ,在此样品上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成分 ,X衍射谱证实了两层薄膜为单取向生
今天,我趁着老师在操场上排队形的间隙,偷偷溜回了教室,正好看见体育委员梅梅正愁眉苦脸地坐在座位上.我大口灌了杯凉水,问道:“梅梅,你这是?”梅梅两手一摊,然后指了指桌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