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溯本体之内美,呈现时代之神韵。”作为一个有着明确收藏目标的机构,弘唐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在千年唐卡绘制的轨迹里,“传统与当代”的文化是如何碰撞的,而它们又是以何种形式最终呈现,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专业艺术品收藏人应有的价值诉求。
传统的“规矩与传承”
艺术品收藏,抑或参与研究、传承,如果不深入其传统,则会落入浮躁与浅薄。艺术设计及创作,即使需要迭代的进步,无论如何也是离不开古人的沉淀与积累的,这是传统,更是根基。
唐卡,缘起于佛教。最初尼泊尔人和中国藏族人把佛像和佛教故事绘制在画布上,作为其修行和供奉的對镜。观察唐代到清代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强烈地从其画面中捕捉到宗教画作的仪式感。这一被称为“格佛”的画法曾长时间在加德满都和我国的藏南地区流行。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型画作主尊的上方、侧面都是在“格子里绘制”。
这类古典风格的画作,构图相对比较严肃,突出“规矩与传承”,画师独立的思考与个性舒展几乎被完全遏制,这类画作只要求严谨与清净。在现代尼泊尔,中国西藏、青海藏区和四川德格一带仍有相当数量的画师习惯采用这样的画法。在当代收藏圈里,这是典型的“保守派”,这类人群可以说极为小众,而且从我们的视角,看不到太多增长的趋势。
这种类型的作品,符合唐卡早期的特质与古代审美,即内在的精神和人文意义主要服务于“宗教”而非美学。品鉴彼时的唐卡精品,极为强调画师是否出家。经过几百年的时代洗礼和思考,以及后代顶级大师卓越的解读呈现,比如嘎玛德勒(噶哧画派)以及西河道(热贡画派)等现象级画师的努力,整个唐卡绘制的构图及造像方向开始逐步兼顾“宗教与美学”,在工笔审美的表现力上也达到了极高的维度。
宗教色彩之外的美学价值
进入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传播的技术升级,藏人画师获得各种艺术品(国画、雕塑)信息的能力也非古人能及,其审美取向也呈现出时代性的演变。在20年的收藏之路中,我有幸翻阅了近万幅唐卡的新老作品,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唐卡画风随着时代的变迁过程。
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创新,其存在的根本缘起和价值还是在于“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的高速发展,在告别温饱线后,人们在精神世界核心层面的“刚需”正在被唤醒,文化艺术的欣赏、消费必然会成为其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唐卡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采用的“工笔画”,及其中蕴藏着厚重和深邃的“工笔之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不了解、不熟悉佛教的美学爱好者,甚至并不急于解读唐卡所希冀表达的佛教故事,只是因为其“法相”的内美,而着迷、收藏唐卡。
当然,在我们实际的收藏案例中,还有很多人是因唐卡“矿石颜料之美”、“袈裟之美”、“晕染之美”、“金线之美”而驻足流连。其内在逻辑往往是“画面的内美和观者情绪的高度契合”。
同时,仅从艺术创作的范畴来看,过于拘泥于传统,怯于突破,往往会与时代脱节。以西方绘画为例,从达芬奇到梵高,再到安迪·沃霍尔,人文思想与审美,在这些历代大师的画面里始终传递着突破与变迁。在强调个性和自我的当代,尤其是当“为自我的喜悦而收藏”成为这一代人主流的价值观时,匠气与死板的风格往往很难被接受。
传统与现代 有破有立
冷本才让是热贡画风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所绘制的唐卡的收藏人,横跨“60后到90后”。一般来说,书画艺术家,尤其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知名度以后,再空杯起来做学生,是很难的。冷本才让或许是清净到了极致,经常有一些“大开大合”的作品震撼问世。这幅《长寿佛》(下图)是比较传统的,我们如何品鉴呢?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里强烈地感受到画师“传统中求细微突破”的痕迹。比如主尊背光圈外侧的留空,比如菩提树叶间的阴阳冲突等等。这些处理,都有着极为浓郁的“冷本才让个性化的处理”。
我的很多朋友走遍藏区,发现大量的唐卡绘制“同质化的粗糙”,在拉萨、热贡、德格、日噶,大部分唐卡画面密不透风,或者颜色处理如年画。几百张、上千张自打画出来就一直挂在那里,无人问津。价值,是需要自我发问,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不突破,自己可能在不自觉中已经被淘汰。古人常说的“不破不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冷本才让对画面结构的反向思考看起来是挑战传统的,仔细琢磨,其本质上是在对经典画风很深入的解读后,非常恰到好处的个性表达。记得有一年我们和冷本师傅参访隆务寺,抬眼看到清代晚期的两幅彩唐。其讲究的矿石用料,在几十米以外就散发出极强的艺术冲击力和让人感受到其厚重感,令人赞叹。我问冷本师傅:能画吗?冷本师傅微笑着,“很难,不过我可以的!”话不多,却透露出满满的自信。随后冷本师傅在此契机下一共创作了两幅作品,其一就是这幅《普贤菩萨》(上图),也是我们收藏近二十年来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画面中居于普贤下方的弟子,很显然是我们“宋画明画”的表现形式,明快内敛,趣味生动,画面将其和经典热贡传统的细腻与格式感结合在一起,两种不同风格完美地融合,毫无违和感,让人眼前一亮。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两者如何结合才是一个适当的“度”?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昆塔才让、冷本才让都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颇具美学魅力和市场张力的“新热贡画派”。它们的特点是:从传统中来,不拘泥形式,构图大胆而不失细节,一切取“慈悲喜舍”的要义,其它都可以“有破有立”,相互成趣,既增加了厚度,也表达出唐卡的当代内美,呈现其时代的一个变迁趋势。
“传统经典与当代内美”本质上有区别吗?每一次的自我反思,都将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也许这条路并没有终点,但这份乐趣也许才是我们收藏之路上的唯一精神伴侣。
传统的“规矩与传承”
艺术品收藏,抑或参与研究、传承,如果不深入其传统,则会落入浮躁与浅薄。艺术设计及创作,即使需要迭代的进步,无论如何也是离不开古人的沉淀与积累的,这是传统,更是根基。
唐卡,缘起于佛教。最初尼泊尔人和中国藏族人把佛像和佛教故事绘制在画布上,作为其修行和供奉的對镜。观察唐代到清代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强烈地从其画面中捕捉到宗教画作的仪式感。这一被称为“格佛”的画法曾长时间在加德满都和我国的藏南地区流行。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型画作主尊的上方、侧面都是在“格子里绘制”。
这类古典风格的画作,构图相对比较严肃,突出“规矩与传承”,画师独立的思考与个性舒展几乎被完全遏制,这类画作只要求严谨与清净。在现代尼泊尔,中国西藏、青海藏区和四川德格一带仍有相当数量的画师习惯采用这样的画法。在当代收藏圈里,这是典型的“保守派”,这类人群可以说极为小众,而且从我们的视角,看不到太多增长的趋势。
这种类型的作品,符合唐卡早期的特质与古代审美,即内在的精神和人文意义主要服务于“宗教”而非美学。品鉴彼时的唐卡精品,极为强调画师是否出家。经过几百年的时代洗礼和思考,以及后代顶级大师卓越的解读呈现,比如嘎玛德勒(噶哧画派)以及西河道(热贡画派)等现象级画师的努力,整个唐卡绘制的构图及造像方向开始逐步兼顾“宗教与美学”,在工笔审美的表现力上也达到了极高的维度。
宗教色彩之外的美学价值
进入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传播的技术升级,藏人画师获得各种艺术品(国画、雕塑)信息的能力也非古人能及,其审美取向也呈现出时代性的演变。在20年的收藏之路中,我有幸翻阅了近万幅唐卡的新老作品,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唐卡画风随着时代的变迁过程。
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创新,其存在的根本缘起和价值还是在于“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的高速发展,在告别温饱线后,人们在精神世界核心层面的“刚需”正在被唤醒,文化艺术的欣赏、消费必然会成为其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唐卡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采用的“工笔画”,及其中蕴藏着厚重和深邃的“工笔之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不了解、不熟悉佛教的美学爱好者,甚至并不急于解读唐卡所希冀表达的佛教故事,只是因为其“法相”的内美,而着迷、收藏唐卡。
当然,在我们实际的收藏案例中,还有很多人是因唐卡“矿石颜料之美”、“袈裟之美”、“晕染之美”、“金线之美”而驻足流连。其内在逻辑往往是“画面的内美和观者情绪的高度契合”。
同时,仅从艺术创作的范畴来看,过于拘泥于传统,怯于突破,往往会与时代脱节。以西方绘画为例,从达芬奇到梵高,再到安迪·沃霍尔,人文思想与审美,在这些历代大师的画面里始终传递着突破与变迁。在强调个性和自我的当代,尤其是当“为自我的喜悦而收藏”成为这一代人主流的价值观时,匠气与死板的风格往往很难被接受。
传统与现代 有破有立
冷本才让是热贡画风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所绘制的唐卡的收藏人,横跨“60后到90后”。一般来说,书画艺术家,尤其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知名度以后,再空杯起来做学生,是很难的。冷本才让或许是清净到了极致,经常有一些“大开大合”的作品震撼问世。这幅《长寿佛》(下图)是比较传统的,我们如何品鉴呢?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里强烈地感受到画师“传统中求细微突破”的痕迹。比如主尊背光圈外侧的留空,比如菩提树叶间的阴阳冲突等等。这些处理,都有着极为浓郁的“冷本才让个性化的处理”。
我的很多朋友走遍藏区,发现大量的唐卡绘制“同质化的粗糙”,在拉萨、热贡、德格、日噶,大部分唐卡画面密不透风,或者颜色处理如年画。几百张、上千张自打画出来就一直挂在那里,无人问津。价值,是需要自我发问,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不突破,自己可能在不自觉中已经被淘汰。古人常说的“不破不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冷本才让对画面结构的反向思考看起来是挑战传统的,仔细琢磨,其本质上是在对经典画风很深入的解读后,非常恰到好处的个性表达。记得有一年我们和冷本师傅参访隆务寺,抬眼看到清代晚期的两幅彩唐。其讲究的矿石用料,在几十米以外就散发出极强的艺术冲击力和让人感受到其厚重感,令人赞叹。我问冷本师傅:能画吗?冷本师傅微笑着,“很难,不过我可以的!”话不多,却透露出满满的自信。随后冷本师傅在此契机下一共创作了两幅作品,其一就是这幅《普贤菩萨》(上图),也是我们收藏近二十年来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画面中居于普贤下方的弟子,很显然是我们“宋画明画”的表现形式,明快内敛,趣味生动,画面将其和经典热贡传统的细腻与格式感结合在一起,两种不同风格完美地融合,毫无违和感,让人眼前一亮。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两者如何结合才是一个适当的“度”?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昆塔才让、冷本才让都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颇具美学魅力和市场张力的“新热贡画派”。它们的特点是:从传统中来,不拘泥形式,构图大胆而不失细节,一切取“慈悲喜舍”的要义,其它都可以“有破有立”,相互成趣,既增加了厚度,也表达出唐卡的当代内美,呈现其时代的一个变迁趋势。
“传统经典与当代内美”本质上有区别吗?每一次的自我反思,都将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也许这条路并没有终点,但这份乐趣也许才是我们收藏之路上的唯一精神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