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剧诞生至今已有400余年,几百年间出现了不同的唱法已经不同的声音种类。男女高音作为高音声部被大家所熟知,但男高音中有一批特殊的人群曾称霸歌剧界250余年,但在上世纪前叶悄然消逝,他们被称为“阉伶歌手”,他們的歌声被誉为“最有力且甜美的歌喉”。
关键词:歌剧;男高音;阉伶歌手
17世纪初,歌剧在意大利兴起,随之传遍整个欧洲大陆,同时也深受教会及皇室的喜爱和重视。早期教会剧院和教堂有着“妇女须保持缄默”的禁令,这使得女性歌者失去了公开歌唱的权力。所已在那个时期,歌剧舞台或者唱诗班的女声部都是由男童来替代的。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男童到了一定年龄变要面临无法回避的换声问题,再加之歌剧的飞速发展,人民对视听极致甚至苛刻的享受及要求,变“发明”了阉割男童,割除其睾丸,孕育出所谓的阉伶歌手,也叫阉人歌者。本文将浅谈这种特殊的男高音——阉伶歌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种特殊声音和人群的存在,已经感受他们曾经的辉煌和对歌剧发展的贡献。
一、阉伶歌手概述
18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舞台上中出现了阉伶歌唱家,他们嗓音清脆、动听,虽然没有男高音的声音浑厚,但他们的高音却远远高于普通男高音,可以和女高音相媲美,并且比任何女性的嗓音都更加清脆、甜美。阉伶歌手既将一直保持着童声的发音器官,随着他们的长大,又具备了正常成年男性的体魄,经过训练后变可以展现出女高音的音质。有一种说法是,阉伶歌手多以穷人家的孩子为主,在那不勒斯王国,教会或者皇宫的密探前往意大利或者英国等地,寻找并带回声乐方面有潜力的孩子,并培养和训练他们。尽管穷人的孩子备受剥削和压迫,而且需要经历残酷的“阉割”,但对于这些被孩子们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将获得梦寐以求的美好前景,其父母和家庭也会获得经济上相应的实惠。但现实也很残酷,并非所有被阉割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副惊艳的嗓音,有些声音并不出众的阉伶歌者只能在不知名的小镇靠唱歌勉强维持生计,声音出色的则被选入教会或者皇宫进行歌剧演唱和表演。随着歌剧发展与普及,阉伶歌手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独霸歌坛长达250余年,在声乐发展史上成为美声唱法的先驱。18世纪末期,意大利教会宣布其为不合法,随着女权的不断解放、对“阉割男童”这种违背伦理事情的批判和声乐技术的日趋进步,阉伶歌手被陆续淘汰。1902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称永久禁止阉伶歌手在教堂演唱,这标志着阉伶歌手完全被取缔。迄今为止,唯一留下录音的阉伶歌手是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1858年~1922年),随着他的离世,阉人歌者这种特殊的男高音消逝在了歌剧的历史长河中。
二、阉伶歌手代表人物介绍
(一)巴尔达萨莱·菲利
巴尔达萨莱·菲利(1610年~1680年),是意大利最为著名的阉伶歌手。但他走上这条道路并不是因为贫穷接受了阉割,而是源于幼年时所遭遇到的一场意外。这一不幸却把他送上了声乐艺术之巅,成为了名满欧洲大陆的伟大歌唱家。巴尔达萨莱·菲利在其11岁时就能唱女高音,展现了他出众的声乐天赋。15岁时移居波兰,在华沙的王宫中为王子拉迪斯拉斯做歌剧演唱服务长达30年之久。1655年,瑞典军队入侵波兰,占领了华沙,已经继位为王的拉迪斯拉斯携其家族迁往西里西亚。巴尔达萨莱·菲利也只得流亡到维也纳,恰巧得到奥地利国王菲丁南德一世和列奥波尔德三世的赏识。在他65岁时,退休的多年的巴尔达萨莱·菲利返回意大利的老家佩卢吉亚,并与5年后去世。据说他的嗓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并且擅长演唱华彩乐章。他的音色纯净且轻盈,颤音明快又丰富,被世人称为“前所未闻的绝技”。同时他还具有超出常人的肺活量,是他的拥有足够强大的气息支持,连续唱几段长乐句都不用换气,曾创下一口气唱出长达50多秒乐句的记录。巴尔达萨莱·菲利的音准也是极其出色的,据说他能够不用乐器伴奏,一口气唱出两组以上反复的颤音,并能准确的回落到开始音上。菲利在波兰、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巴尔达萨莱·菲利是17世纪早期最伟大的歌唱家,同时也是阉伶歌手中最早、最久负盛名的一位,他的歌唱特点至今都被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所认可,并得以发扬。
(二)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
1858年,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生于意大利罗马蒙泰孔帕特里奥,1871年拜作曲家、管风琴家卡波契为师,25岁时加入罗马西斯廷大教堂唱诗班,并且担任独唱。在此期间他演唱了许多神剧和弥撒曲,如贝多芬的《基督在橄榄山》等等。1898年担任合唱团指挥,至1913年退休,离开了西斯廷大教堂合唱团。1922年逝世,享年64岁。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阉伶歌手,也是唯一留下声音歌唱资料的。PEARL出品发行了一个名为《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最后的阉人歌手》(OPAL 9823)的CD唱片。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阉伶歌手演唱录音,是世人研究阉人歌手歌唱艺术的珍贵音响资料。
三、总结
阉伶歌手,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无比荒谬的事,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17、18世纪,阉伶歌手的演唱技艺风靡了整个欧洲,统治歌剧界250余年。阉人歌手虽然残酷不人道,在声乐发展史上却是Bel Canto的先驱,可以说美声唱法的开山鼻祖正是这些阉伶歌手,是他们塑造了今天歌剧的辉煌成就,同时为人类声乐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维尔纳·简森 (Werner-Jensen.A.)、路旦俊.歌剧指南[J].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
[2]科贝.西洋歌剧故事全集[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
[3]钱苑.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
[4]邓犀.初探意大利阉人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的影响.西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
[5]倪海霞.阉人歌手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唱艺术.艺术探索,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张赵蒙,讲师,硕士研究生,九三学社成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艺术、古筝演奏与音乐教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歌剧;男高音;阉伶歌手
17世纪初,歌剧在意大利兴起,随之传遍整个欧洲大陆,同时也深受教会及皇室的喜爱和重视。早期教会剧院和教堂有着“妇女须保持缄默”的禁令,这使得女性歌者失去了公开歌唱的权力。所已在那个时期,歌剧舞台或者唱诗班的女声部都是由男童来替代的。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男童到了一定年龄变要面临无法回避的换声问题,再加之歌剧的飞速发展,人民对视听极致甚至苛刻的享受及要求,变“发明”了阉割男童,割除其睾丸,孕育出所谓的阉伶歌手,也叫阉人歌者。本文将浅谈这种特殊的男高音——阉伶歌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种特殊声音和人群的存在,已经感受他们曾经的辉煌和对歌剧发展的贡献。
一、阉伶歌手概述
18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舞台上中出现了阉伶歌唱家,他们嗓音清脆、动听,虽然没有男高音的声音浑厚,但他们的高音却远远高于普通男高音,可以和女高音相媲美,并且比任何女性的嗓音都更加清脆、甜美。阉伶歌手既将一直保持着童声的发音器官,随着他们的长大,又具备了正常成年男性的体魄,经过训练后变可以展现出女高音的音质。有一种说法是,阉伶歌手多以穷人家的孩子为主,在那不勒斯王国,教会或者皇宫的密探前往意大利或者英国等地,寻找并带回声乐方面有潜力的孩子,并培养和训练他们。尽管穷人的孩子备受剥削和压迫,而且需要经历残酷的“阉割”,但对于这些被孩子们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将获得梦寐以求的美好前景,其父母和家庭也会获得经济上相应的实惠。但现实也很残酷,并非所有被阉割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副惊艳的嗓音,有些声音并不出众的阉伶歌者只能在不知名的小镇靠唱歌勉强维持生计,声音出色的则被选入教会或者皇宫进行歌剧演唱和表演。随着歌剧发展与普及,阉伶歌手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独霸歌坛长达250余年,在声乐发展史上成为美声唱法的先驱。18世纪末期,意大利教会宣布其为不合法,随着女权的不断解放、对“阉割男童”这种违背伦理事情的批判和声乐技术的日趋进步,阉伶歌手被陆续淘汰。1902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称永久禁止阉伶歌手在教堂演唱,这标志着阉伶歌手完全被取缔。迄今为止,唯一留下录音的阉伶歌手是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1858年~1922年),随着他的离世,阉人歌者这种特殊的男高音消逝在了歌剧的历史长河中。
二、阉伶歌手代表人物介绍
(一)巴尔达萨莱·菲利
巴尔达萨莱·菲利(1610年~1680年),是意大利最为著名的阉伶歌手。但他走上这条道路并不是因为贫穷接受了阉割,而是源于幼年时所遭遇到的一场意外。这一不幸却把他送上了声乐艺术之巅,成为了名满欧洲大陆的伟大歌唱家。巴尔达萨莱·菲利在其11岁时就能唱女高音,展现了他出众的声乐天赋。15岁时移居波兰,在华沙的王宫中为王子拉迪斯拉斯做歌剧演唱服务长达30年之久。1655年,瑞典军队入侵波兰,占领了华沙,已经继位为王的拉迪斯拉斯携其家族迁往西里西亚。巴尔达萨莱·菲利也只得流亡到维也纳,恰巧得到奥地利国王菲丁南德一世和列奥波尔德三世的赏识。在他65岁时,退休的多年的巴尔达萨莱·菲利返回意大利的老家佩卢吉亚,并与5年后去世。据说他的嗓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并且擅长演唱华彩乐章。他的音色纯净且轻盈,颤音明快又丰富,被世人称为“前所未闻的绝技”。同时他还具有超出常人的肺活量,是他的拥有足够强大的气息支持,连续唱几段长乐句都不用换气,曾创下一口气唱出长达50多秒乐句的记录。巴尔达萨莱·菲利的音准也是极其出色的,据说他能够不用乐器伴奏,一口气唱出两组以上反复的颤音,并能准确的回落到开始音上。菲利在波兰、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巴尔达萨莱·菲利是17世纪早期最伟大的歌唱家,同时也是阉伶歌手中最早、最久负盛名的一位,他的歌唱特点至今都被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所认可,并得以发扬。
(二)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
1858年,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生于意大利罗马蒙泰孔帕特里奥,1871年拜作曲家、管风琴家卡波契为师,25岁时加入罗马西斯廷大教堂唱诗班,并且担任独唱。在此期间他演唱了许多神剧和弥撒曲,如贝多芬的《基督在橄榄山》等等。1898年担任合唱团指挥,至1913年退休,离开了西斯廷大教堂合唱团。1922年逝世,享年64岁。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阉伶歌手,也是唯一留下声音歌唱资料的。PEARL出品发行了一个名为《亚历山德罗·莫雷斯奇——最后的阉人歌手》(OPAL 9823)的CD唱片。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阉伶歌手演唱录音,是世人研究阉人歌手歌唱艺术的珍贵音响资料。
三、总结
阉伶歌手,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无比荒谬的事,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17、18世纪,阉伶歌手的演唱技艺风靡了整个欧洲,统治歌剧界250余年。阉人歌手虽然残酷不人道,在声乐发展史上却是Bel Canto的先驱,可以说美声唱法的开山鼻祖正是这些阉伶歌手,是他们塑造了今天歌剧的辉煌成就,同时为人类声乐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维尔纳·简森 (Werner-Jensen.A.)、路旦俊.歌剧指南[J].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
[2]科贝.西洋歌剧故事全集[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
[3]钱苑.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
[4]邓犀.初探意大利阉人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的影响.西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
[5]倪海霞.阉人歌手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唱艺术.艺术探索,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张赵蒙,讲师,硕士研究生,九三学社成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艺术、古筝演奏与音乐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