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 2016 年末,知名电商品牌亚马逊提出了名为 Amazon Go 的“无人超市”概念,目的是让亚马逊出售的商品不再局限于线上,而是通过另一种新颖便捷的方式进行实体零售。
在亚马逊雄心勃勃地提出这个概念不久后,首家 Amazon Go 的示范店便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开始测试。但在测试中出现的bug,不仅让亚马逊延迟了营业计划,也引起了外界质疑。
美国当地时间1月23日早上7点,位于美国西雅图的Amazon Go终于正式对外营业,无数消费者将检验他们的成果。
Amazon Go:做的比说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天,商店门口便吸引了众多媒体、消费者大排长龙。不过,对于他们而言,买不买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Amazon Go是否能做到此前承诺的“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的购物方式。
在西雅图定居的Aaron就在这长长的队伍中,早在2016年12月第一次看到Amazon Go的宣传视频时,他就一直翘首以盼,希望这样有趣、新颖的购物方式能从概念转变为实物。当天,他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并成为第一批体验者之一。
玻璃门打开后,入目的是类似地铁出入口的闸门。Aaron早早就在手机里下载了Amazon Go APP,将表明自己身份的二维码在识别处刷一下,“哔哔”的声音响了就代表识别成功,可以进入。
Amazon Go虽然号称无人便利店,但并不代表商店没有员工,他们的职能是补充货架或者帮助消费者解疑。提前了解过Amazon Go的Aaron并没有寻求帮助,他径直走到自己感兴趣的货架前挑选商品。
店内各处都布满了摄像头,但它们的主要作用不是用于监控,而是追踪顾客的动作,记录消费者拿起与放下的动作,并判断顾客是否将商品放回原处;对于用户购物信息的统计,则是通过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确认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载传感器(用于记录哪些商品被放回原处);用户所采购的商品数据会实时传输至 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枢,不会有任何延迟,顾客付账时直接离店就可,传感器会扫描并记录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同时自动在消费者的账户上结算出相应的金额。
技术原理已经公开,但它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还需要验证。于是,Aaron故意做出不少误导动作:反复对商品拿起、放下;将商品往衣服里放,之后又拿出来;还回去的商品没有放在原位……等他觉得测试足够时,直接离开了商店,在最后自动扣费的环节里,显示的账单没有任何误差:这套追踪系统“Amazon Rekognition”完美地读取了所有信息。对于Aaron,这次购物体验堪称完美。
国内无人超市:技术不够数量凑
根据亚马逊的官方说法,“Amazon Go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在Amazon Go内,我们应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无线射频识别、图像分析和感测融合等多种技术,原理类似汽车无人驾驶。”
在无人领域,Amazon Go的技术称得上首屈一指,而国内的无人店无论是阿里的淘咖啡,还是缤果盒子这类微型店,都是把机器识别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放在出口位置的门禁上,而非店内实时跟踪顾客。不管是用反欺诈能力不高的RFID技术,还是更原始的顾客在出口门禁机器上自助扫描商品标签,都属于比较初级的技术,在防损上有着不小的缺陷,购买方式颇有一种“付钱靠自觉”的感觉。
本月陆续在各地营业的某家无人超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家超市通过带有RFID的电子标签来进行商品识别,标签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商品外包装上面,容易脱落,而且故障率很高,不少网友留言,说商品RFID电子标签出现无法识别现象,导致无法结账。而中国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无人值守货柜和超市都采用这种技术,显然,这项技术很难解决商品丢失的问题,也会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带来不良购物体验。
不过就算如此,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有数十家创业公司将无人超市的概念落地,仅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的无人超市就吸引了10亿元人民币(约合1.56亿美元)的资金,其发展、扩张的速度势不可当,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传统零售业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无人超市将取代传统超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智能超市:传统超市最佳的智能化途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超市将取代传统超市”言过其实,不说其本身的技术缺陷,它们最大的硬伤就是服务,而这正是传统超市最大的优势。不过要说无人超市对传统超市毫无影响也显然不对,智能化带来的便捷购物体验是不可忽视的,而传统超市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1月19日,在重庆登陆的永辉Bravo智能体验超市中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不久之前的CES大会上,中国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会走的行李箱”,在旅行途中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在这个智能超市中,也有一款原理类似的科技产品——智能购物车:“蚂蚁”模样的机器人站在前面,后面是一个白色的购物篮,只要顾客戴上对应的智能腕带,它就会跟着人们随走随停,遇到障碍物还能自己调整方向,消费者只要专注于挑选商品就行。
而智能购物车旁边的导购机器人则是孩子们的最爱。据工作人员介绍,它们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来识别用户的性别、年龄,然后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消费者当时的状态来推荐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引路、主动搭讪、陪小朋友玩耍的功能。
真正进入超市后,人们会发现智能超市中的商品标签跟传统超市不同,除了价格,还都印有二维码与条形码。二维码是用来下载永辉APP的,每个商品区域都有海报教顾客如何使用;条形码则是用来购物的,用永辉APP“扫一扫”,商品就会自动进入购物车;确定下单后,顾客就等着商品送货上门——这个功能永辉旗下的所有超市都能使用。可惜的是,永辉的配送范围只在方圆3公里之内,是超市附近居民的专属福利。
为了一探究竟,笔者特地联系了正好在附近居住的朋友,说明缘由后,向他要了详细的家庭住址。然后笔者马上下单,选择在30分钟内立即配送。不过3分钟,就有工作人员向我确认是否在家,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表示会立即配送。
过了20分钟左右,朋友就说他收到东西了,将购买订单发给他后,他也表示没有任何遗漏。快、狠、准的配送模式实在令人惊艳,这比点外卖都还方便。
小编点评
Business Insider在2016年12月曾询问1039名美国成年人对Amazon Go的看法,其中 42% 的人有兴趣去店里购物;而 40% 认为,比起现有的人工购物服务,Amazon Go 无法更好地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66% 的人表示,无人商店并不会吸引他们特意去消费。
虽然不是针对整个无人领域做的调查,但我们还是能够知道科技的新鲜感只能吸引人一时,却吸引不了一世。国内的无人超市虽呈井喷态势,但正由于各种技术的应用反而限制了客群。
反观智能超市,无论是单店面积还是商品数量都胜于无人超市。这表明智能超市能较好地兼容传统超市的购物模式,覆盖的顾客群体也更广。另外,相较于单纯购物的无人超市,智能超市集成了更多的智能体验设备,在购物之外还提供了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了人们逛街消遣等需求。
在亚马逊雄心勃勃地提出这个概念不久后,首家 Amazon Go 的示范店便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开始测试。但在测试中出现的bug,不仅让亚马逊延迟了营业计划,也引起了外界质疑。
美国当地时间1月23日早上7点,位于美国西雅图的Amazon Go终于正式对外营业,无数消费者将检验他们的成果。
Amazon Go:做的比说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天,商店门口便吸引了众多媒体、消费者大排长龙。不过,对于他们而言,买不买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Amazon Go是否能做到此前承诺的“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的购物方式。
在西雅图定居的Aaron就在这长长的队伍中,早在2016年12月第一次看到Amazon Go的宣传视频时,他就一直翘首以盼,希望这样有趣、新颖的购物方式能从概念转变为实物。当天,他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并成为第一批体验者之一。
玻璃门打开后,入目的是类似地铁出入口的闸门。Aaron早早就在手机里下载了Amazon Go APP,将表明自己身份的二维码在识别处刷一下,“哔哔”的声音响了就代表识别成功,可以进入。
Amazon Go虽然号称无人便利店,但并不代表商店没有员工,他们的职能是补充货架或者帮助消费者解疑。提前了解过Amazon Go的Aaron并没有寻求帮助,他径直走到自己感兴趣的货架前挑选商品。
店内各处都布满了摄像头,但它们的主要作用不是用于监控,而是追踪顾客的动作,记录消费者拿起与放下的动作,并判断顾客是否将商品放回原处;对于用户购物信息的统计,则是通过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确认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载传感器(用于记录哪些商品被放回原处);用户所采购的商品数据会实时传输至 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枢,不会有任何延迟,顾客付账时直接离店就可,传感器会扫描并记录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同时自动在消费者的账户上结算出相应的金额。
技术原理已经公开,但它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还需要验证。于是,Aaron故意做出不少误导动作:反复对商品拿起、放下;将商品往衣服里放,之后又拿出来;还回去的商品没有放在原位……等他觉得测试足够时,直接离开了商店,在最后自动扣费的环节里,显示的账单没有任何误差:这套追踪系统“Amazon Rekognition”完美地读取了所有信息。对于Aaron,这次购物体验堪称完美。
国内无人超市:技术不够数量凑
根据亚马逊的官方说法,“Amazon Go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在Amazon Go内,我们应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无线射频识别、图像分析和感测融合等多种技术,原理类似汽车无人驾驶。”
在无人领域,Amazon Go的技术称得上首屈一指,而国内的无人店无论是阿里的淘咖啡,还是缤果盒子这类微型店,都是把机器识别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放在出口位置的门禁上,而非店内实时跟踪顾客。不管是用反欺诈能力不高的RFID技术,还是更原始的顾客在出口门禁机器上自助扫描商品标签,都属于比较初级的技术,在防损上有着不小的缺陷,购买方式颇有一种“付钱靠自觉”的感觉。
本月陆续在各地营业的某家无人超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家超市通过带有RFID的电子标签来进行商品识别,标签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商品外包装上面,容易脱落,而且故障率很高,不少网友留言,说商品RFID电子标签出现无法识别现象,导致无法结账。而中国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无人值守货柜和超市都采用这种技术,显然,这项技术很难解决商品丢失的问题,也会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带来不良购物体验。
不过就算如此,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有数十家创业公司将无人超市的概念落地,仅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的无人超市就吸引了10亿元人民币(约合1.56亿美元)的资金,其发展、扩张的速度势不可当,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传统零售业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无人超市将取代传统超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智能超市:传统超市最佳的智能化途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超市将取代传统超市”言过其实,不说其本身的技术缺陷,它们最大的硬伤就是服务,而这正是传统超市最大的优势。不过要说无人超市对传统超市毫无影响也显然不对,智能化带来的便捷购物体验是不可忽视的,而传统超市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1月19日,在重庆登陆的永辉Bravo智能体验超市中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不久之前的CES大会上,中国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会走的行李箱”,在旅行途中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在这个智能超市中,也有一款原理类似的科技产品——智能购物车:“蚂蚁”模样的机器人站在前面,后面是一个白色的购物篮,只要顾客戴上对应的智能腕带,它就会跟着人们随走随停,遇到障碍物还能自己调整方向,消费者只要专注于挑选商品就行。
而智能购物车旁边的导购机器人则是孩子们的最爱。据工作人员介绍,它们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来识别用户的性别、年龄,然后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消费者当时的状态来推荐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引路、主动搭讪、陪小朋友玩耍的功能。
真正进入超市后,人们会发现智能超市中的商品标签跟传统超市不同,除了价格,还都印有二维码与条形码。二维码是用来下载永辉APP的,每个商品区域都有海报教顾客如何使用;条形码则是用来购物的,用永辉APP“扫一扫”,商品就会自动进入购物车;确定下单后,顾客就等着商品送货上门——这个功能永辉旗下的所有超市都能使用。可惜的是,永辉的配送范围只在方圆3公里之内,是超市附近居民的专属福利。
为了一探究竟,笔者特地联系了正好在附近居住的朋友,说明缘由后,向他要了详细的家庭住址。然后笔者马上下单,选择在30分钟内立即配送。不过3分钟,就有工作人员向我确认是否在家,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表示会立即配送。
过了20分钟左右,朋友就说他收到东西了,将购买订单发给他后,他也表示没有任何遗漏。快、狠、准的配送模式实在令人惊艳,这比点外卖都还方便。
小编点评
Business Insider在2016年12月曾询问1039名美国成年人对Amazon Go的看法,其中 42% 的人有兴趣去店里购物;而 40% 认为,比起现有的人工购物服务,Amazon Go 无法更好地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66% 的人表示,无人商店并不会吸引他们特意去消费。
虽然不是针对整个无人领域做的调查,但我们还是能够知道科技的新鲜感只能吸引人一时,却吸引不了一世。国内的无人超市虽呈井喷态势,但正由于各种技术的应用反而限制了客群。
反观智能超市,无论是单店面积还是商品数量都胜于无人超市。这表明智能超市能较好地兼容传统超市的购物模式,覆盖的顾客群体也更广。另外,相较于单纯购物的无人超市,智能超市集成了更多的智能体验设备,在购物之外还提供了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了人们逛街消遣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