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典故中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聚焦内容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诗词典故为素材,引经据典,将雅俗共赏的话语通过构建有“温度”的叙事形式,开辟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习习之风。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层面、政治层面、道德层面、法纪层面四个维度出发,深入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聚焦内容,从历史角度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观点。
  关键词:诗词典故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聚焦内容
  一、思想教育基于认知性的性质有助于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教育具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探索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认识的特点。其次,思想教育的渐进性特征也意味着思想教育并不是停留在某一阶段和某一过程,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引导人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问题思维和创新意识。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武器”,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获得和检验反映事物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诗词中的“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昭示着世间万物,变动不居,历史长河,不舍昼夜。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勇于突破思维固化的藩篱,就会陷入“不日新者必日退”画地为牢、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困境。因此大学生要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世异则事变,事异则备变”的处事态度,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吐故纳新、应势而动。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居安思危是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对此,我们既要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胸怀大局、登高望远、善于长远谋划兢慎的态度,还要有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意识,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下先手棋”,避免将问题由小托大,由大拖炸,从而在复杂形式中依旧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泰然处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让梦想抵达新高度”,这些习总书记的经典语录无不在告诫我们成功源于实干,只有在多层面的实践环境中千磨万击,百炼成钢,才能久久为功。对此,我们不仅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态度、“天时人事日相催”的紧迫感,还要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行稳致远、苦干实干的精神,从而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徒陈空文,浮光掠影。
  二、政治教育基于方向性的性质有助于使大学生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
  政治教育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其主导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新时期加强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关键,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政治自信。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这个多元思潮相互激荡的时代,各种诱惑席卷而来,为了更好的面对“四大危险”,应对“四大考验”,我们更应该坚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的民族气节,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浓厚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度。在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彼岸之际,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繁霜尽是心头血,撒向千峰秋叶丹”“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的爱国情怀,更需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国家责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特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令世人赞叹,但在世界舆论场上仍有一些类似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罔顾事实,荒唐可笑的言论。政治制度的成熟需要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博弈,是一个趋近成熟的过程,在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我们要坚守“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治国理念,充分认识到国体和政体的优越性,坚定“三个自信”的“定风珠”。其次,面对愈来愈復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怀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体现大道行思的中国理念,积极追求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美美与共的外交愿景。
  三、道德教育基于规范性的性质有助于使大学生实现行为社会价值的升华
  道德的教育是国家价值观、民族精神的堡垒,是形成和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关键性教育,是对人们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是个体道德修养自觉性的表现,是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一个重要环节。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以修身,修的是价值观和良知,一个人只有以身作则,遵循身正为范,保持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注重“立言”“立行”相统一,才能获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德感召力。当代大学生应该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世光明,努力让自己的品行成为学生中的楷模和榜样。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崇尚道德要注重自觉自省的教化方式,遵循道德教育与内心自省相统一,通过“反省内求”可以从自身求取善良美德的本性,并通过自我评价和监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古诗词中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在不断的警醒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肯定和激励,并通过反躬自问、自省自警、自我修复来实现自我超越。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我们可以从《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要实现“明德”“亲民”“至善”这三个纲要,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大项目,大方向的努力,其中“修齐治平”即是践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崇德修身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时。   四、法纪教育基于教化性的性质有助于使大学生增强政治行为能力
  法纪教育是通过把法律、纲纪等外部的硬性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素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施、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随着校园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腐败现象的侵蚀,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缺失和法治思维的弱化已成为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障碍之一,弘扬廉洁精神,形成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共识迫在眉睫。
  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廉洁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廉洁意识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传统思想中的“官本位”思想常以一种漠视正义的病态精神渗透在大学生之中,导致部分大学生信奉“权力至上”“金钱至上”“关系至上”的价值观,崇尚官僚做派,高校腐败亚文化日益严重。对此,大学生要时刻警惕“物必先腐,而后生虫”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不断提升廉政修养,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自觉抵制“贪渎文化”,坚决鞭策社会腐败的现象。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生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晰认识我国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治国方略,了解并掌握腐败的概念、产生根源以及危害。要深知法律制度是“带电的高压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党和国家对待贪污腐败从来没有“纸牌屋”,始终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实施“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庄严承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和猛药去疴、重典乱治的的勇气和毅力刚性执纪,肃贪清廉,从而自觉将廉洁诚信外化为行动。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也有利于自省自警,筑牢思想篱笆和自律防线,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我们要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中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不以恶小而不为”,要从小事情切入,抓早抓小,不能养痈遗患,避免“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问题的出现。
  结语
  诗词典故是民族肌体里的精神命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之一。不同的时代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度聚焦不同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理论,积极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思想,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更好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
  基金项目:202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错误社会思潮解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项目编号2020YJ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105-118、124-127.
  [4]汪宗田,張洁,王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9,131-134.
  [5]章忠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6]方宏建,郭春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
其他文献
在社区治理的进程中,社区义工正不断成为社区参与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增能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以珠海市C社工机构培育社区义工队为例,为提升义工服务队的团结力、凝聚力和专业服务能力,设计并实践了“与\'义\'同行,相伴成长—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和培育计划”项目活动,为探索加强义工队伍的培育与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摘要:自二战以来,韩国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对美外交、对日外交、对中外交。当时世界的大趋势是多样化发展,但美国重新回到亚洲,进一步想要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宣扬“霸权主义”,都使得韩国的外交战略取向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韩国来说,其为了保证韩美联盟,又要面对朝鲜的威胁,还要持续注重中韩战略合作关系,维持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韩国注重各种关系之间的平衡,与各个国家都建立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国家、学校、老师还有社会,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可以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宣传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社会倡导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大学生以及全社会人民积极行动,一齐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努力。  关键词:社会 生态文明教育 参与方式 
摘要:针对红色家书的内容、学校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探索“四三一”路径建构,将红色家书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有效提高“第二课堂”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红色家书 思政课 “四三一”路径建构  一、红色家书是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大
摘要:革命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表现在积极认知的导向作用、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作用、积极意志的锻造作用和厚植创新素养的推动作用。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其次要融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拓展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第三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助力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微传播”;最后要结合文艺传承文化,发挥革命题材文艺精品的心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关于中共党史相关研究便逐渐出现,而中共党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并创立。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阶段社会基本情况与原先出现了一定差异,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党史的积极作用是现阶段进行党史学科建设工作落实的关键。基于此,要深入分析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表现出党史研究成果在育人方
摘要:深入挖掘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方针,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的,是现今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三全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入手,结合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分析实际课例,阐述在课程中融合思政的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基础英语》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課
中国的对非援助是中国对非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本文分析了进入新千年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对非援助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探索了对非援助出现的一些挑战以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愈发地重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高校作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有必要从思政教育着手,积极迎接新形势下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出高素质型的青年人才。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化路径。 
摘要:文中以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的可行性和价值作为分析基础,切实分析在升本位原则下如何深入挖掘并整合发挥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何突出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促进能力等。  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 感知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河北红色文化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特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特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