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有时候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不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校运会,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快乐和比赛场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运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把比赛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重视写法指导,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这都说明了广泛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这里说的要熟读、要读破万卷并非易事。我所讲的“从阅读中学习作”,作为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这种宽泛的阅读,它包括如下两个阅读训练层次:
1.阅读教学层次。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积累语言,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更要牢牢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认识与表达的思想。班级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读教学。它不仅占用了小学语文绝大部分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实践,包括兴趣、投入、技法、丰富的语言储备以及思维、情感、认识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呢?
首先是要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放弃繁琐的串讲串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体现张志公的“来回说”: 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许多老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正如新课标提出的:“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第三是要实现“读写结合”。就中高年级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强学文后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就模仿它的写作顺序,按照由中间到周围的顺序写《我们的教室》;学了《五彩池》,就学习写景要抓形状、颜色的写法写《学校的大花坛》。此外,续写结尾,扩写情节,也都是在学习课文中可以渗透写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记录对课文的理解(类似阅读随想,有阅读前的预习感想、阅读中的学习感想、阅读后的杂感随想及拓展练笔等)、摘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包括分析)。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的乐园。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包括了课前的收集摘记资料、初读感想、课中的改写《美丽的地球》、课后的总结练笔《请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等,这一系列的阅读练笔,虽然与应试无关,但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余读写层次。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阅读笔记或是剪贴日记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余读写活动。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老师的可控范围。这种阅读笔记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灵活地去评、去改、去仿、去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运用。
三、体验成功,在喜悦中,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快感,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习作修改评讲方面很注重艺术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更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3]周静波《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2008年。
[4]陆云海《小学生作文修改训练三部曲》。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校运会,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快乐和比赛场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运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把比赛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重视写法指导,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这都说明了广泛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这里说的要熟读、要读破万卷并非易事。我所讲的“从阅读中学习作”,作为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这种宽泛的阅读,它包括如下两个阅读训练层次:
1.阅读教学层次。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积累语言,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更要牢牢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认识与表达的思想。班级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读教学。它不仅占用了小学语文绝大部分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实践,包括兴趣、投入、技法、丰富的语言储备以及思维、情感、认识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呢?
首先是要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放弃繁琐的串讲串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体现张志公的“来回说”: 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许多老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正如新课标提出的:“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第三是要实现“读写结合”。就中高年级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强学文后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就模仿它的写作顺序,按照由中间到周围的顺序写《我们的教室》;学了《五彩池》,就学习写景要抓形状、颜色的写法写《学校的大花坛》。此外,续写结尾,扩写情节,也都是在学习课文中可以渗透写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记录对课文的理解(类似阅读随想,有阅读前的预习感想、阅读中的学习感想、阅读后的杂感随想及拓展练笔等)、摘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包括分析)。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的乐园。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包括了课前的收集摘记资料、初读感想、课中的改写《美丽的地球》、课后的总结练笔《请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等,这一系列的阅读练笔,虽然与应试无关,但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余读写层次。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阅读笔记或是剪贴日记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余读写活动。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老师的可控范围。这种阅读笔记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灵活地去评、去改、去仿、去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运用。
三、体验成功,在喜悦中,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快感,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习作修改评讲方面很注重艺术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更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3]周静波《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2008年。
[4]陆云海《小学生作文修改训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