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话别当真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一次演讲中,马云说了一番话:“为什么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却越穷……”此言一出,网民们小小地沸腾了一把,留言、评论中九成是骂马云的。虽然没有进行过统计,但凭男人的直觉,我感觉这些骂马云的基本都是男同胞。
  平心而论,我觉得“越节省的人却越穷”有几分道理。就拿我们家来说,父母年迈多病,上下楼都格外吃力。可是母亲一直不让同住的小侄儿去买菜,担心他不会还价,要吃亏。
  “他都24岁了,谁敢给他多大的亏吃?现在菜场都规范化了,很少短斤少两。我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买菜方面即便吃了亏,每天也不会超过几块钱……”我对母亲说。
  什么叫吃亏?大侄儿最近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位于郊区,1万多元一平米。那个地段的房子前年上半年均价仅4000多元,当时完全可以全款买一套。如今不仅要贷款,还要承受上浮10%的利息。买房子造成的损失,全家不知道节省多少年才补得上?
  “不要开排风扇,80瓦啊!”那天我在父母家炒菜,正炒着,父亲激动地说。80瓦,一个月下来,排风扇所耗电费也就一两元钱。二老热得受不了,随便一场大病,十万八万就打了水漂,这个账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始终算不过来。
  我曾经在两位亿万富翁手下打过工,这两位的确有过一些节俭的表现,比如早餐、宵夜常常吃泡面,然而目的并非为了節省金钱,而是為了节省时间、精力。某些帮富豪写“自传”的枪手,匆匆忙忙找不到富豪身上的闪光点,偶然看到类似吃泡面的场景,就胡乱给他们安上了“节俭”的高帽。
  至于“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就近乎胡说了,我家几个“8 0后”“90后”几乎个个寅吃卯粮,挣钱能力却堪忧。以前舆论批评“月光族”,其实“月光族”收支平衡,虽然结余为零但无可厚非。现在许多年轻人是“半月光”,工资发下来,上半月是“富二代”,下半月是“低保户”。不少人刷网贷、刷信用卡、向亲友借、啃老,债台高筑,并没有因此激发出挣钱的能力。
  挣钱如同读书,需要努力也需要天赋。我认识一位朋友,几乎随时随地能捕捉到赚钱的机会,比如前一阵子热播的《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尚未播完,她就开始售卖和剧中人物同款的服装和饰品,生意火爆,也不知道她怎么找到的货源;出国旅游,一路上她随时能发现值得代购的商品;有时她深更半夜想起一个好点子,立马起床上网店、微店操作……
  花钱能力与挣钱能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马老板或许只是在商言商之说,年轻人和女同胞们,尤其不要当真。
其他文献
庄骥自称“猎人”。  白天,他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助理;晚上则摇身一变,走进黑暗中的“水泥森林”。手机是他的工具,“猎物”是那些不尊重共享单车契约的违规者。他将违规停放的单车拍照,向运营商举报乱停者,再将单车停到合适的位置。每次举报成功,他会得到一定的信用分,被举报者将被减去信用分。  庄骥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上海这个最早出现共享单车的城市,2016年7月,他参与发起了国内最早的共享单车“
小学四年级刚开始时,我转学了。  我妈妈在这所学校教书,我成绩还不错,同学们都很友好,也是在这时候,我第一次被人悄悄喜欢着。  喜欢我的人,是我的同桌杨飞。他是从外地转学来的,黝黑的皮肤里透着一点儿红,小小年纪发际线就比较靠后,长相显老,眼神里有一种莫名的狠劲儿。从此之后,我的桌洞里就多了一些东西。第一次是一袋山楂糕,后来又出现了一枚银圆,带着土锈。有一天,我跟同学说起那枚银圆,旁边的杨飞突然笑了
最近,我对诗歌产生兴趣,加入了一个诗歌微信群,诗友们在群里交流经验,发出自己的新作让人指点评论,好不热闹。其中我发现一个叫“芷若”的人,她每天8点准时发一首新作供大家评点,她的诗优美自然,明快流畅,又多是情诗,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被诗友们称为最勤快的诗人,我常常想,这样一位热情似火的诗人,肯定是个青春靓丽的少女吧?  我很欣赏这样勤奋努力的人,有一次禁不住好奇,加了“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