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龙坡区地域分早期开发建设的东部地区和正待开发建设的西部地区(以下简称西城)。作者从研究西城发展的制约因素入手,结合大重庆的发展战略定位,重新理解九龙西城战略意义,提出了九龙坡区西城发展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
关键词:战略定位;承东启西;人才领先
九龙坡西城作为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城,新城战略开发建设是区域发展战略重心转移的系统性重大战略工程,科学谋划、精准定位,以现代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实施全域性战略资源整合、培育战略主导产业、打造区域新极核、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战略崛起是九龙坡西城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九龙坡区西城是重庆新兴增长极
西城是重庆西部增长极。近年,重庆主城三大发展板块构成新兴三大增长极,第一极北部新城,以两江新区为龙头,涵盖江北、渝北两区;第二极西部新城,以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为核心,涵盖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区;第三极南部新城,规划启动的江南新城,涵盖南岸、巴南两区。五年来,主城区以三大增长极区域板块为平台各领风骚:江北、渝北两区被称为重庆现代城市形象展示区,南岸滨江被誉为重庆的外滩,巴南城区扩张龙洲湾新城矗立,沙坪坝2010年重庆西部新城管委会挂牌,西部西城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九龙坡区作为西部新城组分却发展步履婆娑姗姗来迟。
对西城建设的深化理解:第一,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在重庆主城新兴增长极三大平台战略竞争博弈的角力场,赶抢这一轮市级发展战略发展的末班车,退缩就意味着放弃,丢掉的最后机会。 第二,九龙西城实施战略重心调整,开拓战略发展空间,东西联动,实现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的战略目标的主战场。第三,九龙西城必须敢于面对现实,全面回顾九龙坡区十年来西部九镇、三大园区发展建设得与失,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正视发展瓶颈问题,创新思路,寻找发展路径。
二、九龙西城发展的制约因素
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的前提。九龙西城实质是新城开发建设,科学谋划新城、战略规划新城、高端策划战略定位新城是新城开发建设必须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九龙西城规划缺失,战略层级低。
九龙西城规划缺少完整的新城开发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及配套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目前九龙区西部九镇、三大园区规划战略层级低,少数镇和个别园区规划只是电脑高手制作的电脑彩绘图与规划指标的简单拼装,同时,各自为政,在发展定位、功能分区、区域极核、产业培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九龙西城“人才”匮乏,战略发展乏术。
九龙坡区相关主管部门、镇及园区领导大多数半路出家,
基层经验多,执行力好,但现代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招商融资、产业培育、资本运作、项目评估、战略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甚为贫瘠。战略规划、战略发展、战略管理“领导人才”稀缺,战略发展乏术。同时,在识人用人上,引发连锁反应,三大园区缺少高端专业人才,下属公司出现武大郎开店、近亲繁殖现象,极个别的公司非专业人员达70%之众。如此队伍难担九龙西城战略攻坚大任,将付出巨额的成本和高价学费,九龙西城前景堪忧、发展成效莫测。
第三,九龙西城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
九龙坡区负债过重,各融资平台总负债高,地方财政收入仅几十个亿,其中年准备资金20—25亿用于还本付息接链,另扣除政府日常各项常规预算开支几无剩余资金。十年区域发展历程感悟颇深,全区各园区及集团公司、子公司拥有优质资源、优良资产、有效资产甚少,个别园区、公司有效资产近乎为零,融资成本高,最高利息达1.5分,全区资本运行处于无资产可抵押、抗风险能力低、资金接链问题常态化的尴尬境地,融资难度大。
三、九龙西城战略发展对策及建议
对策建议一:用“人本、科技、创新、竞争、和谐”的现代发展理念全面解读九龙西城的实质内涵及重大战略意义,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区委、区政府九龙西城开发建设发展思路和总体战略目标,以共识聚合力。
第一,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在重庆主城新兴增长极三大平台战略竞争博弈的角力场。
第二,九龙西城就是赶抢重庆主城第二增长极的战略发展制高点,形成“一极双核”的战略发展格局。
第三,九龙西城实质是九龙西部新城开发建设,实现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的战略目标的主战场。
第四,九龙西城是区域战略重心和战略时序调整,先西部,开拓战略发展空间,培植优势产业,建设区域新极核,积蓄发展能量和资金,再行发力东部主城,全面改造旧城,打造九龙半岛都市新城。
对策建议二:确定战略规划主导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的后发赶超发展战略模式,提高九龙西城战略规划层级,在重庆主城第二增长极板块大有作为。
第一,聘请国内外一流策划、规划、设计机构谋划九龙西城开发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市级规划,提高九龙西城战略规划层级,为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的后发赶超发展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第二,战略规划以九龙西城战略定位、战略愿景目标、区域功能分区、主导产业构建、重大项目包装、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极核打造、开发建设保障体系、资本运作、战略管理、风险评估为重点开展工作,编制一流战略规划,集成后发赶超发展战略优势。
第三,以高端战略谋划提升九龙西城规划战略层级,有助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入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布局规划区建设。同时,形成区内外多元发展资源要素集聚的“洼地”效应。
对策建议三:实施“借脑引智”工程,打破常规选人、用人的定式思维,创新选人、用人模式,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业绩成就一流的事业。
第一,“人才”瓶颈是九龙西城的第一瓶颈,实施“借脑引智”工程,策划阶段以“外脑”为主,规划阶段“内脑”与“外脑”结合,设计阶段“内脑” 与“外脑”选优。
第二,“人才”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回报最高,“人才”浪费是最具杀伤的浪费,损失最大。用心挖掘选用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战略规划设计、招商融资、产业培育、资本运作、项目工程建设、战略管理等方面高端人才。
第三,打破单一的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领导干部选拔模式,探索建立园区、公司领导职务竞争上岗聘任制度,大胆重用不同类型领导人才,为不同类型领导人才搭建施展才干平台。同时,全面考察不同类型领导人才的特质能力、人格品质、工作绩效、工作作风,扬长避短,科学合理使用领导干部。
对策建议四:组建独立的九龙西城开发建设融资平台,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实施资本运作,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融资”体系。
第一,成功的资本运作是九龙西城破解开发建设资金瓶颈的钥匙。首先,组建九龙西城开发建设机构,注入开发建设启动资金和优良资产,搭建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平台;其次,实施资本运作,建立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融资”体系。
第二,策划包装项目,實施“引凤”工程,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九龙西城规划优势、重庆第二增长极发展战略优势,策划包装,筹办大型节会,海内外招商,引进携资金带项目的实力雄厚的集团或国家、市级项目入驻。
第三,建立储备主城土地融资机制。储备区位优越、开发价值大的土地资源,多渠道“融资”,筹措九龙西城开发建设巨资金、建立良性稳定的资金链,实施土地开发利用“倍增”计划,提高土地投融资价值。
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未来战略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创意科技之城、创业发展之城、魅力梦幻之城,它寄予了区委、区政府和全区百万民众美好希望和期盼。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绿色、科技、创业、梦幻之城矗立重庆主城西部,象一颗炫目璀璨的新星魅力四射!
作者简介:
李书润(1963-),男,吉林,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调研员曾就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园区管委会及政府国资平台公司任副主任及副总经理。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乡村旅游等相关规划及项目策划.
关键词:战略定位;承东启西;人才领先
九龙坡西城作为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城,新城战略开发建设是区域发展战略重心转移的系统性重大战略工程,科学谋划、精准定位,以现代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实施全域性战略资源整合、培育战略主导产业、打造区域新极核、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战略崛起是九龙坡西城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九龙坡区西城是重庆新兴增长极
西城是重庆西部增长极。近年,重庆主城三大发展板块构成新兴三大增长极,第一极北部新城,以两江新区为龙头,涵盖江北、渝北两区;第二极西部新城,以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为核心,涵盖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区;第三极南部新城,规划启动的江南新城,涵盖南岸、巴南两区。五年来,主城区以三大增长极区域板块为平台各领风骚:江北、渝北两区被称为重庆现代城市形象展示区,南岸滨江被誉为重庆的外滩,巴南城区扩张龙洲湾新城矗立,沙坪坝2010年重庆西部新城管委会挂牌,西部西城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九龙坡区作为西部新城组分却发展步履婆娑姗姗来迟。
对西城建设的深化理解:第一,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在重庆主城新兴增长极三大平台战略竞争博弈的角力场,赶抢这一轮市级发展战略发展的末班车,退缩就意味着放弃,丢掉的最后机会。 第二,九龙西城实施战略重心调整,开拓战略发展空间,东西联动,实现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的战略目标的主战场。第三,九龙西城必须敢于面对现实,全面回顾九龙坡区十年来西部九镇、三大园区发展建设得与失,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正视发展瓶颈问题,创新思路,寻找发展路径。
二、九龙西城发展的制约因素
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的前提。九龙西城实质是新城开发建设,科学谋划新城、战略规划新城、高端策划战略定位新城是新城开发建设必须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九龙西城规划缺失,战略层级低。
九龙西城规划缺少完整的新城开发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及配套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目前九龙区西部九镇、三大园区规划战略层级低,少数镇和个别园区规划只是电脑高手制作的电脑彩绘图与规划指标的简单拼装,同时,各自为政,在发展定位、功能分区、区域极核、产业培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九龙西城“人才”匮乏,战略发展乏术。
九龙坡区相关主管部门、镇及园区领导大多数半路出家,
基层经验多,执行力好,但现代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招商融资、产业培育、资本运作、项目评估、战略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甚为贫瘠。战略规划、战略发展、战略管理“领导人才”稀缺,战略发展乏术。同时,在识人用人上,引发连锁反应,三大园区缺少高端专业人才,下属公司出现武大郎开店、近亲繁殖现象,极个别的公司非专业人员达70%之众。如此队伍难担九龙西城战略攻坚大任,将付出巨额的成本和高价学费,九龙西城前景堪忧、发展成效莫测。
第三,九龙西城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
九龙坡区负债过重,各融资平台总负债高,地方财政收入仅几十个亿,其中年准备资金20—25亿用于还本付息接链,另扣除政府日常各项常规预算开支几无剩余资金。十年区域发展历程感悟颇深,全区各园区及集团公司、子公司拥有优质资源、优良资产、有效资产甚少,个别园区、公司有效资产近乎为零,融资成本高,最高利息达1.5分,全区资本运行处于无资产可抵押、抗风险能力低、资金接链问题常态化的尴尬境地,融资难度大。
三、九龙西城战略发展对策及建议
对策建议一:用“人本、科技、创新、竞争、和谐”的现代发展理念全面解读九龙西城的实质内涵及重大战略意义,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区委、区政府九龙西城开发建设发展思路和总体战略目标,以共识聚合力。
第一,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在重庆主城新兴增长极三大平台战略竞争博弈的角力场。
第二,九龙西城就是赶抢重庆主城第二增长极的战略发展制高点,形成“一极双核”的战略发展格局。
第三,九龙西城实质是九龙西部新城开发建设,实现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的战略目标的主战场。
第四,九龙西城是区域战略重心和战略时序调整,先西部,开拓战略发展空间,培植优势产业,建设区域新极核,积蓄发展能量和资金,再行发力东部主城,全面改造旧城,打造九龙半岛都市新城。
对策建议二:确定战略规划主导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的后发赶超发展战略模式,提高九龙西城战略规划层级,在重庆主城第二增长极板块大有作为。
第一,聘请国内外一流策划、规划、设计机构谋划九龙西城开发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市级规划,提高九龙西城战略规划层级,为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的后发赶超发展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第二,战略规划以九龙西城战略定位、战略愿景目标、区域功能分区、主导产业构建、重大项目包装、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极核打造、开发建设保障体系、资本运作、战略管理、风险评估为重点开展工作,编制一流战略规划,集成后发赶超发展战略优势。
第三,以高端战略谋划提升九龙西城规划战略层级,有助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入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布局规划区建设。同时,形成区内外多元发展资源要素集聚的“洼地”效应。
对策建议三:实施“借脑引智”工程,打破常规选人、用人的定式思维,创新选人、用人模式,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业绩成就一流的事业。
第一,“人才”瓶颈是九龙西城的第一瓶颈,实施“借脑引智”工程,策划阶段以“外脑”为主,规划阶段“内脑”与“外脑”结合,设计阶段“内脑” 与“外脑”选优。
第二,“人才”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回报最高,“人才”浪费是最具杀伤的浪费,损失最大。用心挖掘选用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战略规划设计、招商融资、产业培育、资本运作、项目工程建设、战略管理等方面高端人才。
第三,打破单一的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领导干部选拔模式,探索建立园区、公司领导职务竞争上岗聘任制度,大胆重用不同类型领导人才,为不同类型领导人才搭建施展才干平台。同时,全面考察不同类型领导人才的特质能力、人格品质、工作绩效、工作作风,扬长避短,科学合理使用领导干部。
对策建议四:组建独立的九龙西城开发建设融资平台,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实施资本运作,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融资”体系。
第一,成功的资本运作是九龙西城破解开发建设资金瓶颈的钥匙。首先,组建九龙西城开发建设机构,注入开发建设启动资金和优良资产,搭建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平台;其次,实施资本运作,建立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融资”体系。
第二,策划包装项目,實施“引凤”工程,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九龙西城规划优势、重庆第二增长极发展战略优势,策划包装,筹办大型节会,海内外招商,引进携资金带项目的实力雄厚的集团或国家、市级项目入驻。
第三,建立储备主城土地融资机制。储备区位优越、开发价值大的土地资源,多渠道“融资”,筹措九龙西城开发建设巨资金、建立良性稳定的资金链,实施土地开发利用“倍增”计划,提高土地投融资价值。
九龙西城是九龙坡区未来战略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创意科技之城、创业发展之城、魅力梦幻之城,它寄予了区委、区政府和全区百万民众美好希望和期盼。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绿色、科技、创业、梦幻之城矗立重庆主城西部,象一颗炫目璀璨的新星魅力四射!
作者简介:
李书润(1963-),男,吉林,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调研员曾就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园区管委会及政府国资平台公司任副主任及副总经理。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乡村旅游等相关规划及项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