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两大乐种的历史史实为依据,主要论述了两大音乐的异同。因此,可以得到:对于广东音乐来说,江南丝竹在专业上、商业上比不上广东音乐的发展,这也是在音乐曲谱的创作、乐器的中西结合方面远远不如广东音乐的根本原因。而江南丝竹音乐的商业化进程则要明显迟缓一些。
【关键词】:广东音乐;民间音乐;江南丝竹;同异
江南丝竹,顾名思义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合奏器乐形式,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因其总音域宽广、音色丰富、 合奏音响丰满、曲调细致活泼、优扬柔美的特色,受到民间大众及很多知名人士的喜爱。其由很多乐器组成,有打击乐器,如:拍板、点鼓等;还有许多丝竹乐器,常用的如:二胡、三弦、琵琶、箫、笙、笛、扬琴等。丝竹的组合班底不尽相同,界内人士对于乐队编制的优劣等级有一定的认识:一个理想的乐队由琵琶、二胡、小三弦、扬琴等组成,这样的乐队吹拉弹唱打兼备,才能称之为好的乐队。现在一直被上海地区的丝竹乐队普遍采用的乐队编制是从1911年的上海文明雅集沿用下来的。江南丝竹曲风柔婉、精致、典雅,素材来源宽泛广阔,且都来自于民间,有明清“弦索”,还有民间器乐曲,流传广泛。
“广东音乐”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岭南文化的乐种,我国近现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其生于广府地区,逐渐在广府民系的南方以粤语为方言的地区流行,后来渐渐发展为大众音乐。“广东音乐”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从戏曲民歌中的伴奏、曲艺中逐渐显现并独立出来,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纯器乐乐种。它的形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音乐乐种以及一些江南小调的影响,在表演的艺术形式、风格方面受到梆子、二黄、昆曲、锣鼓柜、西皮、江南民间小调、八音、南音、龙舟等品种的影响,最终与粤曲以及粤剧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个乐种之间的异同有:
(一)音乐创作与乐器使用
在广东音乐开始的时候,何博众、严老烈就进行了很多的乐曲写作。唱片业看到了广东音乐的广阔市场,但是因传统乐曲很少,而唱片又求大于供,音乐家们就开始乐曲的写作,延续至今,这也是广东音乐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之一。而江南丝竹,大都是大师们辛苦之作,都是将大家好的意见综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合作融合才得出的宝贵结晶。所以,大多数的作品都没有作者姓名。和广东音乐相比,江南丝竹的创新力度也不够。现在,大部分新作品的演奏模式是慢、中、快板,其演奏形式也基本为齐奏,没有了江南丝竹独特的支声复调,所以缺少了江南丝竹内在的精髓。但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江南丝竹专业化的程度和商业运营远远落后于广东音乐的发展,江南丝竹始终是将娱乐性和公益性的表演目的放在首位。广东音乐的营运模式主打舞厅伴奏、录制唱片、为电影配乐等这些商业模式,面向市场,为了不断地扩大消费者消费,势必要不断地、定期的更新,以求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与之相比,江南丝竹就缺乏这种运作模式,而是采用传统的“清客串”,演唱、表演不收钱财、报酬,只为寻求志同道合之人,可以说江南丝竹的演唱家和乐师们都将丝竹作为人生的兴趣点,不为钱财,只为能达到乐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社会日益快速的发展节奏和现代社会风气中,势必会导致江南丝竹文化后继无人、作品匮乏,因此可以说江南丝竹商业化的进程迟缓也是导致丝竹作品匮乏的重要原因。
广东省南临南海,毗邻港澳,位于三江流汇地区,构成了发达的水运网,三角洲域内城镇众多。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开埠,发展海上贸易的地区,有着“中国南大门”这个称号。广东音乐的形成就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背景和历史条件。来自各个地区、有着不一样风格的音乐,在“中国南大门”这个地方密切交流,与本地音乐的融合,才使广东音乐文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复合的音乐。
(二)乐器的“洋为中用”
自20世纪初,广东音乐开始吸收使用西洋乐器,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除型制没变化外,其演奏的手法风格都被加以改变,听着颇有广东音乐的感觉。广东音乐引用西方的乐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音色和曲风上的单调性,使得民间群众对广东音乐更加喜爱。江南丝竹在乐器选择上,则更倾向于传统乐器,虽然也加进了西洋乐器,但是因为表演更多的是在同乐性和义演的场合下、音乐形式相对稳定,不若广东音乐要迎合民间群众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对西洋乐器的使用上并未形成很好的融合,当然这也使得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更为单纯了一点。
这两个乐种在乐器“洋为中用”方面的差异,是他们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以及人们需求的刺激下,因为各自的特点不同而产生的不一样的结果。
(三) 演奏艺术的特点
1、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在演奏风格以及技巧方面都各不相同,它们演奏都满了地方特性。江南丝竹演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乐队编制可大可小,乐队成员可多可少;二是领奏乐器不固定,通常領奏都是由资历深、本领强的临时担任。即便如此,因为笛子穿透力强、音色清脆,常居于领奏地位。江南丝竹对中低音有其独特的特色,还要更为熟练地、精准地掌握音量大小;常用打音、叠音等技法润色曲调。笛在江南丝竹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吹奏高音时要轻,但是有些演奏者有个误区,在近年一些江南丝竹演奏中,吹奏高音时音量过大,让其它的乐器成了变成了陪衬。此外,要求二胡的演奏委婉流畅,细致地掌握力度,二胡每个手指的指法都必须圆滑柔和。在江南丝竹的合奏中,扬琴起着中和的作用,为了音色和谐,琴竹不仅仅要求柔软,还要求有弹性。传统的高胡演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要求,高胡的表演须得保持音色甜美。
2、即兴性是音乐发展动力之一。江南丝竹在快板积极活泼,但在慢板时却很温柔,演奏的风格则由演奏者根据时代的背景、人们的情感需要来变换。广东音乐也是如此,演奏者由于环境、合作者、欣赏对象、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的不同,每次演奏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同。即兴演奏要求演奏者有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对基本功要求更高。
3、乐队必不可少的还有整体的融和性。在乐队的合奏中,每种乐器都有其特别的音色和风格,各种乐器表演性能的不同则会导致整个演奏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一味地突出个人风格,不顾合奏,则会很大程度上使乐曲不完整。要想使乐曲完整就在于能否與融入集体,能否使各声部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吹管声部中箫弥补笛的空档,笛换气时笙不间断;拉弦乐中二胡起主导作用,还有比二胡低四度的板胡;弹拨乐则在笛子、二胡的旋律中起着渗透打点的作用,强调后半拍;打击乐要求“死板活眼”,板点固定眼上加花。无独有偶,在广东音乐的演奏中,有些乐师见缝必插,用“加花”技巧将乐曲填得密不透风,反而破坏了整个演奏艺术的有机结构;而有些乐师则过于注重对某种演奏技法的偏爱,而没有考虑乐曲情绪内容,导致顾此失彼。个人特长的发挥和整体风格相融合,才是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演奏艺术的优秀传统。
参考文献
[1]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伍国栋.“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述评[J].艺术百家,2008,01:166-171.
[3]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
[4]代洁.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
【关键词】:广东音乐;民间音乐;江南丝竹;同异
江南丝竹,顾名思义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合奏器乐形式,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因其总音域宽广、音色丰富、 合奏音响丰满、曲调细致活泼、优扬柔美的特色,受到民间大众及很多知名人士的喜爱。其由很多乐器组成,有打击乐器,如:拍板、点鼓等;还有许多丝竹乐器,常用的如:二胡、三弦、琵琶、箫、笙、笛、扬琴等。丝竹的组合班底不尽相同,界内人士对于乐队编制的优劣等级有一定的认识:一个理想的乐队由琵琶、二胡、小三弦、扬琴等组成,这样的乐队吹拉弹唱打兼备,才能称之为好的乐队。现在一直被上海地区的丝竹乐队普遍采用的乐队编制是从1911年的上海文明雅集沿用下来的。江南丝竹曲风柔婉、精致、典雅,素材来源宽泛广阔,且都来自于民间,有明清“弦索”,还有民间器乐曲,流传广泛。
“广东音乐”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岭南文化的乐种,我国近现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其生于广府地区,逐渐在广府民系的南方以粤语为方言的地区流行,后来渐渐发展为大众音乐。“广东音乐”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从戏曲民歌中的伴奏、曲艺中逐渐显现并独立出来,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纯器乐乐种。它的形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音乐乐种以及一些江南小调的影响,在表演的艺术形式、风格方面受到梆子、二黄、昆曲、锣鼓柜、西皮、江南民间小调、八音、南音、龙舟等品种的影响,最终与粤曲以及粤剧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个乐种之间的异同有:
(一)音乐创作与乐器使用
在广东音乐开始的时候,何博众、严老烈就进行了很多的乐曲写作。唱片业看到了广东音乐的广阔市场,但是因传统乐曲很少,而唱片又求大于供,音乐家们就开始乐曲的写作,延续至今,这也是广东音乐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之一。而江南丝竹,大都是大师们辛苦之作,都是将大家好的意见综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合作融合才得出的宝贵结晶。所以,大多数的作品都没有作者姓名。和广东音乐相比,江南丝竹的创新力度也不够。现在,大部分新作品的演奏模式是慢、中、快板,其演奏形式也基本为齐奏,没有了江南丝竹独特的支声复调,所以缺少了江南丝竹内在的精髓。但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江南丝竹专业化的程度和商业运营远远落后于广东音乐的发展,江南丝竹始终是将娱乐性和公益性的表演目的放在首位。广东音乐的营运模式主打舞厅伴奏、录制唱片、为电影配乐等这些商业模式,面向市场,为了不断地扩大消费者消费,势必要不断地、定期的更新,以求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与之相比,江南丝竹就缺乏这种运作模式,而是采用传统的“清客串”,演唱、表演不收钱财、报酬,只为寻求志同道合之人,可以说江南丝竹的演唱家和乐师们都将丝竹作为人生的兴趣点,不为钱财,只为能达到乐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社会日益快速的发展节奏和现代社会风气中,势必会导致江南丝竹文化后继无人、作品匮乏,因此可以说江南丝竹商业化的进程迟缓也是导致丝竹作品匮乏的重要原因。
广东省南临南海,毗邻港澳,位于三江流汇地区,构成了发达的水运网,三角洲域内城镇众多。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开埠,发展海上贸易的地区,有着“中国南大门”这个称号。广东音乐的形成就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背景和历史条件。来自各个地区、有着不一样风格的音乐,在“中国南大门”这个地方密切交流,与本地音乐的融合,才使广东音乐文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复合的音乐。
(二)乐器的“洋为中用”
自20世纪初,广东音乐开始吸收使用西洋乐器,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除型制没变化外,其演奏的手法风格都被加以改变,听着颇有广东音乐的感觉。广东音乐引用西方的乐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音色和曲风上的单调性,使得民间群众对广东音乐更加喜爱。江南丝竹在乐器选择上,则更倾向于传统乐器,虽然也加进了西洋乐器,但是因为表演更多的是在同乐性和义演的场合下、音乐形式相对稳定,不若广东音乐要迎合民间群众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对西洋乐器的使用上并未形成很好的融合,当然这也使得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更为单纯了一点。
这两个乐种在乐器“洋为中用”方面的差异,是他们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以及人们需求的刺激下,因为各自的特点不同而产生的不一样的结果。
(三) 演奏艺术的特点
1、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在演奏风格以及技巧方面都各不相同,它们演奏都满了地方特性。江南丝竹演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乐队编制可大可小,乐队成员可多可少;二是领奏乐器不固定,通常領奏都是由资历深、本领强的临时担任。即便如此,因为笛子穿透力强、音色清脆,常居于领奏地位。江南丝竹对中低音有其独特的特色,还要更为熟练地、精准地掌握音量大小;常用打音、叠音等技法润色曲调。笛在江南丝竹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吹奏高音时要轻,但是有些演奏者有个误区,在近年一些江南丝竹演奏中,吹奏高音时音量过大,让其它的乐器成了变成了陪衬。此外,要求二胡的演奏委婉流畅,细致地掌握力度,二胡每个手指的指法都必须圆滑柔和。在江南丝竹的合奏中,扬琴起着中和的作用,为了音色和谐,琴竹不仅仅要求柔软,还要求有弹性。传统的高胡演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要求,高胡的表演须得保持音色甜美。
2、即兴性是音乐发展动力之一。江南丝竹在快板积极活泼,但在慢板时却很温柔,演奏的风格则由演奏者根据时代的背景、人们的情感需要来变换。广东音乐也是如此,演奏者由于环境、合作者、欣赏对象、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的不同,每次演奏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同。即兴演奏要求演奏者有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对基本功要求更高。
3、乐队必不可少的还有整体的融和性。在乐队的合奏中,每种乐器都有其特别的音色和风格,各种乐器表演性能的不同则会导致整个演奏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一味地突出个人风格,不顾合奏,则会很大程度上使乐曲不完整。要想使乐曲完整就在于能否與融入集体,能否使各声部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吹管声部中箫弥补笛的空档,笛换气时笙不间断;拉弦乐中二胡起主导作用,还有比二胡低四度的板胡;弹拨乐则在笛子、二胡的旋律中起着渗透打点的作用,强调后半拍;打击乐要求“死板活眼”,板点固定眼上加花。无独有偶,在广东音乐的演奏中,有些乐师见缝必插,用“加花”技巧将乐曲填得密不透风,反而破坏了整个演奏艺术的有机结构;而有些乐师则过于注重对某种演奏技法的偏爱,而没有考虑乐曲情绪内容,导致顾此失彼。个人特长的发挥和整体风格相融合,才是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演奏艺术的优秀传统。
参考文献
[1]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伍国栋.“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述评[J].艺术百家,2008,01:166-171.
[3]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
[4]代洁.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