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练声曲的作用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声乐爱好者加入到声乐的学习中。声乐不仅能陶冶情操,使人放松心情,更能净化人们的思想,升华思想情感。练声曲是声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声曲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好发声及演唱技巧。多数声乐学习者对练声曲认识不足,认为只是演唱前亮嗓子的前奏,忽视了练声曲不可取代的作用。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声曲练习基础课程,是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前提。
  关键词:声乐 教学练习 练声曲
  练声曲是用一个或者多个元音字母演唱,在声乐教学中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教材,然而在现在的声乐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只有正确的认识到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规范化。
  一、练声曲对声乐教学的作用
  (一)练声曲能够提高演唱技巧
  对于大多数声乐学习者来说,他们更喜欢直接用歌曲进行练习,殊不知,声曲更能提高演唱技巧。由于歌曲各路的局限性,练习者很难找到一首完全针对自己特点的歌曲,在选取练习曲是都偏向于兴趣,忽视了自己的实际需求。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声曲练习提高某方面的技巧,逐渐突破自我,克服自己演唱上的局部缺陷,多次的练习会潜在的培养自己良好的演唱习惯,避免出现曲风单一的情况。在《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中有很多关于三连音、连音、顿音、切分音及颤音等技巧的练习,对于有缺陷的练习者可以针对以上技巧选取片段针对性练习。
  (二)练声曲有利于对感情的掌控
  如果将词比作一个人的外表,曲则是一个人的内在灵魂。所谓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在歌曲上同样适用。歌词往往会及早暴露整首歌的情调,同时限定了别人的看法,这就是平常说的第一印象。对于声曲来说只有曲,没有歌词的剧透感,一切都需要练习者自己用心去感受,不同经历、不同阶段的人对声曲传达的感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而非歌曲那样具有误导性。从这一层面上看,练习声曲能够培养自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能力,例如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从歌词看来就是表达对父母的爱以及亏欠,整首歌曲调委婉略带感伤,如果忽略歌词的影响,光从声曲上来理解,有的人理解的是爱情的伤感,有人理解成友情的遗憾,有人理解成亲情的亏欠,这就是同曲异工之效果。
  (三)练习声曲能够帮助提高发音效果
  演唱中,文字发音效果的好坏是在演唱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及时演唱技巧水平一流,如果在咬字发音上有缺陷也会让人听起来相当别扭。虽然某些歌手以咬字不清为为特色,其实纯属例外,对于这种含糊不清的唱法并不提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外国歌手,一些外国歌手会用蹩脚的中文演唱歌曲,但是效果极差,可能改变粉丝们对他(她)的看法。练习声曲能够帮助练习者矫正咬字,市面上一些练习曲就是正对练习咬字孕育而生的,不仅适用于国人,也适合有兴趣的外国人,这也符合音乐无国界的基本原则。
  (四)容易掌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声曲练习是用一个母音或用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si),或依次用7个音节(da me ni po tu la be)演唱,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入门,不同于某些高难度的练习,声曲练习不会给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的感觉,只要掌握音节即可独立练习,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练声曲被声乐学生当做成功的垫脚石,有了积极性,他们会看得更远,不会将练习声曲当做任务,而是一种乐趣,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在积极性上的兴趣就变成良好的习惯,也是造就成功的第一步。练习者有了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之后,就会在练习中去思考,去推敲,不断的发现美,然后再结合到自己的演唱中去,从而使得练习事半功倍。
  (五)练声曲的全面学习效果
  声乐学习中,不同阶段会注重不同的技巧,如果不是练习很多年很难系统地掌握声乐技巧,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总有演唱的局部缺陷,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演唱经验的积累,这些缺点会慢慢消失,因为声乐在他们心中已经系统化,所有的演唱技巧都结合起来,很难找到缺陷。年轻人由于经验的不足,难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难以将自己学习的声乐知识系统结合。练声曲是一种全面提升演唱技巧的方法,在练习时能够接触到所有的演唱技巧,练习者只要多加练习就能不自觉将自己学习的声乐知识联系起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体系,规范性指导自己,必然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二、练声曲的正确做法
  (一)针对性选择曲目
  对于声乐练习者来说,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练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针对自己的弱点多加练习,切不可漫无目的随大流,每个人的优势不尽相同,必须了解自身情况,克服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取长补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练声曲,即使万分努力也收效甚微。
  (二)培养良好的气息
  良好的气息是演唱时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除了平常进行一些运动外,练声曲也能帮助培养气息。练声曲时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乐句中等的曲目进行联系,逐渐加长,慢慢培养自己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必须注意,练习气息是对喉部肌肉以及声带优化,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以后的演唱生涯。
  (三)练声曲时加上自己的感情
  练声曲不是单纯的练习发音。狭义的来说声曲就是没有歌词的谱,对于一段旋律练习者会有自己的理解。练声曲时,练习者要将自己的理解加入发声中,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培养自己把握歌曲情感的能力。有些声乐学生有了歌词后就难以把握歌曲的意境,在练声曲时打下基础对以后的歌曲演唱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声乐学习大军日益壮大,练声曲对于这些没有扎实基础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声乐练习能够提高对气息的掌控,培养把握情感的能力,对全面系统的学习声乐有重大作用,也是值得普及的有效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邵云.论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教学,2013,(13).
  [2]刘骅.浅谈声乐教学中练声曲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11).
  [3]董峰.声乐训练中练声曲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结构主义文论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音乐学文献的解读,分别分析了于润洋先生的《关于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和反思》和刘德海先生的《凿河篇》,从而分别看出了两篇文章的隐性内部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篇的深意。  关键词:结构主义 历时性 语篇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阔、深远的文化思潮,在西方60年代以磅礴的气势冲击了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它所确立的对文化各领域所采取的语言分析方法,已经深深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声乐教师应该具备更加崇高的教学目标、更加高尚的专业精神、更加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深厚的艺术涵养。新课改之下的声乐教师要通过扎实的教学,保质保量
摘要: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作为意大利19世纪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一生专注于歌剧作品的创作,尤其擅长创作花腔唱法的声乐作品。《梦游女》是贝里尼最具特色也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剧中女主角阿米娜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是贝里尼创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之一,本文将从写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段处理等方面逐步展开论述,分析并得出贝里尼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歌剧 阿米娜 咏
在跨界流行中玩出乐趣的歌手常思思,近日趁热打铁推出与费玉清联合演绎的《最美中国》,歌曲已在各大门户音乐网站陆续曝光,在这有着“爱国月”之稱的十月,实属应景。  当年费玉清与周杰伦的跨龄合作一曲炙手可热的《千里之外》,可见歌曲的合唱搭档没有定律可言,唯一的检验标准应该只是“好听”。常思思此番与费玉清的合作,一个属学院派花腔女高音,一个属流行派甜美男声,看似不着边际,融合在一起却也相得益彰。常思思的华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对音乐教育提出新要求,它要求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为了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采取相应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演奏技能,并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审美情感 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音乐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素质
数码钢琴教学通过引入现代高科技的音像功能与传统钢琴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感受和体检更多的音乐内容、音乐形象、音乐形式的机会,丰富了教学内容。数码钢琴课由传
摘要:贝多芬在多首钢琴奏鸣曲以及钢琴协奏曲中,以各种不同手法,包括和声、同音异名、相同动机,或直接写上attacca 等来提示演奏者把乐章连接在一起。因为一首乐曲对贝多芬而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的乐章,所以情感上必需要有延续性。然而,许多人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却没有意识到乐章连接的重要性,因此这个核心概念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乐章连接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钢琴协奏曲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明古国。我国伟大的五十六个民族书写了光辉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唱法作为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逐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引入了西洋唱法,不断挖掘丰富的音乐文化宝库,进一步丰富我国音乐文化的内容。但是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切不可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唱法,随波逐流,
通过分析不同氮肥追施量对白榆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育苗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氮肥追施量分别为0g/株(T1,对照)、12g/株(T2)、24g/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