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策略入手,运用活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参与的外在活动(主动实践活动)与内在活动(自主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多种活动。鼓励敏锐观察、大胆探索、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也一样,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策略入手,运用活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参与的外在活动(主动实践活动)与内在活动(自主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多种活动。鼓励敏锐观察、大胆探索、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成了学生的任务,课堂上一问一答,看似热热闹闹,有问有答,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课堂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成了天经地义,教师只是成为传授知识的一个中介。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体制,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成了知识的一种象征,同时教师向学生过多地阐述了所教学知识的权威性,再加上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区别,导致学生不敢向前辈、专家和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质问、发难,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走入了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答得偏离所谓的标准答案,便是错的,更严重的是,当学生的回答从常理上看不合乎逻辑,就扣以“捣乱”,强加批评、责斥,因而学生学会了“答”,学会了迎合教师的答,迎合“标准答案”的答,不会、也不敢问了,严重挫败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可能课前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后,成为课后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很多教师甚至教研也很少从这样的深层次去分析研究。这样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甚至根本不带问题进教室,这种现状对于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幸好这方面已经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教育部进行的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课纳入必修课,积极推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培养和锻炼。
创新精神就是力求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实现目标的奋斗精神,它是一种活跃进取的精神状态。生动的问题情境,平等的交流氛围,诱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在教师的诱导下又能去探究出一个个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发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国外,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推行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发现学习”、“探究教学”、“问题教学”、“问题解决”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注重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線,开展问题教学。在此过程中,有意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实现的。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时,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创造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答途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在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时,学生可以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见解,可以标新立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
除此之外,当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愿,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是朋友关系,“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首先让9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下面的同学数一数讲台上有几个同学;然后,我又走入同学中间,再让同学们数一数,现在讲台上有几个人。通过这样,使同学们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伙伴。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子,观察一下老师所占的位置是第几个,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从那边数是第几个。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数、一起笑,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把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使得学生消除了拘束感,能够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轻松、愉快。在一节课接近尾声时,我就设计了“拍手游戏”,让一名同学在“9”之内任意拍,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这个同学拍手的次数,拍手相应,凑足10。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拍手声整齐、响亮、准确,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游戏结束后,同学们的脸蛋都兴奋的红红的。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题的训练,是对一堂课的检测,如何在练习题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新课程的改革的一项要求。我在教学“10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小鸭子吃鱼的练习题: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组小鸭子和一组小鱼,(标有数字)让同学们自己用线连起来,由于同学们对小鸭子和小鱼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同学们在做这道题时,兴趣盎然。再如:为了训练学生对10以内数进行倒数,我设计了“倒计时火箭发射”游戏,在多媒体屏幕上利用动画进行火箭发射,让同学们一起高声倒计时进行发射,整个过程,同学们都兴趣高涨,连下课铃声响了都没有听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发展能力,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超越,使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也一样,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策略入手,运用活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参与的外在活动(主动实践活动)与内在活动(自主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多种活动。鼓励敏锐观察、大胆探索、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成了学生的任务,课堂上一问一答,看似热热闹闹,有问有答,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课堂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成了天经地义,教师只是成为传授知识的一个中介。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体制,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成了知识的一种象征,同时教师向学生过多地阐述了所教学知识的权威性,再加上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区别,导致学生不敢向前辈、专家和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质问、发难,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走入了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答得偏离所谓的标准答案,便是错的,更严重的是,当学生的回答从常理上看不合乎逻辑,就扣以“捣乱”,强加批评、责斥,因而学生学会了“答”,学会了迎合教师的答,迎合“标准答案”的答,不会、也不敢问了,严重挫败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可能课前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后,成为课后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很多教师甚至教研也很少从这样的深层次去分析研究。这样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甚至根本不带问题进教室,这种现状对于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幸好这方面已经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教育部进行的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课纳入必修课,积极推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培养和锻炼。
创新精神就是力求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实现目标的奋斗精神,它是一种活跃进取的精神状态。生动的问题情境,平等的交流氛围,诱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在教师的诱导下又能去探究出一个个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发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国外,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推行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发现学习”、“探究教学”、“问题教学”、“问题解决”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注重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線,开展问题教学。在此过程中,有意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实现的。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时,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创造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答途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在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时,学生可以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见解,可以标新立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
除此之外,当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愿,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是朋友关系,“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首先让9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下面的同学数一数讲台上有几个同学;然后,我又走入同学中间,再让同学们数一数,现在讲台上有几个人。通过这样,使同学们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伙伴。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子,观察一下老师所占的位置是第几个,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从那边数是第几个。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数、一起笑,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把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使得学生消除了拘束感,能够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轻松、愉快。在一节课接近尾声时,我就设计了“拍手游戏”,让一名同学在“9”之内任意拍,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这个同学拍手的次数,拍手相应,凑足10。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拍手声整齐、响亮、准确,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游戏结束后,同学们的脸蛋都兴奋的红红的。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题的训练,是对一堂课的检测,如何在练习题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新课程的改革的一项要求。我在教学“10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小鸭子吃鱼的练习题: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组小鸭子和一组小鱼,(标有数字)让同学们自己用线连起来,由于同学们对小鸭子和小鱼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同学们在做这道题时,兴趣盎然。再如:为了训练学生对10以内数进行倒数,我设计了“倒计时火箭发射”游戏,在多媒体屏幕上利用动画进行火箭发射,让同学们一起高声倒计时进行发射,整个过程,同学们都兴趣高涨,连下课铃声响了都没有听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发展能力,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超越,使创新精神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