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最纯真、最优美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阅读这部作品不妨品析宝黛爱情之美。
一、宝黛性格
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就是他的叛逆精神,这种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科考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挑战,表现在对大观园女孩子的特别尊重和亲爱上。“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基础上的。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林黛玉也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后投奔到外祖母身边,贾府险恶的环境培养了她的叛逆性格。她不仅貌美如仙、气质如兰,而且明诗工赋。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作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相通点也就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二、知己之爱
宝黛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他们住在大观园中,朝夕相处,相互了解。宝黛见面之初,黛玉像触电一样大吃一惊,觉得对方在哪见过,宝玉则觉得像远别重逢一般,感到异样的欢喜和亲切。初次见面,彼此便种下了情根。
可是故事并没有顺着老套“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写下去,而是让他们一起经历成长,又经历无数次考验。大量篇幅写他们从两小无猜,亲密友爱,到默默生情,越爱越深之后,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和冲突。尤其是来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的宝钗后,他们的爱情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在大观园中,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讲“混帐话”的只有黛玉一人。戴着金锁的宝钗和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但她们都曾劝宝玉去学什么“仕途经济”,以便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她们都错看了宝玉,所以宝玉不但很不客气地批驳了她们,还对袭人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
三、含蓄之爱
我们在欣赏宝黛纯真的知己之爱的同时,也常会为他们交流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悲哀,殊不知,正是这种含蓄,使宝黛之爱愈发刻骨铭心、优美动人。
黛玉作为名门闺秀,她所受的教养使她不可能有更大胆的行动。她炽热地爱着宝玉,但却又必须把这颗心深深地埋藏在那闺阁小姐的身份里面。在宝玉这一方,是爱了,有一肚子话不能讲;讲了,却又常常讲得不明、不透、不到位、不是地方,所以引起种种误会。因着这种含蓄,他们的爱情充满无休止的烦恼、生气与痛苦。争吵简直成了他们爱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和互通心曲的平台。但让我们感动的是,每闹一次,他们的爱情就彼此印证得更加明朗、更加深入;黛玉的小心眼,多愁善感,也就主要集中在生怕爱情受伤害,深深感受到所面对的外在压力及其破坏性的强大上。对此,知之最深,理解最深的是宝玉。
四、为爱执着,为爱痴狂
宝玉是个典型的多情种,巴不得照顾好世上所有的女孩子,也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围着他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从“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到最终为爱痴狂,宝玉终于成熟了。黛玉虽然没有宝钗那样健康的体魄,可是娇弱的身躯下包藏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赤诚。她是真爱宝玉的,宝玉是她今生的唯一,她将生命的重心全部倾斜到爱情上。他们二人却都把这种爱情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份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宝黛二人在一起,尽管有很多的眼泪与烦恼,但你却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真真切切地爱过,刻骨铭心地恨过。相反,宝玉和宝钗之间,宝钗的现实理性,还有冷漠,使他们不可能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
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肯定,《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确实是一种心灵结合的爱,是高洁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不单是两情相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默契、志同道合、互为知己的爱。因此,这种爱才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一、宝黛性格
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就是他的叛逆精神,这种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科考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挑战,表现在对大观园女孩子的特别尊重和亲爱上。“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基础上的。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林黛玉也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后投奔到外祖母身边,贾府险恶的环境培养了她的叛逆性格。她不仅貌美如仙、气质如兰,而且明诗工赋。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作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相通点也就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二、知己之爱
宝黛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他们住在大观园中,朝夕相处,相互了解。宝黛见面之初,黛玉像触电一样大吃一惊,觉得对方在哪见过,宝玉则觉得像远别重逢一般,感到异样的欢喜和亲切。初次见面,彼此便种下了情根。
可是故事并没有顺着老套“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写下去,而是让他们一起经历成长,又经历无数次考验。大量篇幅写他们从两小无猜,亲密友爱,到默默生情,越爱越深之后,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和冲突。尤其是来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的宝钗后,他们的爱情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在大观园中,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讲“混帐话”的只有黛玉一人。戴着金锁的宝钗和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但她们都曾劝宝玉去学什么“仕途经济”,以便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她们都错看了宝玉,所以宝玉不但很不客气地批驳了她们,还对袭人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
三、含蓄之爱
我们在欣赏宝黛纯真的知己之爱的同时,也常会为他们交流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悲哀,殊不知,正是这种含蓄,使宝黛之爱愈发刻骨铭心、优美动人。
黛玉作为名门闺秀,她所受的教养使她不可能有更大胆的行动。她炽热地爱着宝玉,但却又必须把这颗心深深地埋藏在那闺阁小姐的身份里面。在宝玉这一方,是爱了,有一肚子话不能讲;讲了,却又常常讲得不明、不透、不到位、不是地方,所以引起种种误会。因着这种含蓄,他们的爱情充满无休止的烦恼、生气与痛苦。争吵简直成了他们爱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和互通心曲的平台。但让我们感动的是,每闹一次,他们的爱情就彼此印证得更加明朗、更加深入;黛玉的小心眼,多愁善感,也就主要集中在生怕爱情受伤害,深深感受到所面对的外在压力及其破坏性的强大上。对此,知之最深,理解最深的是宝玉。
四、为爱执着,为爱痴狂
宝玉是个典型的多情种,巴不得照顾好世上所有的女孩子,也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围着他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从“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到最终为爱痴狂,宝玉终于成熟了。黛玉虽然没有宝钗那样健康的体魄,可是娇弱的身躯下包藏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赤诚。她是真爱宝玉的,宝玉是她今生的唯一,她将生命的重心全部倾斜到爱情上。他们二人却都把这种爱情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份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宝黛二人在一起,尽管有很多的眼泪与烦恼,但你却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真真切切地爱过,刻骨铭心地恨过。相反,宝玉和宝钗之间,宝钗的现实理性,还有冷漠,使他们不可能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
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肯定,《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确实是一种心灵结合的爱,是高洁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不单是两情相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默契、志同道合、互为知己的爱。因此,这种爱才显得格外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