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阿尔莫多瓦可以称为电影作者,无论从影像风格、叙事方式、影片主题等方面都突显出他的个人风格。他的创作理念深受马德里“新潮派”的影响,完全遵从其内心原始的创作动力,甚至颠覆传统道德观。《情迷高跟鞋》这部影片就是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有明显的后现代性。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情迷高跟鞋》 作者论 后现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25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有很明显的“阿式”印记,从电影最基本的影像语言:色彩、音乐等方面都能看出他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故事主体,用华丽的服饰,大红色为主的色调渲染女主人公,西班牙民族音乐在他的每部片子中都有所体现,运用最多的是从南美、西班牙音乐和其它电影音乐中汲取灵感的流行音乐。音乐和声音是“阿氏”影片可圈可点的部分,他借助这些表象的东西深入影片的主题。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往往与传统道德观念相违背,很难从片中找到明显的道德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一个硬性的衡量标准。很多片子中都有变性人、同性恋的出现,他没有给予批判或是贬低,而是把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情感通过影像语言毫不做作的表现出来。阿尔莫多瓦的电影观受到马德里“新潮派”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创作理念置传统道德于不顾,完全遵从自己的创作兴趣和爱好。这也为日后阿尔莫多瓦形成特有的“阿氏”风格奠定了基础。他的十六部作品中都是围绕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的,关于母子、母女情的描述只有两部影片,一部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一部是《情迷高跟鞋》。但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部片子一开始就以儿子的死亡开场,孩子的角色只是故事的铺垫,是一位母亲借助母亲的身份来完成自我身份的指认。阿尔莫多瓦的影片有浓郁的后现代性,后现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解构,解构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一种边缘化或者说是不确定性,母亲借助儿子来完成自我的指认。而《情迷高跟鞋》完全是一部以母女之间情感微妙变化为叙事主线的影片。
影片《情迷高跟鞋》中的女性形象设置得很巧妙,在这部影片中阿尔莫多瓦赋予两位女主角双重身份,既是母女俩,又在一定层面上是一对明争暗斗、互相比拼的女性,按常规逻辑后者的关系并不应该出现在一对母女身上,发生在情敌之间或是身份等同的女性身上比较符合逻辑。阿尔莫多瓦用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方式诉说着一对母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剧中的母亲是一位歌手,每天都穿着华丽的服饰、清脆的高跟鞋,这是女儿瑞贝卡童年时期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然而母亲忙于自己的演艺事业,疏于对女儿的关心,更谈不上对女儿心灵世界微妙变化的体察。这种忽视也是导致母女之间复杂的情感变化的导火索。阿尔莫多瓦借助色彩和具有浓郁西班牙特色的音乐这两个方面来突显母女之间起起伏的情感变化。
一、强烈的色彩变化暗示母女之间地位的改变,隐晦的传达母女的情感起伏
色彩是阿尔莫多瓦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浓烈的红色更是“阿氏”电影最明显的标志。几乎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红色的存在。比如《基卡》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会以艳丽的红色服饰亮相,《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母亲曼努拉在儿子没有死之前会穿着红色的服饰,儿子死后衣着不那么艳丽。色彩在《情迷高跟鞋》这部影片中无非有这么几个作用:
1、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影片一开始女儿在机场等待多年未见的母亲,女儿以一身素雅的白色服装出场,而母亲身着大红色的艳丽服饰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母亲华丽、高大,女儿素雅、矮小,阿尔莫多瓦把她们放置于同一个画面中,女儿逊色于母亲。女儿从小很崇拜母亲,把母亲当做模仿的对象。母女情感疏离,母亲在乎被媒体采访、被粉丝追捧,而漠视女儿的情感需求。女儿瑞贝卡有一段话:“记得小时候睡觉前,你关门后,听你高跟鞋声走远,直到听不到才肯睡。”女儿瑞贝卡是需要母爱的,她并不希望一直仰视高高在上的母亲。影片开场瑞贝卡情绪很矛盾,既紧张又期待。母亲在瑞贝拉的生活中是一个成功的歌手但不是一位优秀的母亲,这种距离感使她紧张。
2、产生悬念、烘托气氛。女儿瑞内卡由于母爱缺失产生嫉妒、孤独以及心理畸变。她内心嫉妒母亲,以至于与母亲的情人结婚,可能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把与这个男人结婚看成是战胜母亲的一种象征。当母亲回国后与情人也就是瑞贝拉的丈夫旧情复燃时更是碰触到了瑞贝卡敏感的神经,产生了杀死丈夫的念头,阿尔莫多瓦没有描述丈夫的死,借助服装的色彩,丈夫死后瑞贝卡一改往日素朴的风格,也以大红色服饰出场,来解除观众对于瑞贝卡丈夫死因的猜想,同时也激化了母女之间的感情矛盾,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气氛更凝重。在女儿瑞贝卡畸变的心理,自己得不得到的母亲也别想得到,嫁给丈夫是对母亲的挑衅,在马上要失去丈夫时也破坏母亲要得到丈夫的现实,是对母亲的战胜。
3、突显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在法官面前面对谁是杀死女儿瑞贝卡丈夫的真凶的审问时,母女二人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并且同时穿着红色的服饰,在象征意义上讲这也是母女俩首次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有一个情感的交集。母亲回国后又开了一场演唱会,在女儿瑞贝卡入狱后,但是这场演唱会上母亲一改往日的风光造型,以朴素的服饰出场,阿尔莫多瓦借助色彩的变化来暗示母亲内心的反省和觉悟。母亲最后身患重病并且替女儿顶罪,母亲的服饰色彩是白色的而女儿却以红色的艳丽服饰露面,显示母女之间地位的变化。由服饰彩色变化突显出人物复杂的情感、地位的变化。母亲一开始占主导,高高在上,女儿仰视母亲——母女平等,有共同的话语权——母亲觉悟自己对女儿爱的缺失,女儿占据主导位置。也有了影片最后一幕,母女俩共同聆听窗外的高跟鞋声,陷入过去的回忆。
二、阿尔莫多瓦影片中不拘一格的后现代性
阿尔莫多瓦可以说是一位电影作者,无论从影像风格、叙事方式、影片主题等方面都突显出他的个人特色。然而“后现代性”也是阿尔莫多瓦影片的特点之一,后现代的一个主旨是“反对意义的确定性和价值的终极性”,这个解释使得后现代没有一个确定的支撑点。现代主义秉承的理念是结构,而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是解构。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是电影的艺术特征之一。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后现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解构。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的道德标准,反而是对传统的颠覆。比如在影片《情迷高跟鞋》中,传统的母亲形象应该是慈祥的,对子女给予无尽的关怀与照顾,但是片中的母亲形象完全是对传统的颠覆,追求时尚,强烈的事业心,没有及时满足女儿的情感诉求。在华丽外表下母亲的情感是缺失的,但是阿尔莫多瓦没有给予更多的评价,只是把人最原始、最本质的欲望通过浓烈的色彩、震撼的音乐等基本影像语言表达出来。至于是非对错不作过多的评说。只是在后来母亲的演唱会中撕心裂肺地演唱给予情感上的宣泄,内心的自责、后悔借此机会全部爆发出来。阿尔莫多瓦影片的后现代性还体现在这部片子的结尾,母亲对于女儿的亏欠她意识到了,但是结尾导演以母亲的死亡结束,没有给她弥补过错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影片给人们对问题的反思留以无限的假定性和可能性,不会把问题完全解决掉,把剧中主人公或是公众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被动地接受导演个人的世界观和电影观。在阿尔莫多瓦充满后现代特征的影片中很难看到对于精神世界的最终回归。他敢于颠覆传统的以父权制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对传统母亲形象的挑衅。《高跟鞋》中的母亲,对于女儿瑞贝卡来说,她的母亲身份是名存实亡的,她不但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基本的责任,与女儿缺少心灵上的沟通,使女儿对母亲仅限于崇拜,其实她的母亲身份是不确定的,是名存实亡的。
2、男性的缺失与女性的自救与不自救。在这部影片中从影像语言层面来看男性并没有过多地出场,只是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载体。用女权主义浅层次的观点来看,女性充当叙事主体,有独立的生存空间,是一种进步,女性可以挣脱男性的束缚独立生存,女性不再需要好莱坞西部片中英雄形象的出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女性是不自由的,还是要依托男性。在影片中,女儿瑞贝卡以嫁给母亲的情人作为战胜母亲的标志,在母亲与自己的丈夫即将旧情复燃时,瑞贝卡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得到一种胜利的满足感。男性角色虽然没有过多地出现,但是影片的主线都是围绕男性来的。阿尔莫多瓦影片的后现代性放置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解读仍然存在一些限定性。
三、结语
阿尔莫多瓦对于女性的描写细致入微,能敏锐的洞察女性的情感世界。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同性恋者,与从小对母亲的膜拜有一定关系。他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因此有“鬼才导演”之称。还有很多人称阿尔莫多瓦为“欲望大师”,赤裸裸展现人的原始欲望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影片一般不会为了讨好观众而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就像罗伯特 麦基在《故事》中讲到的,故事是呈现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有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大情节展现的是闭合式的结局,阿尔莫多瓦的片子大部分是小情节,小情节展现的是开放式的结局,在结局时留下一个开放的尾巴。《情迷高跟鞋》中,结局不是皆大欢喜的,以母亲的死给观众留一小尾巴。这样的结尾反而更让人震撼,给人心灵的触动和反思空间。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后现代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关注女性,解构男权中心制,让电影由精英文化像大众文化转变,模糊了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界限。也有人对阿尔莫多瓦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影片产生质疑,认为是低俗化、庸俗化的表现,应该理性地看待后现代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袁晓如《从欲望走向银幕的过滤一试谈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精神奇观》,《世界电影》,2004年第5期。
[2]傅郁辰((佩德罗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情迷高跟鞋》 作者论 后现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25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有很明显的“阿式”印记,从电影最基本的影像语言:色彩、音乐等方面都能看出他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故事主体,用华丽的服饰,大红色为主的色调渲染女主人公,西班牙民族音乐在他的每部片子中都有所体现,运用最多的是从南美、西班牙音乐和其它电影音乐中汲取灵感的流行音乐。音乐和声音是“阿氏”影片可圈可点的部分,他借助这些表象的东西深入影片的主题。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往往与传统道德观念相违背,很难从片中找到明显的道德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一个硬性的衡量标准。很多片子中都有变性人、同性恋的出现,他没有给予批判或是贬低,而是把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情感通过影像语言毫不做作的表现出来。阿尔莫多瓦的电影观受到马德里“新潮派”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创作理念置传统道德于不顾,完全遵从自己的创作兴趣和爱好。这也为日后阿尔莫多瓦形成特有的“阿氏”风格奠定了基础。他的十六部作品中都是围绕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的,关于母子、母女情的描述只有两部影片,一部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一部是《情迷高跟鞋》。但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部片子一开始就以儿子的死亡开场,孩子的角色只是故事的铺垫,是一位母亲借助母亲的身份来完成自我身份的指认。阿尔莫多瓦的影片有浓郁的后现代性,后现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解构,解构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一种边缘化或者说是不确定性,母亲借助儿子来完成自我的指认。而《情迷高跟鞋》完全是一部以母女之间情感微妙变化为叙事主线的影片。
影片《情迷高跟鞋》中的女性形象设置得很巧妙,在这部影片中阿尔莫多瓦赋予两位女主角双重身份,既是母女俩,又在一定层面上是一对明争暗斗、互相比拼的女性,按常规逻辑后者的关系并不应该出现在一对母女身上,发生在情敌之间或是身份等同的女性身上比较符合逻辑。阿尔莫多瓦用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方式诉说着一对母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剧中的母亲是一位歌手,每天都穿着华丽的服饰、清脆的高跟鞋,这是女儿瑞贝卡童年时期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然而母亲忙于自己的演艺事业,疏于对女儿的关心,更谈不上对女儿心灵世界微妙变化的体察。这种忽视也是导致母女之间复杂的情感变化的导火索。阿尔莫多瓦借助色彩和具有浓郁西班牙特色的音乐这两个方面来突显母女之间起起伏的情感变化。
一、强烈的色彩变化暗示母女之间地位的改变,隐晦的传达母女的情感起伏
色彩是阿尔莫多瓦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浓烈的红色更是“阿氏”电影最明显的标志。几乎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红色的存在。比如《基卡》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会以艳丽的红色服饰亮相,《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母亲曼努拉在儿子没有死之前会穿着红色的服饰,儿子死后衣着不那么艳丽。色彩在《情迷高跟鞋》这部影片中无非有这么几个作用:
1、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影片一开始女儿在机场等待多年未见的母亲,女儿以一身素雅的白色服装出场,而母亲身着大红色的艳丽服饰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母亲华丽、高大,女儿素雅、矮小,阿尔莫多瓦把她们放置于同一个画面中,女儿逊色于母亲。女儿从小很崇拜母亲,把母亲当做模仿的对象。母女情感疏离,母亲在乎被媒体采访、被粉丝追捧,而漠视女儿的情感需求。女儿瑞贝卡有一段话:“记得小时候睡觉前,你关门后,听你高跟鞋声走远,直到听不到才肯睡。”女儿瑞贝卡是需要母爱的,她并不希望一直仰视高高在上的母亲。影片开场瑞贝卡情绪很矛盾,既紧张又期待。母亲在瑞贝拉的生活中是一个成功的歌手但不是一位优秀的母亲,这种距离感使她紧张。
2、产生悬念、烘托气氛。女儿瑞内卡由于母爱缺失产生嫉妒、孤独以及心理畸变。她内心嫉妒母亲,以至于与母亲的情人结婚,可能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把与这个男人结婚看成是战胜母亲的一种象征。当母亲回国后与情人也就是瑞贝拉的丈夫旧情复燃时更是碰触到了瑞贝卡敏感的神经,产生了杀死丈夫的念头,阿尔莫多瓦没有描述丈夫的死,借助服装的色彩,丈夫死后瑞贝卡一改往日素朴的风格,也以大红色服饰出场,来解除观众对于瑞贝卡丈夫死因的猜想,同时也激化了母女之间的感情矛盾,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气氛更凝重。在女儿瑞贝卡畸变的心理,自己得不得到的母亲也别想得到,嫁给丈夫是对母亲的挑衅,在马上要失去丈夫时也破坏母亲要得到丈夫的现实,是对母亲的战胜。
3、突显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在法官面前面对谁是杀死女儿瑞贝卡丈夫的真凶的审问时,母女二人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并且同时穿着红色的服饰,在象征意义上讲这也是母女俩首次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有一个情感的交集。母亲回国后又开了一场演唱会,在女儿瑞贝卡入狱后,但是这场演唱会上母亲一改往日的风光造型,以朴素的服饰出场,阿尔莫多瓦借助色彩的变化来暗示母亲内心的反省和觉悟。母亲最后身患重病并且替女儿顶罪,母亲的服饰色彩是白色的而女儿却以红色的艳丽服饰露面,显示母女之间地位的变化。由服饰彩色变化突显出人物复杂的情感、地位的变化。母亲一开始占主导,高高在上,女儿仰视母亲——母女平等,有共同的话语权——母亲觉悟自己对女儿爱的缺失,女儿占据主导位置。也有了影片最后一幕,母女俩共同聆听窗外的高跟鞋声,陷入过去的回忆。
二、阿尔莫多瓦影片中不拘一格的后现代性
阿尔莫多瓦可以说是一位电影作者,无论从影像风格、叙事方式、影片主题等方面都突显出他的个人特色。然而“后现代性”也是阿尔莫多瓦影片的特点之一,后现代的一个主旨是“反对意义的确定性和价值的终极性”,这个解释使得后现代没有一个确定的支撑点。现代主义秉承的理念是结构,而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是解构。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是电影的艺术特征之一。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后现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解构。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的道德标准,反而是对传统的颠覆。比如在影片《情迷高跟鞋》中,传统的母亲形象应该是慈祥的,对子女给予无尽的关怀与照顾,但是片中的母亲形象完全是对传统的颠覆,追求时尚,强烈的事业心,没有及时满足女儿的情感诉求。在华丽外表下母亲的情感是缺失的,但是阿尔莫多瓦没有给予更多的评价,只是把人最原始、最本质的欲望通过浓烈的色彩、震撼的音乐等基本影像语言表达出来。至于是非对错不作过多的评说。只是在后来母亲的演唱会中撕心裂肺地演唱给予情感上的宣泄,内心的自责、后悔借此机会全部爆发出来。阿尔莫多瓦影片的后现代性还体现在这部片子的结尾,母亲对于女儿的亏欠她意识到了,但是结尾导演以母亲的死亡结束,没有给她弥补过错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影片给人们对问题的反思留以无限的假定性和可能性,不会把问题完全解决掉,把剧中主人公或是公众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被动地接受导演个人的世界观和电影观。在阿尔莫多瓦充满后现代特征的影片中很难看到对于精神世界的最终回归。他敢于颠覆传统的以父权制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对传统母亲形象的挑衅。《高跟鞋》中的母亲,对于女儿瑞贝卡来说,她的母亲身份是名存实亡的,她不但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基本的责任,与女儿缺少心灵上的沟通,使女儿对母亲仅限于崇拜,其实她的母亲身份是不确定的,是名存实亡的。
2、男性的缺失与女性的自救与不自救。在这部影片中从影像语言层面来看男性并没有过多地出场,只是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载体。用女权主义浅层次的观点来看,女性充当叙事主体,有独立的生存空间,是一种进步,女性可以挣脱男性的束缚独立生存,女性不再需要好莱坞西部片中英雄形象的出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女性是不自由的,还是要依托男性。在影片中,女儿瑞贝卡以嫁给母亲的情人作为战胜母亲的标志,在母亲与自己的丈夫即将旧情复燃时,瑞贝卡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得到一种胜利的满足感。男性角色虽然没有过多地出现,但是影片的主线都是围绕男性来的。阿尔莫多瓦影片的后现代性放置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解读仍然存在一些限定性。
三、结语
阿尔莫多瓦对于女性的描写细致入微,能敏锐的洞察女性的情感世界。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同性恋者,与从小对母亲的膜拜有一定关系。他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因此有“鬼才导演”之称。还有很多人称阿尔莫多瓦为“欲望大师”,赤裸裸展现人的原始欲望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影片一般不会为了讨好观众而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就像罗伯特 麦基在《故事》中讲到的,故事是呈现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有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大情节展现的是闭合式的结局,阿尔莫多瓦的片子大部分是小情节,小情节展现的是开放式的结局,在结局时留下一个开放的尾巴。《情迷高跟鞋》中,结局不是皆大欢喜的,以母亲的死给观众留一小尾巴。这样的结尾反而更让人震撼,给人心灵的触动和反思空间。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后现代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关注女性,解构男权中心制,让电影由精英文化像大众文化转变,模糊了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界限。也有人对阿尔莫多瓦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影片产生质疑,认为是低俗化、庸俗化的表现,应该理性地看待后现代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袁晓如《从欲望走向银幕的过滤一试谈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精神奇观》,《世界电影》,2004年第5期。
[2]傅郁辰((佩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