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2年成立政策理论宣讲团以来,到2005年保持先进性教育宣讲团,2007年十七大精神宣讲团,直至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团,浦口区对重要政治学习的宣讲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经过多年的培育和锤炼,宣讲团已经成为浦口理论学习和辅导的一面旗帜,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上上下下关注的活动载体,如今更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品牌。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将高深理论转化为百姓语言,用“乡音”阐释“强音”,浦口的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草根宣讲团”。
草根性: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宣讲人员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由区内8名普通党员干部组成。有的来自于基层一线,有的来自于区级机关。基层党员自己讲课,“以身边人说身边事”,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感觉通俗易懂。“草根宣讲团”在坚持自学“杂食”的基础上,坚持互动学习,互动交流,集体备课,集中思考,给整个团队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努力做到“草根不草”。“草根宣讲团”的“土专家”不仅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而且认真学习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形势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集中讨论具体宣教措施,畅谈学习认识,交流心得体会,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各单位各部门更好地履行保障、促进地方发展职能的新机制和新举措。
受众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直接面对全区,受众面均为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具有十分明显的草根性。面对基层,“草根宣讲团”喊出“你有要求,我来服务”的口号,提出“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科学”的“四服务”理念,他们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表达赢得了群众的会心一笑,而不是一头雾水。
授课内容上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浦口当前的各项中心工作融入到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宣讲主脉中,把握“保增长、促发展”,江北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主线,使之成为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的生动事例和研究课题,开设了《建设现代化江北新城》、《统筹城乡发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基层党员群众想听、爱听、听得进去的8个专题讲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都要求坚持采用群众性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进行授课,将严密、完整、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给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受到一致好评。
针对性:你“点菜”我“下厨”
宣讲选题上的针对性。每次讲课之前,根据宣讲团公布的宣讲课题,各参学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与宣讲团联系,选择宣讲主题,邀请宣讲团成员对系统内全体党员进行理论辅导,约定时间上门宣讲。如果参学单位另有要求,宣讲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宣讲内容,这种灵活机动的宣讲方式既扩大受众听课的选择度,也为提高宣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讲形式上的针对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结束后都预留一定时间,用于宣讲人员和受众进行交流,由受众现场提问,“草根宣讲团”成员现场回答。在宣讲学习中场休息时间,也开展提问活动,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现场提问,供宣讲人员思考,在下半场的讲课中,宣讲成员会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问题解答。宣讲结束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常常会通过电话咨询等各种途径。向“草根宣讲团”提问,“草根宣讲团”成员在及时分析解答后也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形式反馈给提问者。
宣讲载体上的针对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之后,通过编辑成书本、录制成视频、刻制成光碟、学习实践活动网站等多种形式,将宣讲的课题内容及时公布出来,供广大学习者继续学习和深入再学习,与此同时设立专题网络讨论区。短短的二个月时间收到了各类意见300多条,宣讲团收集了大量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宣讲方式,提高了宣讲质量。
开放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宣讲方式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讲团”的宣讲体现了浦口区浓郁的本土特色和强烈的发展氛围。授课时“草根宣讲团”成员没有千篇一律地使用幻灯片帮助宣讲,而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性使用。在部委办局授课,由于受众文化和理论水平普遍较高,辅助使用幻灯片,可以使授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让听讲者达到身临其境的良好效果。到各基层站所授课,就不再使用幻灯片教学,而是只拿授课提纲,采用相互交谈、共同讨论的形式,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谈心交流,将党的最新理论带到最基层,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融合到一起,打成一片。
宣讲备课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講团”在授课之前,严格执行课前集体审核过滤制度,由集体科学把关。他们努力捕捉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选好切入角度,在脉络清晰的理论框架下,努力运用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发生在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身边的例子,贴近他们的生活,做好每一次宣讲。他们坚持“四个不宣讲”,即“政策理解不透不宣讲、问题思考不深不宣讲、事例分析不准不宣讲、措施办法不实不宣讲”。“草根宣讲团”在授课之后立即抽时间集中起来,召开宣讲总结交流会。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听取各宣讲单位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各宣讲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保证宣讲内容“在修改中完善,在完善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一个阶段结束后,“草根宣讲团”将完善精练的讲稿汇集成册挂在学习实践专题网站上,并印制成书本,发放给基层党员群众学习使用。
自我提升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讲团”不仅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还坚持“走出去学”,利用抽出来的宝贵时间去其他兄弟区县学习,汲取真经。并通过互学、项目运作、交流讨论等提升草根宣讲团的含金量,提炼科学发展观宣讲的精华,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活力性:源头活水绿水长流
宣讲团队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性。“草根宣讲团”的组成人员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习阶段的转变,不断地调整宣讲形式、宣讲内容、宣讲对象。在宣讲人员深化学习的同时,宣讲团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随着学习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受众数量的增多,“草根宣讲团”会增选新的宣讲人员加入这个团队,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宣讲内容具备与时俱进的活力性。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草根宣讲团”采用差异化的授课内容,以分析检查阶段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用鲜活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宣讲,以新鲜的内容、生动的手法牢牢抓住受众的听课热情。消化已有的宣讲理论,将之转化为观点准确、指导性强的现实建议,并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广大党员群众。
宣讲对象具有知识传播的活力性。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的浦口区65家单位和6152名党员是活动的主体。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内容十分深刻和博大,草根宣讲团一方面在宣讲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启发党员群众自学的热情,并以党员群众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辅导为科学发展观宣讲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群众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草根宣讲团”依托丰富深厚的科学发展理论。结合浦口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实践,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提炼、升华,用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以理论武装全程引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落到了实处,把真学真懂、入脑人心作为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最基础工作。目前已宣讲60多场次。受众达近万人次。“草根宣讲团”扩大了科学发展理论的宣传面,激发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增强了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和科学探索也永无止境,“草根宣讲团”的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责任编辑:夏玉兰
草根性: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宣讲人员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由区内8名普通党员干部组成。有的来自于基层一线,有的来自于区级机关。基层党员自己讲课,“以身边人说身边事”,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感觉通俗易懂。“草根宣讲团”在坚持自学“杂食”的基础上,坚持互动学习,互动交流,集体备课,集中思考,给整个团队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努力做到“草根不草”。“草根宣讲团”的“土专家”不仅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而且认真学习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形势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集中讨论具体宣教措施,畅谈学习认识,交流心得体会,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各单位各部门更好地履行保障、促进地方发展职能的新机制和新举措。
受众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直接面对全区,受众面均为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具有十分明显的草根性。面对基层,“草根宣讲团”喊出“你有要求,我来服务”的口号,提出“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科学”的“四服务”理念,他们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表达赢得了群众的会心一笑,而不是一头雾水。
授课内容上的草根性。“草根宣讲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浦口当前的各项中心工作融入到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宣讲主脉中,把握“保增长、促发展”,江北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主线,使之成为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的生动事例和研究课题,开设了《建设现代化江北新城》、《统筹城乡发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基层党员群众想听、爱听、听得进去的8个专题讲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都要求坚持采用群众性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进行授课,将严密、完整、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给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受到一致好评。
针对性:你“点菜”我“下厨”
宣讲选题上的针对性。每次讲课之前,根据宣讲团公布的宣讲课题,各参学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与宣讲团联系,选择宣讲主题,邀请宣讲团成员对系统内全体党员进行理论辅导,约定时间上门宣讲。如果参学单位另有要求,宣讲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宣讲内容,这种灵活机动的宣讲方式既扩大受众听课的选择度,也为提高宣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讲形式上的针对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结束后都预留一定时间,用于宣讲人员和受众进行交流,由受众现场提问,“草根宣讲团”成员现场回答。在宣讲学习中场休息时间,也开展提问活动,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现场提问,供宣讲人员思考,在下半场的讲课中,宣讲成员会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问题解答。宣讲结束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常常会通过电话咨询等各种途径。向“草根宣讲团”提问,“草根宣讲团”成员在及时分析解答后也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形式反馈给提问者。
宣讲载体上的针对性。“草根宣讲团”在授课之后,通过编辑成书本、录制成视频、刻制成光碟、学习实践活动网站等多种形式,将宣讲的课题内容及时公布出来,供广大学习者继续学习和深入再学习,与此同时设立专题网络讨论区。短短的二个月时间收到了各类意见300多条,宣讲团收集了大量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宣讲方式,提高了宣讲质量。
开放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宣讲方式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讲团”的宣讲体现了浦口区浓郁的本土特色和强烈的发展氛围。授课时“草根宣讲团”成员没有千篇一律地使用幻灯片帮助宣讲,而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性使用。在部委办局授课,由于受众文化和理论水平普遍较高,辅助使用幻灯片,可以使授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让听讲者达到身临其境的良好效果。到各基层站所授课,就不再使用幻灯片教学,而是只拿授课提纲,采用相互交谈、共同讨论的形式,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谈心交流,将党的最新理论带到最基层,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融合到一起,打成一片。
宣讲备课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講团”在授课之前,严格执行课前集体审核过滤制度,由集体科学把关。他们努力捕捉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选好切入角度,在脉络清晰的理论框架下,努力运用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发生在广大基层党员群众身边的例子,贴近他们的生活,做好每一次宣讲。他们坚持“四个不宣讲”,即“政策理解不透不宣讲、问题思考不深不宣讲、事例分析不准不宣讲、措施办法不实不宣讲”。“草根宣讲团”在授课之后立即抽时间集中起来,召开宣讲总结交流会。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听取各宣讲单位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各宣讲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保证宣讲内容“在修改中完善,在完善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一个阶段结束后,“草根宣讲团”将完善精练的讲稿汇集成册挂在学习实践专题网站上,并印制成书本,发放给基层党员群众学习使用。
自我提升上的开放性。“草根宣讲团”不仅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还坚持“走出去学”,利用抽出来的宝贵时间去其他兄弟区县学习,汲取真经。并通过互学、项目运作、交流讨论等提升草根宣讲团的含金量,提炼科学发展观宣讲的精华,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活力性:源头活水绿水长流
宣讲团队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性。“草根宣讲团”的组成人员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习阶段的转变,不断地调整宣讲形式、宣讲内容、宣讲对象。在宣讲人员深化学习的同时,宣讲团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随着学习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受众数量的增多,“草根宣讲团”会增选新的宣讲人员加入这个团队,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宣讲内容具备与时俱进的活力性。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草根宣讲团”采用差异化的授课内容,以分析检查阶段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用鲜活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宣讲,以新鲜的内容、生动的手法牢牢抓住受众的听课热情。消化已有的宣讲理论,将之转化为观点准确、指导性强的现实建议,并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广大党员群众。
宣讲对象具有知识传播的活力性。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的浦口区65家单位和6152名党员是活动的主体。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内容十分深刻和博大,草根宣讲团一方面在宣讲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启发党员群众自学的热情,并以党员群众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辅导为科学发展观宣讲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群众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草根宣讲团”依托丰富深厚的科学发展理论。结合浦口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实践,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提炼、升华,用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以理论武装全程引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落到了实处,把真学真懂、入脑人心作为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最基础工作。目前已宣讲60多场次。受众达近万人次。“草根宣讲团”扩大了科学发展理论的宣传面,激发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增强了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和科学探索也永无止境,“草根宣讲团”的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