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三角经济带在促进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基于中国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关注城市的多极增长与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从构建经济网络、创新空间网络、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施以新方法。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多极网络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
1、文献综述
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社会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随后布代维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运用“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对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空间上的关系与联合成为目前区域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国家政策上可以看出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增长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方面,覃成林(2006)提出了多极网络发展战略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区域多极增长这一空间组织现象,已经在中国逐渐出现,并将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趋势。
2、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多极增长趋势
本文运用城市首位律来计算城市规模。其公式为:S=P1/P2,4城市指数为S=P1/(P2+P3+P4),11城市指数为S=2P1/(P1+P2+…+P11)。这里使用城市GDP首位度来计算。可以发现,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中合肥的首位度较其他城市更为明显,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S2始终大于2,S4在2015年超过1, S11虽小于1,但是在逐年增长,并在2017年已接近于1。由此可以看出,合肥已基本成为首位型城市,长三角地区区域空间结构已不再是由上海为单一的中心,而是呈现出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的态势。
3、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将选取上海、苏锡常都市圈、南京、杭州、合肥进行研究。在多极网络空间格局中的三大经济联系网络分别为快速交通网络(高速铁路、航空线路和高速公路)、信息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以及各类企业组成的空间组织网络。
3.1各“网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本文选择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高速公路里程数、民航客运量、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GDP来分析高速公路及航空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并且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从回归结果 看出,高速公路里程数系数分别为2.98、0.16,即高速公路里程数每提升1,地区生产总值约提升2.98,人均GDP约提升0.16且此结果的P值为0.001和0.003,说明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民航客运量系数分别为0.42和0.19,且这里的P值为0。进一步可以说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里的建设与航空运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
信息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节将运用长三角地区2008-2016年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来测算信息网络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由结果可得,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系数分别为0.97和0.34,此外可以得出二者的P值都为0。可以得出,长三角地区信息网络的推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2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相互关系
3.2.1其他城市对上海的影响程度
对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其他六城市的高速公里运营里程、航空运输客运量及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分别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7年无论从哪个指标看,这六个城市都对上海的经济有正向的影响,并且回归结果非常显著。其中,苏州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上海经济的贡献更为突出,即苏州高速公路里程每增加1,上海GDP将增加4。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代表城市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2上海对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
根据经济联系量,其中Pi、Pj代表i、j两城市非农业人口,Di、Dj代表i、j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可以看出,在六个城市中与上海的经济联系量最高的为苏州,经济联系量从2008年的110增长到2018年的2679。就整体情况来说,各地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度是逐年上升的;此外,各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可见,上海整体服务于长三角地区。
4、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4.1打造智慧的经济网络
从多极网络空间格局的演变来看,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以及企业组织网络是一個城市健康发展的支撑。因此要加快建成长三角内部城际交通网络,促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的协调布局,构建现代交通体系。要大量推进信息网络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加快推进5G网络技术的普及。在企业组织方面,主要通过制度支持与创新,为企业跨区域合作、投资与竞争提供制度保障(覃成林,2019)。
4.2构建创新空间网络
创新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空间网络正从以上海为绝对中心的单极结构向“一龙头,多中心”的多极结构演变(殷德生,2019)。在具体措施中要发挥长三角增长极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改革科技创新管制体制为抓手,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热情,形成由市场和企业主导的创新制度,形成活跃的本地创新生态和外部创新网络(覃成林,2016)。
4.3推动多领域协同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要落实每个领域和部门的职责,构建多元力量的治理模式。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依各领域不同的发展特点而制定中央领导的专门管理机构与长三角地方政府组织的管理机构。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部门要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制,对尚不具有发展条件的土地、资源、生产等领域要加强联动、共享与政策支持,最终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覃成林,贾善铭,杨霞,等.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56;41-42.
[2]殷德生,吴虹仪,金桩.创新网络、知识溢出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来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30-45.
[3]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01):51-57.
作者简介:
姚淑娟(1996—),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忻州市,硕士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发展方向。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多极网络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
1、文献综述
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社会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随后布代维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运用“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对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空间上的关系与联合成为目前区域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国家政策上可以看出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增长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方面,覃成林(2006)提出了多极网络发展战略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区域多极增长这一空间组织现象,已经在中国逐渐出现,并将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趋势。
2、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多极增长趋势
本文运用城市首位律来计算城市规模。其公式为:S=P1/P2,4城市指数为S=P1/(P2+P3+P4),11城市指数为S=2P1/(P1+P2+…+P11)。这里使用城市GDP首位度来计算。可以发现,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中合肥的首位度较其他城市更为明显,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S2始终大于2,S4在2015年超过1, S11虽小于1,但是在逐年增长,并在2017年已接近于1。由此可以看出,合肥已基本成为首位型城市,长三角地区区域空间结构已不再是由上海为单一的中心,而是呈现出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的态势。
3、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将选取上海、苏锡常都市圈、南京、杭州、合肥进行研究。在多极网络空间格局中的三大经济联系网络分别为快速交通网络(高速铁路、航空线路和高速公路)、信息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以及各类企业组成的空间组织网络。
3.1各“网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本文选择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高速公路里程数、民航客运量、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GDP来分析高速公路及航空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并且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从回归结果 看出,高速公路里程数系数分别为2.98、0.16,即高速公路里程数每提升1,地区生产总值约提升2.98,人均GDP约提升0.16且此结果的P值为0.001和0.003,说明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民航客运量系数分别为0.42和0.19,且这里的P值为0。进一步可以说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里的建设与航空运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
信息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节将运用长三角地区2008-2016年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来测算信息网络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由结果可得,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系数分别为0.97和0.34,此外可以得出二者的P值都为0。可以得出,长三角地区信息网络的推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2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相互关系
3.2.1其他城市对上海的影响程度
对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其他六城市的高速公里运营里程、航空运输客运量及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分别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7年无论从哪个指标看,这六个城市都对上海的经济有正向的影响,并且回归结果非常显著。其中,苏州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上海经济的贡献更为突出,即苏州高速公路里程每增加1,上海GDP将增加4。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代表城市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2上海对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
根据经济联系量,其中Pi、Pj代表i、j两城市非农业人口,Di、Dj代表i、j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可以看出,在六个城市中与上海的经济联系量最高的为苏州,经济联系量从2008年的110增长到2018年的2679。就整体情况来说,各地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度是逐年上升的;此外,各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可见,上海整体服务于长三角地区。
4、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4.1打造智慧的经济网络
从多极网络空间格局的演变来看,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以及企业组织网络是一個城市健康发展的支撑。因此要加快建成长三角内部城际交通网络,促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的协调布局,构建现代交通体系。要大量推进信息网络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加快推进5G网络技术的普及。在企业组织方面,主要通过制度支持与创新,为企业跨区域合作、投资与竞争提供制度保障(覃成林,2019)。
4.2构建创新空间网络
创新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空间网络正从以上海为绝对中心的单极结构向“一龙头,多中心”的多极结构演变(殷德生,2019)。在具体措施中要发挥长三角增长极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改革科技创新管制体制为抓手,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热情,形成由市场和企业主导的创新制度,形成活跃的本地创新生态和外部创新网络(覃成林,2016)。
4.3推动多领域协同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要落实每个领域和部门的职责,构建多元力量的治理模式。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依各领域不同的发展特点而制定中央领导的专门管理机构与长三角地方政府组织的管理机构。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部门要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制,对尚不具有发展条件的土地、资源、生产等领域要加强联动、共享与政策支持,最终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覃成林,贾善铭,杨霞,等.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56;41-42.
[2]殷德生,吴虹仪,金桩.创新网络、知识溢出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来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30-45.
[3]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01):51-57.
作者简介:
姚淑娟(1996—),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忻州市,硕士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