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高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把时代信息带入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惊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6-5962(2012)06(a)-0177-01
1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在很多学生眼中以“知识点多、难度大、不易理解”的面目出现。部分学生从高一阶段起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是我们的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此时,“兴趣”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多媒体课件的出现,集图形、文字、动画效果于一体,“动”“静”结合,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如在必修4《三角函数》一章中学习y=sin(ωx+φ)的图像变换时,利用课件可以直观地把图象的每种变化展示出来,学生看着“动”的图形,可以很轻松地总结每种变换的关键之处。课堂上不但图形动起来了,学生们也随之动起来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兴趣激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例如在进行《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时,我选取了一段“多米诺骨牌”游戏的视频作为引入,生动的画面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我趁势提出问题“要保证所有牌顺利倒下,关键时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起初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最终逐渐归结到上一块牌和下一块牌的关系上。由此我趁热打铁,提出了递推关系,并由此提醒大家注意其实第一块牌的重要性。这样顺利地引出了数学归纳法第一步“初始值的验证”和第二步“递推关系的证明”的基本解题步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那一段视频印象深刻,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也掌握得很到位。究其原因,“兴趣”真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2 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探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成功与否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在网络环境下创设问题情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你问我答的模式,它形式的多样化与信息收集、处理的快捷方便显示出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无与伦比的优势。例如在《正态发布》的课堂教学种,我设计了借助图形计算器,以学生自主操作和教师有效知道相结合的主体思路开展教学。课程一开始,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身高输入计算器,我则利用计算器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先集中到我的计算器中,再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由于这些数据都是学生自己提供的,每个学生可以说是“身在其中”,这种代入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学习积极性大增。很快学生们就顺利地利用计算器绘制出来频率分布直方图。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不断缩小组距,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数据分布的规律,直至学生们直观地认识到当组距无限小时,图形始终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这样就轻松的引出了正太曲线的概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整堂课获得了圆满成功。回顾这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功不可没。有了它们我和学生们才轻松地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极大地节省了课前准备和课堂探究时间。同时让学生们自己参与课堂情境的构建,不但加强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融入感和主动性,也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抽象的存在。
3 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使高中数学课堂更鲜活
在一部分学生的心中眼中,高中数学课堂是枯燥、抽象的,是一板一眼的推理和证明。在这种认知下,我们流失了许多本可以把数学学的很好的孩子。大数学家华罗庚说:“造成数学难懂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而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借助它可以把生活实际引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鲜活和生动。如在进行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我吸取以往教学中用画在黑板上的“死”的图形无法充分展示“活”的空间点、线、面关系的教训,借助多媒体软件如超级画板把空间图形制作成幻灯片或FLASH动画,让空间图形在学生们眼前以各种角度、各种侧面出现,并动态的添加或删减几何体中的线或面。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必再抽象的在头脑中构造空间图形,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进行《概率》教学时,“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本就很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配上形象的动画描述,加之不时出现的图片或插入的一段视频,使课堂上抽象的知识有了鲜活的生命,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加之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可以鲜活无比。学生们在课堂上既看得到、又听的见,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在这样多感官的收获下,学生们怎么还会远离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每当我下课听到学生们感叹“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授课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当然,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中也不是万能的。最初我们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时都曾步入过各种误区。在教学中我们曾因过于依赖课件的使用而被课件束缚住了手脚,失去了在课堂上的挥洒自如;还有时老师变成了课件讲解员,学生则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曾经我们制作的课件太过注重表面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曾经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反而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吸取和改进的经验教训。信息技术的进入课堂要以服务于教学为原则,利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只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效用,信息技术就会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6-5962(2012)06(a)-0177-01
1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在很多学生眼中以“知识点多、难度大、不易理解”的面目出现。部分学生从高一阶段起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是我们的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此时,“兴趣”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多媒体课件的出现,集图形、文字、动画效果于一体,“动”“静”结合,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如在必修4《三角函数》一章中学习y=sin(ωx+φ)的图像变换时,利用课件可以直观地把图象的每种变化展示出来,学生看着“动”的图形,可以很轻松地总结每种变换的关键之处。课堂上不但图形动起来了,学生们也随之动起来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兴趣激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例如在进行《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时,我选取了一段“多米诺骨牌”游戏的视频作为引入,生动的画面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我趁势提出问题“要保证所有牌顺利倒下,关键时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起初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最终逐渐归结到上一块牌和下一块牌的关系上。由此我趁热打铁,提出了递推关系,并由此提醒大家注意其实第一块牌的重要性。这样顺利地引出了数学归纳法第一步“初始值的验证”和第二步“递推关系的证明”的基本解题步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那一段视频印象深刻,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也掌握得很到位。究其原因,“兴趣”真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2 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探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成功与否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在网络环境下创设问题情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你问我答的模式,它形式的多样化与信息收集、处理的快捷方便显示出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无与伦比的优势。例如在《正态发布》的课堂教学种,我设计了借助图形计算器,以学生自主操作和教师有效知道相结合的主体思路开展教学。课程一开始,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身高输入计算器,我则利用计算器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先集中到我的计算器中,再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由于这些数据都是学生自己提供的,每个学生可以说是“身在其中”,这种代入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学习积极性大增。很快学生们就顺利地利用计算器绘制出来频率分布直方图。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不断缩小组距,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数据分布的规律,直至学生们直观地认识到当组距无限小时,图形始终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这样就轻松的引出了正太曲线的概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整堂课获得了圆满成功。回顾这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功不可没。有了它们我和学生们才轻松地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极大地节省了课前准备和课堂探究时间。同时让学生们自己参与课堂情境的构建,不但加强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融入感和主动性,也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抽象的存在。
3 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使高中数学课堂更鲜活
在一部分学生的心中眼中,高中数学课堂是枯燥、抽象的,是一板一眼的推理和证明。在这种认知下,我们流失了许多本可以把数学学的很好的孩子。大数学家华罗庚说:“造成数学难懂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而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借助它可以把生活实际引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鲜活和生动。如在进行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我吸取以往教学中用画在黑板上的“死”的图形无法充分展示“活”的空间点、线、面关系的教训,借助多媒体软件如超级画板把空间图形制作成幻灯片或FLASH动画,让空间图形在学生们眼前以各种角度、各种侧面出现,并动态的添加或删减几何体中的线或面。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必再抽象的在头脑中构造空间图形,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进行《概率》教学时,“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本就很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配上形象的动画描述,加之不时出现的图片或插入的一段视频,使课堂上抽象的知识有了鲜活的生命,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加之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可以鲜活无比。学生们在课堂上既看得到、又听的见,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在这样多感官的收获下,学生们怎么还会远离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每当我下课听到学生们感叹“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授课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当然,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中也不是万能的。最初我们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时都曾步入过各种误区。在教学中我们曾因过于依赖课件的使用而被课件束缚住了手脚,失去了在课堂上的挥洒自如;还有时老师变成了课件讲解员,学生则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曾经我们制作的课件太过注重表面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曾经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反而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吸取和改进的经验教训。信息技术的进入课堂要以服务于教学为原则,利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只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效用,信息技术就会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