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数学教学中真正体现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进而“迷”上数学,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布置数学作业方面作了学多行之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学生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 (c)-0000-0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而当前有些作业却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作业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一直以来,批改作业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 “优、良、中、差”等形式的等级评定或分数,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必须首先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1.1 把小组作业成绩作为评选“优胜小组”重要的一项指标
2006年我县开始推广王希奎老师的“交往互助式教学模式”,我便摸索着实践“小组合作”式教学,也受到县领导的好评。
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做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选“优胜小组”重要的一项指标,具体做法是,每一小组有6人,按照等级的不同加不同的分数,如:每人得“优”加2分,得“优—”加1分,其他等级均不得分,这一方法的实施,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用老师进行态度端正的教育,每一小组的组长或组员之间自觉地互相督促,互相提高,大大促进了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
1.2 让学生参与,使作业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采取学生评 、老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的发展。我们班上数学作业的格式是:
日期
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评语
在学生互评一栏中,学生有的画符号,有的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多可惜啊!”、“相信你下次会超越自己”等等,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做作业的主人。
1.3 采用多种有效的鼓励性的批语(符号),使作业体现激励性
教师把学生的作业看作是师生互动的平台,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真是好样的”、“肯动脑筋”、“出色的完成了作业”“你真棒”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对于错题,针对错因,旁边写上“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请看清楚题目”、“老师替你感到可惜”等批语,让学生主动自觉得按评语的提示去改正。
2 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布置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A层学生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在数学学习上要求高。B层学生基础一般,学习数学有一定积极性,数学学习要求是力争取得较好成绩。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也较差,数学学习要求是努力缩短与B层学生的差距,争取一般的数学成绩。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C层作业第一题为:在一个三角形中,∠1=55°,∠2=48°,∠3=( )
B层作业第一题为:在一个三角形中,∠1=∠2=55°,∠3=( )
A层作业第一题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顶角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分层,但并不反对学生自己的个人选择,学生可以跨层作业,甚至在分层作业里加上适当的选作题,让学生在自身学有余力的时候,可以自主安排作业,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一概去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在分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挑战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 设计实践性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课外实践题:改变斜木板和地面所成的角度,小球滚动的远近一样吗?动手实验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这种题型它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很容易激起学生实践的欲望,于是我把它布置在课下让学生动手研究。从第二节课学生的汇报中,让我惊喜万分。他们不但说出了结论,还把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总结了三点:球不能太大、做实验时必须地面的面积足够大、要反复几次。
为此,我感受到布置易于操作的实践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乐趣,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4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在《观察物体》自主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用4块 摆,从正面看
是 。学生课下通过动手摆,在汇报时出现了十多种答案。
像以上开放性的题,如果都放在课堂上解决,很难保证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于是我大部分是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乐趣,又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
5 开展多样活动,增添做数学作业的乐趣
5.1 每月一次学生作业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业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学会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展示活动结束后,每人评选出“最优秀作业”获得者,由老师进行统计,对于获奖者颁发证书。
5.2 增添小学数学作业的花样
数学这门学科的固有特点决定了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仅限于计算、应用等。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完成这些作业,并达到一定作业效果的话,必须使数学作业丰富多彩起来,我采用的方法是:两周一次数学手抄报评比,先由老师确定主题,学生针对主题进行编写,老师把他们的制作手抄报装订成一本,放在班内,对全班同学开放浏览;每周至少2篇数学日记,把学习数学的点滴记录下来;根据学习的内容制作“小小学具”等多样的作业形式。
正如肖川博士所言:“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是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 在作业内容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做作业单一的评价方式、分层设计布置作业、增添数学作业的花样等方法努力让学生“迷”上数学作业,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园地上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学生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 (c)-0000-0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而当前有些作业却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作业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一直以来,批改作业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 “优、良、中、差”等形式的等级评定或分数,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必须首先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1.1 把小组作业成绩作为评选“优胜小组”重要的一项指标
2006年我县开始推广王希奎老师的“交往互助式教学模式”,我便摸索着实践“小组合作”式教学,也受到县领导的好评。
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做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选“优胜小组”重要的一项指标,具体做法是,每一小组有6人,按照等级的不同加不同的分数,如:每人得“优”加2分,得“优—”加1分,其他等级均不得分,这一方法的实施,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用老师进行态度端正的教育,每一小组的组长或组员之间自觉地互相督促,互相提高,大大促进了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
1.2 让学生参与,使作业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采取学生评 、老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的发展。我们班上数学作业的格式是:
日期
次数
自评
互评
师评+评语
在学生互评一栏中,学生有的画符号,有的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多可惜啊!”、“相信你下次会超越自己”等等,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做作业的主人。
1.3 采用多种有效的鼓励性的批语(符号),使作业体现激励性
教师把学生的作业看作是师生互动的平台,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真是好样的”、“肯动脑筋”、“出色的完成了作业”“你真棒”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对于错题,针对错因,旁边写上“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请看清楚题目”、“老师替你感到可惜”等批语,让学生主动自觉得按评语的提示去改正。
2 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布置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A层学生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在数学学习上要求高。B层学生基础一般,学习数学有一定积极性,数学学习要求是力争取得较好成绩。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也较差,数学学习要求是努力缩短与B层学生的差距,争取一般的数学成绩。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C层作业第一题为:在一个三角形中,∠1=55°,∠2=48°,∠3=( )
B层作业第一题为:在一个三角形中,∠1=∠2=55°,∠3=( )
A层作业第一题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顶角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分层,但并不反对学生自己的个人选择,学生可以跨层作业,甚至在分层作业里加上适当的选作题,让学生在自身学有余力的时候,可以自主安排作业,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一概去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在分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挑战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 设计实践性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课外实践题:改变斜木板和地面所成的角度,小球滚动的远近一样吗?动手实验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这种题型它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很容易激起学生实践的欲望,于是我把它布置在课下让学生动手研究。从第二节课学生的汇报中,让我惊喜万分。他们不但说出了结论,还把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总结了三点:球不能太大、做实验时必须地面的面积足够大、要反复几次。
为此,我感受到布置易于操作的实践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乐趣,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4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在《观察物体》自主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用4块 摆,从正面看
是 。学生课下通过动手摆,在汇报时出现了十多种答案。
像以上开放性的题,如果都放在课堂上解决,很难保证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于是我大部分是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乐趣,又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
5 开展多样活动,增添做数学作业的乐趣
5.1 每月一次学生作业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业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学会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展示活动结束后,每人评选出“最优秀作业”获得者,由老师进行统计,对于获奖者颁发证书。
5.2 增添小学数学作业的花样
数学这门学科的固有特点决定了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仅限于计算、应用等。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完成这些作业,并达到一定作业效果的话,必须使数学作业丰富多彩起来,我采用的方法是:两周一次数学手抄报评比,先由老师确定主题,学生针对主题进行编写,老师把他们的制作手抄报装订成一本,放在班内,对全班同学开放浏览;每周至少2篇数学日记,把学习数学的点滴记录下来;根据学习的内容制作“小小学具”等多样的作业形式。
正如肖川博士所言:“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是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 在作业内容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做作业单一的评价方式、分层设计布置作业、增添数学作业的花样等方法努力让学生“迷”上数学作业,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园地上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