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原因
1、畏难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种心理,尤其是作文功底差的学生。他们怕作文,怵作文,面对新旧作文题总是愁眉紧锁,不知所措,迫不得已,草草应付,结果作文总是一败再败。久而久之,不能从作文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导致最终对作文失去信心。
学生何以产生这种心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自身知识欠缺,基础较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因素。一些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能力低,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虽然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不会灵活运用,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而作文往往是题材陈旧,结构杂乱,中心不突出,语言不简练。再屡次看到较低的评分和不高的评语,就愈加感到失败的苦恼和奋斗的无望,从而丧失作文自信心。
另外,有的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不能窥探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善于梳理学生的情感,不能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一味地出旧题,提要求,干巴巴地讲写作理论,学生对此毫无兴趣,难以调动其写作热情。
2、依赖心理。教师指导思想的偏颇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在近20年的应试教育的鞭策下,有相当多的教师两眼只盯着两考(中、高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家长又把升学考试的上线人数和分数当作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因而,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猜题目、背范文、练首尾等不良教法,结果是:作文范文书籍满天飞,学生背诵作文“蔚然成风”,每当遇到作文题,不去动脑思考,而是在所据有的作文书中东抄西凑,渐渐地,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作文水平岂能不下降?
3、材料匮乏。作文是学生对生活认识的一种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但这些“原料”并不会主动变为文章,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这个加工整理过程是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才能完成的。在具体作文实践中,由于不重视材料的积累,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茫然不知所措,总觉得无话可说,出于无奈,勉强作文,难免不丰富、不充实、不生动。
4、思维呆板。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选材范围狭窄,思想立意肤浅,构思陷入俗套,内容缺乏深度。思维呆板影响学生审题,使之抓不住题眼,常以某种固定格式思考问题,不会剖析事理,缺乏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不能运用发散思维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而往往落入俗套。
二.对策
1、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要消除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以至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命题要新颖,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又要让学生寻找表达途径。在作文辅导中,少讲理论,多作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领异标新。讲评中,尽量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尤其是中差生,即使是一个结构,一个句子,一个标点,也给予大胆的肯定和赏识。尽量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这种喜悦就会转化为动力,由此孜孜不倦,就会消除作文的心理障碍,作文的成功之路就会向深处延伸。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积累习惯。随时随地对生活和事物加以观察,多多留心,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其闪光的东西并做好记录,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线索,搜集写作素材。多读一些文艺书籍和名优时文。学习、汲取别人的写作方法。平时要重视语文学习,因为课本上的体裁齐全,均乃古今中外范文之精华,是学写作文的“楷模”。只有坚持积累,养成习惯,作文才能有话可说,下笔才有神。
此外,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点之得法,导之有术,训之有序,努力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只有坚持这样做,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张定根,教师,现居贵州松桃。
1、畏难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种心理,尤其是作文功底差的学生。他们怕作文,怵作文,面对新旧作文题总是愁眉紧锁,不知所措,迫不得已,草草应付,结果作文总是一败再败。久而久之,不能从作文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导致最终对作文失去信心。
学生何以产生这种心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自身知识欠缺,基础较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因素。一些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能力低,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虽然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不会灵活运用,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而作文往往是题材陈旧,结构杂乱,中心不突出,语言不简练。再屡次看到较低的评分和不高的评语,就愈加感到失败的苦恼和奋斗的无望,从而丧失作文自信心。
另外,有的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不能窥探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善于梳理学生的情感,不能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一味地出旧题,提要求,干巴巴地讲写作理论,学生对此毫无兴趣,难以调动其写作热情。
2、依赖心理。教师指导思想的偏颇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在近20年的应试教育的鞭策下,有相当多的教师两眼只盯着两考(中、高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家长又把升学考试的上线人数和分数当作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因而,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猜题目、背范文、练首尾等不良教法,结果是:作文范文书籍满天飞,学生背诵作文“蔚然成风”,每当遇到作文题,不去动脑思考,而是在所据有的作文书中东抄西凑,渐渐地,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作文水平岂能不下降?
3、材料匮乏。作文是学生对生活认识的一种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但这些“原料”并不会主动变为文章,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这个加工整理过程是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才能完成的。在具体作文实践中,由于不重视材料的积累,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茫然不知所措,总觉得无话可说,出于无奈,勉强作文,难免不丰富、不充实、不生动。
4、思维呆板。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选材范围狭窄,思想立意肤浅,构思陷入俗套,内容缺乏深度。思维呆板影响学生审题,使之抓不住题眼,常以某种固定格式思考问题,不会剖析事理,缺乏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不能运用发散思维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而往往落入俗套。
二.对策
1、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要消除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以至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命题要新颖,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又要让学生寻找表达途径。在作文辅导中,少讲理论,多作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领异标新。讲评中,尽量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尤其是中差生,即使是一个结构,一个句子,一个标点,也给予大胆的肯定和赏识。尽量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这种喜悦就会转化为动力,由此孜孜不倦,就会消除作文的心理障碍,作文的成功之路就会向深处延伸。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积累习惯。随时随地对生活和事物加以观察,多多留心,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其闪光的东西并做好记录,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线索,搜集写作素材。多读一些文艺书籍和名优时文。学习、汲取别人的写作方法。平时要重视语文学习,因为课本上的体裁齐全,均乃古今中外范文之精华,是学写作文的“楷模”。只有坚持积累,养成习惯,作文才能有话可说,下笔才有神。
此外,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点之得法,导之有术,训之有序,努力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只有坚持这样做,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张定根,教师,现居贵州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