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我认识明月之前,从不相信世上真有如吸尘器般卷吸知识的人。  我是在巴黎见到明月的,后来去欧洲其他城市时,也见过她——当然,我是去异地旅游,她是在异地上课。明月是我见过最勤谨的学生:她在巴黎上课,在佛罗伦萨上课,在东京上课,在北京上课,在波尔多上课,在马赛上课……明月在世界各地上课。暑期其他学生出游时,她报短期班,抱着笔记本,端一下眼镜,上课。  去欧洲留学的学生大概都明白,许多人去欧洲读书,除了对
期刊
一位前辈对我说:“文学艺术类的作品,当你欣赏到有一分过人之处时,其实作者已耗了十分的力氣。”这句话听在每位曾经惨淡经营过的作者耳中,一定深以为然。  文学艺事,许多人都能达到某一个水平,但能再突破水平高上一分,这一分谈何容易。就像拔尖争冠的决胜时刻,那略胜的一筹,已耗尽获胜者毕生的功力。围棋国手对决时,能胜半目就好;短跑选手对决时,能胜百分之一秒就好,所谓“射较一镞,弈角一着”,胜人之处并不在多。
期刊
阿标叔是我老家的花匠,年纪比阿荣伯小十几岁,他们都是非常疼爱我的长辈。阿荣伯信佛,阿标叔信耶稣。  每到礼拜天,阿标叔就放下所有工作,捧着《圣经》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去了,这是最令阿荣伯不高兴的。  有一次,阿标叔从教堂回来,坐在一张藤椅上专心致志地读《圣经》,连我母亲喊他帮忙扫地都不动。他认真地说:“今天是安息日,只能给上帝工作,凡间的事是不能做的。”母亲笑了笑,也不勉强。阿荣伯说话了:“你看,信
期刊
一  二月伊始,凝重的气流在空中盘旋了三日,雾笼罩着整个小镇。二月的风时常令人颓丧消沉。  昨天下午,有消息称今早附近地区会发生骚乱。傍晚时分,军队部署好行动计划以后,便开始集体休整。  童年的记忆突然拉开帷幕——家乡所在的宁静村庄,东边是辽阔无垠的田野,西边是怀抱落日的绵延群山。不远处有一条崎岖的山路,我和弟弟曾在这儿嬉笑打闹;还有家门口那条蜿蜒迂回的河流,我们也曾在那里欢快地戏水……  在我家
期刊
盖勒尔想减肥。他食用某种减肥食品,每天早晨上秤称重。如果发现自己比昨天轻了,他会微微一笑,将结果归功于减肥成功。如果体重增加了,他视之为正常波动,将它忘记。他连续数月生活在这种幻觉中,认为该减肥食品很管用,虽然他的体重其实基本未变。盖勒尔是“确认偏误”的受害者——以一种看似无害的形式。  确认偏误是所有错误思维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
期刊
有一首歌,一响起,我们就仿佛回到了民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眼前的近景一路向前推移,托出远山的一轮夕阳。送别时的苍茫忧伤,至今悬垂在汉字的韵律里。  李叔同先生还作过一首民国学堂乐歌《夕歌》,夕阳西下,少年背着书包结伴回家,歌声和喜悦一路飘洒。其曲调采自民间乐曲,文辞旋律,平白自然,如口语般亲切:“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课毕放学归。我们大家想一想,今天功课明
期刊
1  2032年,我刚毕业,就失业了。  我生于2010年,来自中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虽然家里每月要还3万元的房贷,妈妈还是拼尽全力,让我上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12万元。  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从3岁开始,每个假期她都带我去国外玩,特别是美国。因为,她计划让我长大后在这里读商学院。  进入民办小学后,我上了奥数和英语课外辅导班,我还上了钢琴、马术和击剑兴趣班,每门课的学费都超过2万元。隔壁子涵学的
期刊
给你100块钱,你在分配部分金钱给一位陌生人后,可以将剩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你会怎样安排?  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如果这个陌生人不会讨价还价,一个完全理性的分配者一定是独吞这100块。这是经济学中的“独裁者博弈”理论,完全占有分配资源权力的这个人就是“独裁者”。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按“完全理性人”的模式行事。实际上,大量实验表明,平均只有40%左右的“独裁者”会选择独吞这笔钱,而
期刊
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的场景,犹如一个静默的电影长镜头。  在那些寡淡的情节中,处处是讲究:林黛玉的轿子,從角门而不是从正门入——她是来投靠的晚辈,能从大门进的,那是来省亲的元春;轿夫们进院子只可走一射之地就得退下,府里不容外人擅闯;放下的轿子换小厮们来抬,到了地点,小厮们得马上退出,打帘子、搀扶由婆子们来做。无一句对白渲染,却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令人叹服。  在贾府,炕上放的青缎靠垫因日日坐靠被
期刊
从公元800年开始,地球上出现了连续几百年的温暖期。北大西洋上少见浮冰,嚼着鳕鱼干的维京人一路驾船跟随鳕鱼群,由此发现格陵兰。好景不长,1200年,格陵兰和北极出现了小冰期极寒天气,西部的探险路线随之关闭。1350年,格陵兰殖民地被放弃了,但这只是欧洲人倒霉的开始。  在《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1300—1850)》一书中,美国人布莱恩·费根描述了中世纪欧洲如何迎来严酷的气候。对欧洲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