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 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有气无力,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 ”。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 下面就如何写好说明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文艺作品,能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论说文,能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那么,在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不是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 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 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因为,“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强 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2]中學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
二、点拨学生在扩展欣赏视野中品美趣
现代美学认为,“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 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3]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情感铺垫”——启发 学生理解说明文形式与目的间的啮合性,品味平直简洁的说明方法中隐含的和艺术性,从而产生新的审美情趣。
笔者曾经组织过这样一次别具一格的比赛:让人数相同的男生同女生进行等距离米的迎面接力赛,比赛结 果是以男生失败而告终——因为女生是在平坦的大道上跑的,而男生是在校园紫藤架和九曲小桥上穿行的。我 问男生为什么会输了,他们都说“我们跑的路不好。”我说“你们跑的路,学校可是化了大钱精心构建的,富 有艺术性,怎么能说‘不好’呢?”这下教室里好像炸开了祸,对“好”与“美”的意义争论不休……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这样一个共识:目的不同,评价事物的标准也会不同。
我趁机启发学生: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不管园林设计师如何醉心于通幽之曲径,驾驶员却总以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为美;无论园艺大师怎样刻意塑造 龙身虬枝的五针松盆景,木工师傅对挺拔坚实的东北红松仍然赞不绝口。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虽然没有诸 如欲扬先抑、扣人心弦的手法,也没有委婉含蓄的文辞,但它们平实简明,质朴无华,是文章中的“高速公路 ”和“东北红松”,它们这种与目的相适应的形式,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接着,我在《眼睛与仿生学》一文 中找出几个这一类的句子,要求学生试写成记叙文式句子,两相进行比较,说说原文的平直之美,同学们都表 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三、带领学生在涵泳精彩文字中识妙趣
文艺理论对语言有三个要求,这就是“准确、鲜明、生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 迅的诗句是美的,主要因为它的抒情爱憎鲜明,对比强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诗句也很美 ,主要是因为它的描绘形象而生动。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它的最大特征是准确 而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问题是对鲜明、生动的语言,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而对“准确 ”之美缺乏情感体验,往往会孰视无睹,以至于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 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涵泳和体味,学生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
探讨用词之妙的途径很多,有词素分析法、实验演示揣摩法,还有情境体验法、影视场面回味法、不同文 体比较法等等。笔者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曾经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下列文字选自课文,请把 带点的词更换成别的比较合适的词,并试作比较:①……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②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 ……;③把红铜片圈起来……”全班同学挖空心思,动了不少脑筋,比过来比过去,总找不到一个更妥贴更到 位的词——于是从心底佩服作者用词之妙。苏轼曾经说过,为文“须求物之妙”,要“了然于心”已非易事, “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在上述练习中,同学们似乎才发现,原来这“平淡”之中包含着不平淡的功力, 他们对说明文语言的妙趣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把此称为“挖词重填法”。
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 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取消 和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有各自独到的方法与经验,本文所举的从内容吸引、视角转换 、教法更新和语言品味等角度激趣的方法,仅是挂一漏万的几个例子,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 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注释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59页。
3 王朝闻:《文 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一、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文艺作品,能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论说文,能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那么,在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不是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 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 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因为,“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强 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2]中學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
二、点拨学生在扩展欣赏视野中品美趣
现代美学认为,“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 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3]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情感铺垫”——启发 学生理解说明文形式与目的间的啮合性,品味平直简洁的说明方法中隐含的和艺术性,从而产生新的审美情趣。
笔者曾经组织过这样一次别具一格的比赛:让人数相同的男生同女生进行等距离米的迎面接力赛,比赛结 果是以男生失败而告终——因为女生是在平坦的大道上跑的,而男生是在校园紫藤架和九曲小桥上穿行的。我 问男生为什么会输了,他们都说“我们跑的路不好。”我说“你们跑的路,学校可是化了大钱精心构建的,富 有艺术性,怎么能说‘不好’呢?”这下教室里好像炸开了祸,对“好”与“美”的意义争论不休……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这样一个共识:目的不同,评价事物的标准也会不同。
我趁机启发学生: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不管园林设计师如何醉心于通幽之曲径,驾驶员却总以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为美;无论园艺大师怎样刻意塑造 龙身虬枝的五针松盆景,木工师傅对挺拔坚实的东北红松仍然赞不绝口。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虽然没有诸 如欲扬先抑、扣人心弦的手法,也没有委婉含蓄的文辞,但它们平实简明,质朴无华,是文章中的“高速公路 ”和“东北红松”,它们这种与目的相适应的形式,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接着,我在《眼睛与仿生学》一文 中找出几个这一类的句子,要求学生试写成记叙文式句子,两相进行比较,说说原文的平直之美,同学们都表 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三、带领学生在涵泳精彩文字中识妙趣
文艺理论对语言有三个要求,这就是“准确、鲜明、生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 迅的诗句是美的,主要因为它的抒情爱憎鲜明,对比强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诗句也很美 ,主要是因为它的描绘形象而生动。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它的最大特征是准确 而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问题是对鲜明、生动的语言,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而对“准确 ”之美缺乏情感体验,往往会孰视无睹,以至于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 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涵泳和体味,学生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
探讨用词之妙的途径很多,有词素分析法、实验演示揣摩法,还有情境体验法、影视场面回味法、不同文 体比较法等等。笔者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曾经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下列文字选自课文,请把 带点的词更换成别的比较合适的词,并试作比较:①……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②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 ……;③把红铜片圈起来……”全班同学挖空心思,动了不少脑筋,比过来比过去,总找不到一个更妥贴更到 位的词——于是从心底佩服作者用词之妙。苏轼曾经说过,为文“须求物之妙”,要“了然于心”已非易事, “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在上述练习中,同学们似乎才发现,原来这“平淡”之中包含着不平淡的功力, 他们对说明文语言的妙趣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把此称为“挖词重填法”。
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 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取消 和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有各自独到的方法与经验,本文所举的从内容吸引、视角转换 、教法更新和语言品味等角度激趣的方法,仅是挂一漏万的几个例子,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 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注释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59页。
3 王朝闻:《文 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