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从喧嚣走向平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象之一:“主体”不“主”,“主导”不“导”
  过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彰显出了“主体性”,也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彰显出了“促进者”的作用。二者之间尚缺乏良性的互动。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的答案教师都加以肯定、表扬,对学生学习中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
  乱象之二:流于形式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过分追求活动形式上的多样和热闹,必然淡化对文本中字词句篇的感悟、领会。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乱象之三:多媒体割裂的教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把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传输给学生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过分依赖甚至滥用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因为在多媒体语文课堂中,本来是有机整体的的课文常常被拆成七零八落的图片和文字,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也就少了师生间的互动,失去了动态生成的妙趣。
  乱象之四:多元价值理念下对文本的忽视
  过度注重对学生所谓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点的积累,甚至学生读错字,说错话都充耳不闻,认为讲授了“知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对“字、词、句、段”的教学如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基础薄弱,理解文本尚且困难,更何论鉴赏赏析了。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呈现的种种乱象,一些学者与语文教师纷纷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老师和学生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语文课既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试从“静”与“动”这两个层面来阐述语文教学如何拨“乱”反“正”。
  回归静——去除喧嚣,还语文教学之本色
  一是回归诵读
  语文学习毕竟是一种极为重视个人体悟与想象的学科,而且这种想象靠老师灌输很难实现。真实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的自主,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讨论,多一些平心静气的读书。熟读成诵,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由感到悟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课文《海燕》中有这样一段话“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句中强调的是狂风的动作:“抱”“甩”“摔”,如果在朗读中能带领学生通过重读这些关键字,那么无需繁杂的分析,学生只需通过朗读便能领会狂风暴雨的力量以及这力量背后的含义。初中学生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候,狠抓读书,努力充实他们的头脑,这对他们终生有用。
  二是回归文本
  立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可以从感知入手,依次是是领悟、鉴赏、探究。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把握,这就需要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构件。首先是引导学生细致地研究文本词语的搭配、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越过语言障碍进入到文本实体。教师还必须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融情体验。在笔者教授《背影》一文时,引导学生细读文中作者的的五次眼泪,第一次是刚回到家时“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是看见父亲买橘子时候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拭干了泪”;第四是看见父亲的背影混入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五处是結尾读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这五处细节描写,分别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父子情深。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参悟文本,体味文学大师的语言之美,就是让学生在感知语言形态的同时感受生命,并化文本之言语为己所有,从而提升语感素质。
  三是回归生活
  正所谓生活处处皆语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情境的教学,在教学中借助生活情境的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让语文课生动起来的不二法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笔者在教授《我的母亲》这一课时,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每个学生放学回到家后,要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儿,并在日记中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第二天我打开学生上交的日记,学生们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对母亲浓浓的深情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让我们帮助妈妈做一件事儿,我放学到家后,扔下书包就要帮妈妈洗脚,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让,还以为我在学校惹了什么祸,在我再三的要求和说明下,妈妈终于同意了。我端了一盆水,用手指试试了水温,还好,不烫不冷,刚刚好。我一边和妈妈聊天,一边轻抚妈妈的双脚,看着妈妈龟裂的双脚和鬓角堆起的白发,我突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布置这道家庭作业”。无需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们就通过这次充满人情味儿的家庭作业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而且学会了如何用细腻的语言描述这份爱。
  保持动——强基固本,继续发挥引导点拨的功效
  在笔者看来,这些年来,我们教改中的大部分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技巧的运用,更把教师和学生从机械式、应试式的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因而,在语文教学回归的路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我们继续坚持。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引导
  紧扣文本导入,适当营造审美氛围。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也要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当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尽快入境。音乐晕染、诵读旧作、听录音朗诵这些方式都可以用,但要把握度的问题,切不可整堂课都变成诵读课、表演课。学而不思则罔,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在介绍背景资料时一定要注意背景资料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决不可简单罗列,而是应该把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学理化、艺术化。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尤其如此。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课的开头匠心独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只要紧扣具体文本巧妙安排。既要能营造气氛,又要能尽快入题,占用时间不宜太多。
  二是鼓励有个性的探究与合作
  把解读的主动权交给每个学生,鼓励个性化解读,但要注意把握好文本和价值观,对学生在个性探究中出现的错误价值观倾向必须及时指出,过去那种千篇一律叫“好”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探究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发掘,要立足自我,独立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仍然值得坚持,关键是要把握好合作的方法和时机。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时,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如果一个小组全都是自主学习较差的学生,那么在合作中常常会遭遇失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时机上也要把握好,不能时时合作、事事合作,只有出现了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才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难度不高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完成即可。
  三是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是真正还给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实现真正的对话,也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阅读中,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从教改乱象到呼吁回归,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静态的回归也罢,动态的坚持也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新课程标准所概括的“一切为了学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教者唯有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教改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理念,我们的教改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一、自主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是教学中较为常运用的教学策略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己的主导下进行的一种与他主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需要自主合理的安排并且科学的划分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将自身学习的细节性加以提高,从而防止学习过程中出现漏项,确保知识学习的全面性;(2)学生自主的评价和审查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有效确保自己能对学习内
二十几年来,河北省农村水电在国家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1980年水利部门接管水电时的装机容量7.36万kW、年发电量8226万kW·h发展到现在的装机容量34.93万k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teorological d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学语文教学陷入无奈之境。为了中高考,语文教学在各种强化训练习题中挣扎。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远离其自身的规律,陷入令人尴尬的怪圈。多年的语文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不少学生讨厌语文,教师也找不到乐趣与成就感。笔者在20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必须重视语文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
2008年7月25日至29日,水利部安办主任、部人教司副司长侯京民率水利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督查组到渝督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石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效益问题。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和施工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查找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而实现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