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趣辅德功能、健身益体功能以及娱乐交流功能等,接着从课堂开始环节、准备活动环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最后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教学;体育课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6-01
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在他看来,开展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很大的益处,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模式,为学生体育锻炼与知识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促进了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趣辅德功能。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缺乏吃苦精神。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运用游戏教学具备很强的激趣辅德功能。游戏教学集合趣味、智力开发为一体,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也是很有乐趣的时候,就会愿意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去,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选择那些具备竞争性的游戏,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设置一些爬雪山、过草地等障碍,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延安”会师,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既有趣味性,还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健身益体功能。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模式,很多时候都是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来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健身益体的功能。体育游戏通过让参与的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负荷,让其肌肉群得到相应的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益。与此同时,时而改变游戏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力量、速度、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判断时间与空间方位,强化其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方面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娱乐交流功能。学前专业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设计富含趣味性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晰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因为体育游戏很多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合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对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能力等都有很好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灵活,为学生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跟老师以及同学更好的相处,丰富了其精神世界,提高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课堂开始环节的游戏融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有所侧重,在课堂开始环节的游戏融入,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在学习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获取成功体验。比如,可以根据具体各项内容的不同,在课堂开始环节中选择那些快速集合游戏、快速报数游戏等等来开场,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堂组织性与纪律性的重要,还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快速反应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准备活动环节的游戏融入。对于课堂准备活动来说,课堂常规性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准备活动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有一般性准备活动,还有专项准备活动。在传统教学准备活动中,基本都是采用定位操或者慢跑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准备活动非常的枯燥,打击了其上课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可以选择体育游戏来替代传统的课前准备活动。比如,跑步运动可以采用“传球触人”以及“钻山洞”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活动肌肉群、关节以及韧带等,为进行体育运动做准备,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游戏模式进行辅助训练,比如,要学习长跑弯道技术的时候,选择“圆圈接力”的游戏,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进行热身运动,提高其活动能力。
(三)技能教学环节的游戏融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重点与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采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技术的时候,可以设置“保护与破坏”的游戏,让学生拿着球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运球活动,去保护自己的球,“破坏”别人的球。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运球的技能,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游戏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模式,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玩耍,而是通过游戏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引导教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游戏设计的时候要符合教学内容安排。比如,体操训练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弹跳性质的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来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二)游戏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同,心理素质、身体特征都不同,游戏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在体育游戏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获取成功体验。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别进行游戏教学,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无可取代。在新时期,要积极领会体育新课程改革精神,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运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让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笃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下的职业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6).
[2]李景健,石龙玉.快乐体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学,2013(3).
[3]冯元喜.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游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5(7).
关键词:游戏教学;体育课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6-01
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在他看来,开展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很大的益处,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模式,为学生体育锻炼与知识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促进了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趣辅德功能。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缺乏吃苦精神。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运用游戏教学具备很强的激趣辅德功能。游戏教学集合趣味、智力开发为一体,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也是很有乐趣的时候,就会愿意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去,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选择那些具备竞争性的游戏,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设置一些爬雪山、过草地等障碍,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延安”会师,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既有趣味性,还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健身益体功能。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模式,很多时候都是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来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健身益体的功能。体育游戏通过让参与的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负荷,让其肌肉群得到相应的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益。与此同时,时而改变游戏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力量、速度、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判断时间与空间方位,强化其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方面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娱乐交流功能。学前专业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设计富含趣味性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晰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因为体育游戏很多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合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对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能力等都有很好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灵活,为学生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跟老师以及同学更好的相处,丰富了其精神世界,提高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课堂开始环节的游戏融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有所侧重,在课堂开始环节的游戏融入,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在学习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获取成功体验。比如,可以根据具体各项内容的不同,在课堂开始环节中选择那些快速集合游戏、快速报数游戏等等来开场,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堂组织性与纪律性的重要,还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快速反应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准备活动环节的游戏融入。对于课堂准备活动来说,课堂常规性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准备活动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有一般性准备活动,还有专项准备活动。在传统教学准备活动中,基本都是采用定位操或者慢跑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准备活动非常的枯燥,打击了其上课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可以选择体育游戏来替代传统的课前准备活动。比如,跑步运动可以采用“传球触人”以及“钻山洞”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活动肌肉群、关节以及韧带等,为进行体育运动做准备,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游戏模式进行辅助训练,比如,要学习长跑弯道技术的时候,选择“圆圈接力”的游戏,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进行热身运动,提高其活动能力。
(三)技能教学环节的游戏融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重点与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采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技术的时候,可以设置“保护与破坏”的游戏,让学生拿着球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运球活动,去保护自己的球,“破坏”别人的球。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运球的技能,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游戏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模式,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玩耍,而是通过游戏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引导教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游戏设计的时候要符合教学内容安排。比如,体操训练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弹跳性质的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来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二)游戏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同,心理素质、身体特征都不同,游戏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互动,在体育游戏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获取成功体验。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别进行游戏教学,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无可取代。在新时期,要积极领会体育新课程改革精神,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运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让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笃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下的职业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6).
[2]李景健,石龙玉.快乐体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学,2013(3).
[3]冯元喜.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游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