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了中学生在校的学习,而且影响了将来的成才。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造成极大的困难,使学校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还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探索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如下: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种种现象表明“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群体甚至“象牙塔”里天之骄子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认为,他拿钱来上学,老师给他上课是天经地义的。在他的心中好像是交易。有的学生这样说,我的好成绩是我学的。福州晚报报道:一天,福州市重点小学乌山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小男生发现自己忘带课本后,立马在电话里命令家长尽快把课本送到学校来,态度之蛮横、口气之粗暴,令德育教师感到吃惊。据说,一家长投书南京某大学,责问为何不开一门“良心课”。儿子上了大学,这个家已经负债累累,可儿子在学校却大肆挥霍,还屡屡写信骗钱,稍不如意就大骂大闹,父母为此伤心至极。还有一例,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生,当他重病住院经费困难之际,竟然没有一个受助者前来看望,更不用说慷慨解囊了。更离奇的是,一个受助的大学毕业生竟然说:“他救助我是为自己出名,与我有什么关系?”这类现象令我们寒心,寒心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使“感恩”意识在渐渐地远离我们?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面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会产生消极情绪,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找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4.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青春期综合症。
1.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五)、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学生由于害羞而怯于交流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是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还要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在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探索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如下: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种种现象表明“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群体甚至“象牙塔”里天之骄子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认为,他拿钱来上学,老师给他上课是天经地义的。在他的心中好像是交易。有的学生这样说,我的好成绩是我学的。福州晚报报道:一天,福州市重点小学乌山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小男生发现自己忘带课本后,立马在电话里命令家长尽快把课本送到学校来,态度之蛮横、口气之粗暴,令德育教师感到吃惊。据说,一家长投书南京某大学,责问为何不开一门“良心课”。儿子上了大学,这个家已经负债累累,可儿子在学校却大肆挥霍,还屡屡写信骗钱,稍不如意就大骂大闹,父母为此伤心至极。还有一例,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生,当他重病住院经费困难之际,竟然没有一个受助者前来看望,更不用说慷慨解囊了。更离奇的是,一个受助的大学毕业生竟然说:“他救助我是为自己出名,与我有什么关系?”这类现象令我们寒心,寒心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使“感恩”意识在渐渐地远离我们?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面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会产生消极情绪,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找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4.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青春期综合症。
1.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五)、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学生由于害羞而怯于交流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是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还要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在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