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同:青年作家,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曾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作品。
影业有很多年轻同事,如何尽快从当中找到能培养的人,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微信流行之后,很多团队都会建立各种群组。从各位年轻同事在微信里的反应,我也慢慢能筛选出哪些同事更适合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比如有时候,在群里确认一个信息,你会发现永远都是那么一两个同事回答,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们知道答案,但他们可能是最怕团队出现拖后腿的人,所以不希望任何一个人犯错误。这样的同事,我会觉得特别适合进行统筹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做的事情,他们比其他人都上心。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在群里讨论一个问题,有些人会很快响应,哪怕答案没有那么好,这样的同事会让人觉得积极。这种积极性在一个团队当中十分重要,无论是开会也好,聚会也罢,能不畏惧结果好坏、敢于带动气氛的人对任何一个集体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面对群讨论,也有些人一句话都不回,你最后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要么回答“啊,我没有看手机”,要么回答“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其实并不是强迫大家24小时都要看着手机,但是当讨论一次又一次进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也是那一两个人永远说自己没有看手机,对于一个充满变数的工作,也许他们并不适合。而那些说“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的人,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也很难有好的答案,你很难分清楚他们是压根就没有在思考只找了一个借口,还是一直在思考却迟迟没有结果。我宁愿听到他们说“我在忙,不好意思,这一次无法讨论”,也不愿意听到他们编造的理由。一直在思考却没有答案,不会让人觉得你爱工作,只会让人觉得你的能力不行。
每一次都愿意参与讨论的,会更让同事有安全感。
每一次都打文字的,比每一次都语音的人,更会让人觉得走心。
常在群里分享有趣内容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不会担心自己过时,同时会对这样的人产生信赖感。
当有人说完最后一句话,没有人理会的时候,总会有人出现打破沉默和僵局,这样的同事让人觉得很懂得尊重。
当一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有人会提出一个新的方向,并且很认真地列出几条有逻辑性的思考,起码证明他有责任感,且有想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负责某一件事的同事迟迟没有响应的时候,也会有人跳出来说:“他不在,我帮他解决吧。”这样的同事比别人更不怕麻烦,也更值得把重要的东西交到他们手上。
前几天,我在32个人的群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可最后数了数,只有不到十个人参与了讨论。虽然这样的结果不会让我对没有参与讨论的同事产生偏见,但确确实实让我对参与的同事有了更多的好感。
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话,是你年轻的时候总是说,长大之后,就不再说了?为什么呢?”比如我,我以前最常说的话是:“我是双鱼座,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改不了。”后来我就不说这句话了,因为我知道性格与星座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遇见一个值得的人,那么你就愿意为对方改变。
后来有人陆续写了一些话,特别感人,我来分享给大家:
“‘以前我常说:闺女,很多事情我会慢慢教你。现在我不会说了,因为我现在会说:闺女,赶紧教爸爸用微信视频,我想多看看你。’——我爸爸,53岁,工程师。”
“‘以前我会说:姥爷,等我长大了就推着你去看海。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长大了,他却在另一个世界用背影告诉我,不必了。’——我,25岁,女,电影从业者。”
说了那么多工作的重要性,其实亲情更重要,不是么?
影业有很多年轻同事,如何尽快从当中找到能培养的人,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微信流行之后,很多团队都会建立各种群组。从各位年轻同事在微信里的反应,我也慢慢能筛选出哪些同事更适合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比如有时候,在群里确认一个信息,你会发现永远都是那么一两个同事回答,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们知道答案,但他们可能是最怕团队出现拖后腿的人,所以不希望任何一个人犯错误。这样的同事,我会觉得特别适合进行统筹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做的事情,他们比其他人都上心。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在群里讨论一个问题,有些人会很快响应,哪怕答案没有那么好,这样的同事会让人觉得积极。这种积极性在一个团队当中十分重要,无论是开会也好,聚会也罢,能不畏惧结果好坏、敢于带动气氛的人对任何一个集体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面对群讨论,也有些人一句话都不回,你最后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要么回答“啊,我没有看手机”,要么回答“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其实并不是强迫大家24小时都要看着手机,但是当讨论一次又一次进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也是那一两个人永远说自己没有看手机,对于一个充满变数的工作,也许他们并不适合。而那些说“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的人,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也很难有好的答案,你很难分清楚他们是压根就没有在思考只找了一个借口,还是一直在思考却迟迟没有结果。我宁愿听到他们说“我在忙,不好意思,这一次无法讨论”,也不愿意听到他们编造的理由。一直在思考却没有答案,不会让人觉得你爱工作,只会让人觉得你的能力不行。
每一次都愿意参与讨论的,会更让同事有安全感。
每一次都打文字的,比每一次都语音的人,更会让人觉得走心。
常在群里分享有趣内容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不会担心自己过时,同时会对这样的人产生信赖感。
当有人说完最后一句话,没有人理会的时候,总会有人出现打破沉默和僵局,这样的同事让人觉得很懂得尊重。
当一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有人会提出一个新的方向,并且很认真地列出几条有逻辑性的思考,起码证明他有责任感,且有想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负责某一件事的同事迟迟没有响应的时候,也会有人跳出来说:“他不在,我帮他解决吧。”这样的同事比别人更不怕麻烦,也更值得把重要的东西交到他们手上。
前几天,我在32个人的群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可最后数了数,只有不到十个人参与了讨论。虽然这样的结果不会让我对没有参与讨论的同事产生偏见,但确确实实让我对参与的同事有了更多的好感。
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话,是你年轻的时候总是说,长大之后,就不再说了?为什么呢?”比如我,我以前最常说的话是:“我是双鱼座,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改不了。”后来我就不说这句话了,因为我知道性格与星座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遇见一个值得的人,那么你就愿意为对方改变。
后来有人陆续写了一些话,特别感人,我来分享给大家:
“‘以前我常说:闺女,很多事情我会慢慢教你。现在我不会说了,因为我现在会说:闺女,赶紧教爸爸用微信视频,我想多看看你。’——我爸爸,53岁,工程师。”
“‘以前我会说:姥爷,等我长大了就推着你去看海。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长大了,他却在另一个世界用背影告诉我,不必了。’——我,25岁,女,电影从业者。”
说了那么多工作的重要性,其实亲情更重要,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