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方法问题已经很完善了。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体现出了当代深层教学的理念。但新课改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是围绕“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写过的《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一文,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历史 现实意义 钱穆
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方法问题已经很完善了。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体现出了当代深层教学的理念。但新课改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是围绕“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他强调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写过的《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一文,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就此问题总结出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自秦代以来两千多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很多教授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的老师。其实这正像钱穆先生所说的这只是一历史性的叙述,却能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两千年,只能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而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如果从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的明朝、清朝两代近六百年,尚有些君主专制的痕迹,可称不上是黑暗统治。这一点从当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处决、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岂非一两个帝王能轻易动摇的。这样的政体,我们有什么理由断言人家是君主专制呢。
仔细分析便会明白,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缘由是清朝末年才有的。起源于18世纪法国人孟德斯鸠的论断。他只知道或者说认为国体有君主但没有国会没有宪法,便认定是君主专制。他哪里知道中国的政体,有尚书吏部之科举与吏部,这就奠定了政府组织的基础,不必需要国会而政权自有寄托。如有名的如唐六典,大体为宋代以来所主要依照,极精密完整的政权分配。它使整个政府机关有所依循,不必依宪法政权自有限节。更何况在明代以前,宰相是行政领袖,皇帝的各种昭告命令,非经宰相副署是没有效用的。这一点很像法国、美国,总统制与内阁之间的关系。
可问题是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仍然一口咬定说两千年来中国只是一个专制黑暗的政体,自己持这种浅薄荒谬的见解也就罢了,还堂而皇之的教与学生。其实,政治无非是社会各项事业中较重要的一项,如果政治理论发生变化,那么它所涉及社会各项事业的理论也就随之而改变。如果中国传统政治和它背后的理论要是全部翻新的话,那么以后种种又从何产生呢?如果把中国的政治理论及趋向的重心全部放在外国人没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情况的论断中,这是何等的荒唐的事。他们看上去是根据历史,可他们是不真知历史。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提起这段历史时,张口“封建”闭口“专制”在教学中是多么的不妥。
二、这种说法是中国两千年来闭关自守,不与外来民族接触,因而养成了文化上自傲自大,深必固据的态度。其实这还只是历史性的叙述,仍不是历史的真相
秦代以前,我们暂且不论,单单就秦以后,自东汉初叶,中经晋、晋、南北朝,下迄隋唐大体上超过六百年。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接受印度佛教文化的时期,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从隋唐以下迄于宋元,大体上又有六百年的时间,这个时期是中国接纳吸收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的时期。中国自秦汉以后的一千三四百年间,西北陆路、西南海路的交通从来没有断,从何而来的闭关自守。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正面临伟大复兴的关口,吸收些外面的养料本无可厚非,可前提是不要破坏自己的“胃口”。近现代很多中国人总是站在外国人的立场,替外国人说话,同时还在加紧诋毁自己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敢对国外文化说“不”。凡是对的全是外国人的观点,错误总在我们这一边,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把自己民族立足的文化重心迁移依靠在外国人的脚边,消耗的则是自己民族的自尊,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作为历史教育的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推广或普及,而尤为重要的是对历史知识的提高与加深,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应该像学生澄清现在仍然流行的这一套空洞乃至荒谬的一切历史性叙述。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真正的中国历史,至少向学生们提供一种了解真正中国历史的正确思路,这样他们可以切实的知道从而产生深厚的情感,而这一责任,自然的落在了我们历史教师的身上。
民族的力量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民族的争存,还是一种文化的争存,而民族史则是扎根于文化沃土上。了解了真正的中国史,是对于祖国文化的一种保护、一种尊敬、一种信仰。这样做恰恰符合新课改标准,可以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十九中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 现实意义 钱穆
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方法问题已经很完善了。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体现出了当代深层教学的理念。但新课改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是围绕“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他强调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写过的《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一文,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就此问题总结出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自秦代以来两千多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很多教授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的老师。其实这正像钱穆先生所说的这只是一历史性的叙述,却能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两千年,只能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而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如果从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的明朝、清朝两代近六百年,尚有些君主专制的痕迹,可称不上是黑暗统治。这一点从当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处决、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岂非一两个帝王能轻易动摇的。这样的政体,我们有什么理由断言人家是君主专制呢。
仔细分析便会明白,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缘由是清朝末年才有的。起源于18世纪法国人孟德斯鸠的论断。他只知道或者说认为国体有君主但没有国会没有宪法,便认定是君主专制。他哪里知道中国的政体,有尚书吏部之科举与吏部,这就奠定了政府组织的基础,不必需要国会而政权自有寄托。如有名的如唐六典,大体为宋代以来所主要依照,极精密完整的政权分配。它使整个政府机关有所依循,不必依宪法政权自有限节。更何况在明代以前,宰相是行政领袖,皇帝的各种昭告命令,非经宰相副署是没有效用的。这一点很像法国、美国,总统制与内阁之间的关系。
可问题是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仍然一口咬定说两千年来中国只是一个专制黑暗的政体,自己持这种浅薄荒谬的见解也就罢了,还堂而皇之的教与学生。其实,政治无非是社会各项事业中较重要的一项,如果政治理论发生变化,那么它所涉及社会各项事业的理论也就随之而改变。如果中国传统政治和它背后的理论要是全部翻新的话,那么以后种种又从何产生呢?如果把中国的政治理论及趋向的重心全部放在外国人没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情况的论断中,这是何等的荒唐的事。他们看上去是根据历史,可他们是不真知历史。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提起这段历史时,张口“封建”闭口“专制”在教学中是多么的不妥。
二、这种说法是中国两千年来闭关自守,不与外来民族接触,因而养成了文化上自傲自大,深必固据的态度。其实这还只是历史性的叙述,仍不是历史的真相
秦代以前,我们暂且不论,单单就秦以后,自东汉初叶,中经晋、晋、南北朝,下迄隋唐大体上超过六百年。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接受印度佛教文化的时期,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从隋唐以下迄于宋元,大体上又有六百年的时间,这个时期是中国接纳吸收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的时期。中国自秦汉以后的一千三四百年间,西北陆路、西南海路的交通从来没有断,从何而来的闭关自守。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正面临伟大复兴的关口,吸收些外面的养料本无可厚非,可前提是不要破坏自己的“胃口”。近现代很多中国人总是站在外国人的立场,替外国人说话,同时还在加紧诋毁自己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敢对国外文化说“不”。凡是对的全是外国人的观点,错误总在我们这一边,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把自己民族立足的文化重心迁移依靠在外国人的脚边,消耗的则是自己民族的自尊,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作为历史教育的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推广或普及,而尤为重要的是对历史知识的提高与加深,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应该像学生澄清现在仍然流行的这一套空洞乃至荒谬的一切历史性叙述。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真正的中国历史,至少向学生们提供一种了解真正中国历史的正确思路,这样他们可以切实的知道从而产生深厚的情感,而这一责任,自然的落在了我们历史教师的身上。
民族的力量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民族的争存,还是一种文化的争存,而民族史则是扎根于文化沃土上。了解了真正的中国史,是对于祖国文化的一种保护、一种尊敬、一种信仰。这样做恰恰符合新课改标准,可以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