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吃饱穿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使得低碳生活成为时代的新宠儿。目前,垃圾问题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困扰人类的大问题。高校校园作为浓缩型的小型社会,每天新增加垃圾数量巨大,所以进行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的研究在节约资源方面意义重大。为了努力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为建设美丽校园、美丽中国出谋划策,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对项目可行性及实施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校园垃圾;现状问题;分类处理;升级策略
据调查,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垃圾490万吨,高出其可再生资源的近6倍。这些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本身又含多种有用物质,是一种资源,如果将这些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将是人类一笔可观的财富。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一、校园垃圾分类与组成
据调查,目前各高校的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
在校园垃圾中,废纸约占10%,塑料包装约占5%,电池,碎玻璃约占5%,食物等饮食垃圾比重较大,约占80%。总体上看,在教学区的垃圾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而以上校园垃圾可以归类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及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一)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打印纸、宣传单、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二)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三)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二、校园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笔者总结归纳了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处理的现状,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功能分区的主要垃圾成分不同
中国高校大多数功能分区明显,一般分为教学区、宿舍区、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等,各不同功能区的垃圾成分差异很大。校园垃圾产生系数为0.5kg/人•d,可堆肥类约占80%,废纸约占5.0%,废橡塑占5.0%,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共占5%左右,其他垃圾占5%左右。教学区以可回收类废物为主,宿舍区以可回收类和可堆肥类为主,食堂产生的垃圾绝大部分是厨余等可堆肥类垃圾。
表1校园功能分区主要垃圾组成
校园功能分区 主要垃圾组成
宿舍区 塑料28%,废纸15%,废金属14%,果皮12%,废布料7%
教学区 废纸47%,塑料21%,废金属6.9%
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 厨余垃圾55%,塑料食品袋20%,一次性筷子5%
(1)学生宿舍区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休息的区域,学生生活丢弃物是其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主要种类有: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学生生活区的垃圾组分中塑料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如在宿舍楼栋中,因为宿舍离食堂较远,许多同学叫外卖或吃方便面,这不但增加了垃圾桶内一次性塑料盒,方便面盒(袋)的数量,而且导致垃圾桶里有许多油或汤等不利于清洁的垃圾,这些废物不仅味道不好闻,而且还引来许多的蚊子。
(2)教学区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教师办公等,其垃圾组分主要是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其中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现在许多同学早上带早餐到教室里吃,塑料食品袋较多,对这2个区域可回收资源的回收可大大减轻学校的垃圾运管压力,节约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垃圾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的垃圾主要是塑料食品袋、剩菜剩饭、一次性筷子、果皮等等,而食堂的剩菜剩饭是食堂员工统一收集、处理,并由学校后勤部门统一管理,故食堂部分不做考虑,其它的垃圾组成与学生生活区相似,多数可回收。
(二)垃圾箱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明显
(1)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箱布局较为凌乱散杂,而且多为单一的绿色垃圾箱,垃圾是混放的,并非“可回收垃圾箱”,这不利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教学区每个楼层每2个教室之间放置一个直径约25厘米、高约80厘米的圆柱体铁皮垃圾桶,塞入口较小、内部容量小,经常出现垃圾溢出情况,有损于公教区的环境美观度。宿舍区每个楼层只放置了一个直径约为50厘米、高约1米的蓝色垃圾桶,但是宿舍区每天产生垃圾量远远大于该蓝色桶的容载量,多数时间垃圾都是溢出或者堆放在垃圾桶周围,由于气候原因或者处理不及时导致垃圾桶区域杂乱无章、气味异常,进而降低了学生生活的幸福感。然而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有些应该放置垃圾箱的地方没有垃圾箱,或有的地方垃圾箱数量比较少,同学们有垃圾没地方丢,这会导致垃圾乱丢乱放。
(2)部分垃圾箱清理不及时,破损垃圾箱更换周期长,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里产生垃圾的速度太快,量太多。二是学校后勤监管部门并未管理到位,后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三)校园垃圾基本采用袋装化
在可降解或可再生的塑料袋还未普及的年代,垃圾袋装化其实是人们为了干净、方便,反而却增加了白色污染,消耗了资金以及污染程度也与日俱增。假设500只(少估)以每只塑料袋0.1克计算要造成50克/月的白色污染。而且,有的塑料垃圾袋不结实或者没有把垃圾袋口扎紧,使垃圾散漏,这样使不少垃圾箱脏臭不堪,再加上人为破坏和浪费的,长此以往开支较大。
由此可见,垃圾袋装化并未起多大正面作用。相反,垃圾袋装化几乎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即使学校设有“可回收垃圾箱”,一些同学也会不分类和乱分类,这关系到分类意识问题。垃圾的分类意识不强,看似分类的垃圾箱事实上和以前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界限不明,一些较为严格的分类并非为同学们所熟悉。而且部分学生环保意识淡薄,养成随手随地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将丢弃垃圾作为投篮游戏,致使部分垃圾遗弃在垃圾桶周围。
三、校园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
固体垃圾是校园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它的性质多种多样,成分也十分复杂,浓集了很多有害成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污染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用校园土地面积,破坏地貌,影响美观
目前校园内的固体垃圾主要选择用露天堆存的方法来存储垃圾,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存储垃圾的方法,固体废物如果不加以利用和处理,只能占地堆放。土地是宝贵的资源,而校园内的土地更是寸土如金,然而目前固体废物的堆积侵占了校园部分土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二)污染校园空气
固体垃圾中所含的粉尘及其他颗粒物在堆放时会随风飞扬,这些粉尘或颗粒物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有的还是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固体废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也会向大气散发出有毒气体,危害更大。由固体废物进入大气的放射尘,一旦侵入体内,还会由于形成内辐射而引起多种疾病。由于气候变化、堆放杂乱等原因,部分校园垃圾往往会变质腐败,散发腐烂恶臭,严重污染了校园空气,不利于广大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
(三)危害师生人体健康
未经处理的校园固体垃圾可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或者产生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最后都可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危害在校师生的人体健康,使师生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对人类的危害更加严重。
四、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建议
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园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可节省能源,防止公害,净化环境,回收资源,意义深远。
(1)逐步加大环保设施特别是分类垃圾桶的投入,并使其布局更为合理。如:在每个教室摆放小垃圾篓;增加篮球场等活动人员较多的地方的垃圾桶数量。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每一类垃圾不仅要告诉人们包括什么,同时还要说明不包括什么,当人们投放垃圾时,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放置在其余类垃圾桶中。要根据盛放垃圾的不同把分类投放的垃圾箱(袋)涂以醒目的不同颜色,并在垃圾箱上标注文字、图形,便于识别。
(2)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及文化素质修养的培养,督促学生不乱扔垃圾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习惯。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情况,这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校园垃圾的严重性。同时多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大对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举行以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为主题的政治学习、举办相关知识竞赛、班级内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等都可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知识。
(4)校内设废品回收中转站(派专人管理),强制规定分时分类丢垃圾并制定废品回收制度。规定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至楼道垃圾桶。各寝室分好类的垃圾以月为时间单位,各院系轮流将可回收垃圾交至废品回收中转站,中转站卖出废品得到的资金可以转化为对垃圾分类方面的投入。同时,根据各院系每月废品回收总量和其总人数的比例对表现好的院系给予适当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院系对表现好的班级或个人也给予适当奖励。
(5)后勤部门建立环保巡逻队。队员在校内进行不定时巡逻,若发现乱扔垃圾者可进行适当惩罚。如惩罚其负责打扫某一区域的卫生,让乱扔垃圾的同学体会到保洁工作的辛苦。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校园垃圾处理是一项大工程。在这项大工程中,不但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研究,而且更应在现实生活中做好具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垃圾处理创造好的条件,使垃圾真正成为未来一种新的能源。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前提,而垃圾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收集的保障和延续。因此,要及时建立与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相配套的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分别处置,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学校可以组织回收废品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饮料瓶及其他可回收的废品。垃圾分类收集只是一种中间手段,它有利于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但不可能代替任何垃圾处理技术和方式。因此,在倡导垃圾分类的同时,必须重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建设。
五、结语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垃圾的简易排放和不当处理易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既可以有效控制因垃圾的不当处理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健全的垃圾分类体系,确立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来对垃圾进行科学回收与处理,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化和垃圾的资源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秋群. 校园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建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
[2]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白晓燕.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初步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11(3)
关键词:校园垃圾;现状问题;分类处理;升级策略
据调查,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垃圾490万吨,高出其可再生资源的近6倍。这些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本身又含多种有用物质,是一种资源,如果将这些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将是人类一笔可观的财富。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一、校园垃圾分类与组成
据调查,目前各高校的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
在校园垃圾中,废纸约占10%,塑料包装约占5%,电池,碎玻璃约占5%,食物等饮食垃圾比重较大,约占80%。总体上看,在教学区的垃圾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而以上校园垃圾可以归类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及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一)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打印纸、宣传单、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二)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三)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二、校园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笔者总结归纳了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处理的现状,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功能分区的主要垃圾成分不同
中国高校大多数功能分区明显,一般分为教学区、宿舍区、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等,各不同功能区的垃圾成分差异很大。校园垃圾产生系数为0.5kg/人•d,可堆肥类约占80%,废纸约占5.0%,废橡塑占5.0%,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共占5%左右,其他垃圾占5%左右。教学区以可回收类废物为主,宿舍区以可回收类和可堆肥类为主,食堂产生的垃圾绝大部分是厨余等可堆肥类垃圾。
表1校园功能分区主要垃圾组成
校园功能分区 主要垃圾组成
宿舍区 塑料28%,废纸15%,废金属14%,果皮12%,废布料7%
教学区 废纸47%,塑料21%,废金属6.9%
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 厨余垃圾55%,塑料食品袋20%,一次性筷子5%
(1)学生宿舍区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休息的区域,学生生活丢弃物是其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主要种类有: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学生生活区的垃圾组分中塑料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如在宿舍楼栋中,因为宿舍离食堂较远,许多同学叫外卖或吃方便面,这不但增加了垃圾桶内一次性塑料盒,方便面盒(袋)的数量,而且导致垃圾桶里有许多油或汤等不利于清洁的垃圾,这些废物不仅味道不好闻,而且还引来许多的蚊子。
(2)教学区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教师办公等,其垃圾组分主要是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其中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现在许多同学早上带早餐到教室里吃,塑料食品袋较多,对这2个区域可回收资源的回收可大大减轻学校的垃圾运管压力,节约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垃圾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的垃圾主要是塑料食品袋、剩菜剩饭、一次性筷子、果皮等等,而食堂的剩菜剩饭是食堂员工统一收集、处理,并由学校后勤部门统一管理,故食堂部分不做考虑,其它的垃圾组成与学生生活区相似,多数可回收。
(二)垃圾箱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明显
(1)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箱布局较为凌乱散杂,而且多为单一的绿色垃圾箱,垃圾是混放的,并非“可回收垃圾箱”,这不利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教学区每个楼层每2个教室之间放置一个直径约25厘米、高约80厘米的圆柱体铁皮垃圾桶,塞入口较小、内部容量小,经常出现垃圾溢出情况,有损于公教区的环境美观度。宿舍区每个楼层只放置了一个直径约为50厘米、高约1米的蓝色垃圾桶,但是宿舍区每天产生垃圾量远远大于该蓝色桶的容载量,多数时间垃圾都是溢出或者堆放在垃圾桶周围,由于气候原因或者处理不及时导致垃圾桶区域杂乱无章、气味异常,进而降低了学生生活的幸福感。然而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有些应该放置垃圾箱的地方没有垃圾箱,或有的地方垃圾箱数量比较少,同学们有垃圾没地方丢,这会导致垃圾乱丢乱放。
(2)部分垃圾箱清理不及时,破损垃圾箱更换周期长,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里产生垃圾的速度太快,量太多。二是学校后勤监管部门并未管理到位,后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三)校园垃圾基本采用袋装化
在可降解或可再生的塑料袋还未普及的年代,垃圾袋装化其实是人们为了干净、方便,反而却增加了白色污染,消耗了资金以及污染程度也与日俱增。假设500只(少估)以每只塑料袋0.1克计算要造成50克/月的白色污染。而且,有的塑料垃圾袋不结实或者没有把垃圾袋口扎紧,使垃圾散漏,这样使不少垃圾箱脏臭不堪,再加上人为破坏和浪费的,长此以往开支较大。
由此可见,垃圾袋装化并未起多大正面作用。相反,垃圾袋装化几乎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即使学校设有“可回收垃圾箱”,一些同学也会不分类和乱分类,这关系到分类意识问题。垃圾的分类意识不强,看似分类的垃圾箱事实上和以前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界限不明,一些较为严格的分类并非为同学们所熟悉。而且部分学生环保意识淡薄,养成随手随地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将丢弃垃圾作为投篮游戏,致使部分垃圾遗弃在垃圾桶周围。
三、校园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
固体垃圾是校园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它的性质多种多样,成分也十分复杂,浓集了很多有害成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污染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用校园土地面积,破坏地貌,影响美观
目前校园内的固体垃圾主要选择用露天堆存的方法来存储垃圾,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存储垃圾的方法,固体废物如果不加以利用和处理,只能占地堆放。土地是宝贵的资源,而校园内的土地更是寸土如金,然而目前固体废物的堆积侵占了校园部分土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二)污染校园空气
固体垃圾中所含的粉尘及其他颗粒物在堆放时会随风飞扬,这些粉尘或颗粒物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有的还是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固体废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也会向大气散发出有毒气体,危害更大。由固体废物进入大气的放射尘,一旦侵入体内,还会由于形成内辐射而引起多种疾病。由于气候变化、堆放杂乱等原因,部分校园垃圾往往会变质腐败,散发腐烂恶臭,严重污染了校园空气,不利于广大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
(三)危害师生人体健康
未经处理的校园固体垃圾可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或者产生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最后都可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危害在校师生的人体健康,使师生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对人类的危害更加严重。
四、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建议
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园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可节省能源,防止公害,净化环境,回收资源,意义深远。
(1)逐步加大环保设施特别是分类垃圾桶的投入,并使其布局更为合理。如:在每个教室摆放小垃圾篓;增加篮球场等活动人员较多的地方的垃圾桶数量。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每一类垃圾不仅要告诉人们包括什么,同时还要说明不包括什么,当人们投放垃圾时,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放置在其余类垃圾桶中。要根据盛放垃圾的不同把分类投放的垃圾箱(袋)涂以醒目的不同颜色,并在垃圾箱上标注文字、图形,便于识别。
(2)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及文化素质修养的培养,督促学生不乱扔垃圾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习惯。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情况,这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校园垃圾的严重性。同时多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大对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举行以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为主题的政治学习、举办相关知识竞赛、班级内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等都可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知识。
(4)校内设废品回收中转站(派专人管理),强制规定分时分类丢垃圾并制定废品回收制度。规定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至楼道垃圾桶。各寝室分好类的垃圾以月为时间单位,各院系轮流将可回收垃圾交至废品回收中转站,中转站卖出废品得到的资金可以转化为对垃圾分类方面的投入。同时,根据各院系每月废品回收总量和其总人数的比例对表现好的院系给予适当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院系对表现好的班级或个人也给予适当奖励。
(5)后勤部门建立环保巡逻队。队员在校内进行不定时巡逻,若发现乱扔垃圾者可进行适当惩罚。如惩罚其负责打扫某一区域的卫生,让乱扔垃圾的同学体会到保洁工作的辛苦。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校园垃圾处理是一项大工程。在这项大工程中,不但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研究,而且更应在现实生活中做好具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垃圾处理创造好的条件,使垃圾真正成为未来一种新的能源。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前提,而垃圾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收集的保障和延续。因此,要及时建立与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相配套的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分别处置,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学校可以组织回收废品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饮料瓶及其他可回收的废品。垃圾分类收集只是一种中间手段,它有利于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但不可能代替任何垃圾处理技术和方式。因此,在倡导垃圾分类的同时,必须重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建设。
五、结语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垃圾的简易排放和不当处理易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既可以有效控制因垃圾的不当处理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健全的垃圾分类体系,确立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来对垃圾进行科学回收与处理,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化和垃圾的资源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秋群. 校园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建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
[2]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白晓燕.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初步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