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
基于“一圈两翼”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重庆可以建立不同的激励措施和调控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策略。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圈”城镇群,打造高效的产业和就业平台,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提高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重庆工商大学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崇举——
对于“一圈”而言,重庆的“一圈”不会是像长三角一样,用上海、南京等几个特大中心,带动苏州等几个强势副中心;也不可能像珠三角一样,以深圳、广州两个特大中心,带几个副中心。重庆“一圈”的发展只能是一个特大中心带几个副中心,再带一串中小城市。
渝东北农业比重比较大,应该率先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人口的人均产出与城市人口的产出距离减小。同时还应加强工业农业的相互渗透,例如铜梁的用竹子造纸,江津的花椒深加工、柑橘深加工,涪陵的苎麻麻纺等。渝东南的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单独发展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并且可以做好承接“一圈”以及东部产业的梯度转移。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
“两翼”的条件,原本就不适合发展工业,比如说渝东北库区就是限制开发的。一个县不必具备所有的产业,发展工业的主要任务交给“一圈”,“两翼”则搞好第一、第三产业,形成错位互补,分工协作。大体上,“两翼”区县都适合旅游业。渝东南有乌江画廊,渝东北有三峡画廊,很多区县还有地热温泉。旅游可以把“一圈”的强大购买力,吸引到“两翼”去消费,也是一种拉动。旅游行业是真正的富民行业,老百姓富了以后,当地政府也就有税收。此外,劳务经济、特色种养殖、医药材料和农业产业化等,也是适合“两翼”的产业。同时,工业并非不可以搞,但要少搞,而且必须符合保护青山绿水的大前提。
重庆市“一圈两翼”课题调研组——
构建“一圈两翼”新格局,“一圈”要肩负使命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发挥“领头领跑”的作用,“两翼”也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主动承接“一圈”的辐射带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出一条更好更快发展的路子。具体来说,一是“一圈”发挥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积极向“两翼”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条延伸;二是“一圈”发挥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吸引“两翼”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安居。三是“一圈”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的优势,对“两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四是“一圈”发挥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加大对“两翼”的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两翼”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市政府决定——
“一圈”“两翼”结对发展
市政府决定, “一圈”和“两翼”的区县将结对子一起发展。7月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工作意见》,“一圈”的区县将与“两翼”的區县结成帮扶对子,主城各区每年将资助结对区县1000名以上失学或贫困学生。
为形成“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市政府决定建立这一帮扶机制。结对区县将在产业联动、融资支持、劳务合作、人口承接、科技帮扶、教育互助、卫生资助、干部交流等方面开展帮扶合作。
在劳务合作方面,“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吸纳结对区县的劳动力转移,主城各区每年培训吸纳就业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每年500名以上;为结对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廉租房、阳光公寓等,主城各区每年解决200人以上,其他区县解决50人以上。
“一圈”区县要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完善政策,优先承接结对区县人口转移定居。
教育互助也是帮扶的重点。“一圈”区县要从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帮扶结对区县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每年力争互派10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开展助学活动,主城各区每年资助结对区县失学和贫困学生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资助500名以上。
在卫生资助方面,“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每年帮助培训医务人员20名以上,互派医务人员交流10名以上,支持一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或药品。
据悉,“一圈”帮扶“两翼”将是长期的战略性制度安排,2015年前结对区县将保持不变。
(摘编自《重庆晚报》)
基于“一圈两翼”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重庆可以建立不同的激励措施和调控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策略。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圈”城镇群,打造高效的产业和就业平台,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提高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重庆工商大学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崇举——
对于“一圈”而言,重庆的“一圈”不会是像长三角一样,用上海、南京等几个特大中心,带动苏州等几个强势副中心;也不可能像珠三角一样,以深圳、广州两个特大中心,带几个副中心。重庆“一圈”的发展只能是一个特大中心带几个副中心,再带一串中小城市。
渝东北农业比重比较大,应该率先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人口的人均产出与城市人口的产出距离减小。同时还应加强工业农业的相互渗透,例如铜梁的用竹子造纸,江津的花椒深加工、柑橘深加工,涪陵的苎麻麻纺等。渝东南的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单独发展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并且可以做好承接“一圈”以及东部产业的梯度转移。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
“两翼”的条件,原本就不适合发展工业,比如说渝东北库区就是限制开发的。一个县不必具备所有的产业,发展工业的主要任务交给“一圈”,“两翼”则搞好第一、第三产业,形成错位互补,分工协作。大体上,“两翼”区县都适合旅游业。渝东南有乌江画廊,渝东北有三峡画廊,很多区县还有地热温泉。旅游可以把“一圈”的强大购买力,吸引到“两翼”去消费,也是一种拉动。旅游行业是真正的富民行业,老百姓富了以后,当地政府也就有税收。此外,劳务经济、特色种养殖、医药材料和农业产业化等,也是适合“两翼”的产业。同时,工业并非不可以搞,但要少搞,而且必须符合保护青山绿水的大前提。
重庆市“一圈两翼”课题调研组——
构建“一圈两翼”新格局,“一圈”要肩负使命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发挥“领头领跑”的作用,“两翼”也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主动承接“一圈”的辐射带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出一条更好更快发展的路子。具体来说,一是“一圈”发挥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积极向“两翼”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条延伸;二是“一圈”发挥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吸引“两翼”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安居。三是“一圈”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的优势,对“两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四是“一圈”发挥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加大对“两翼”的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两翼”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市政府决定——
“一圈”“两翼”结对发展
市政府决定, “一圈”和“两翼”的区县将结对子一起发展。7月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工作意见》,“一圈”的区县将与“两翼”的區县结成帮扶对子,主城各区每年将资助结对区县1000名以上失学或贫困学生。
为形成“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市政府决定建立这一帮扶机制。结对区县将在产业联动、融资支持、劳务合作、人口承接、科技帮扶、教育互助、卫生资助、干部交流等方面开展帮扶合作。
在劳务合作方面,“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吸纳结对区县的劳动力转移,主城各区每年培训吸纳就业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每年500名以上;为结对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廉租房、阳光公寓等,主城各区每年解决200人以上,其他区县解决50人以上。
“一圈”区县要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完善政策,优先承接结对区县人口转移定居。
教育互助也是帮扶的重点。“一圈”区县要从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帮扶结对区县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每年力争互派10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开展助学活动,主城各区每年资助结对区县失学和贫困学生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资助500名以上。
在卫生资助方面,“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每年帮助培训医务人员20名以上,互派医务人员交流10名以上,支持一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或药品。
据悉,“一圈”帮扶“两翼”将是长期的战略性制度安排,2015年前结对区县将保持不变。
(摘编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