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 彰显个性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阅读也日趋网络化。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大量而有效的阅读中,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经过反复的学习、研究、实践,我认为将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引领学生在Internet支持下,进行主题研究性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会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与数量的方法。
  在Internet支持下的主题研究性阅读,是以课文为范本,以问题为载体,依靠图书馆、网络等媒体,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交流等,围绕问题展开的一种“超文本”的阅读形式。
  这种主题研究性阅读在内容上,不只是提供一篇教材,而是以主题的方式,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有机整合,大量阅读;在学习方式上,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观察、访问、实地调查等活动方式有机结合;在功能上,关注学生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探究性、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的特点。
  其基本理念是以激励、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为着眼点,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需要搜索、获取信息,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获得成果,在成果构建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主题研究性阅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泛质疑,大量阅读;确定主题,深入研读;走出文本,拓展研究。
  广泛质疑,大量阅读。主题研究性阅读的核心是启发学生在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水平,采取相应手段,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各种问题,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课前,我让一些对神话、传说感兴趣的学生,组成阅读小组。根据喜好,分头借阅,评议内容,交流感受。
  确定主题,研读文本。衡量研究主题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就是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和可供探讨、阅读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由于主题直接主导整堂课的发展方向,因此研读点就成为主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教师要选择能串联整篇课文的研读点,让研究的视角、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具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给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空间。如文章的疑点、难点处、关键处,内容矛盾处,文句蕴含处等,不胜枚举。主题研究探求的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引导学生围绕涵盖课文的一二个研究主题,在Internet支持下,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使主题研究性阅读得到不断的拓展与延伸。
  拓展研究,走出文本。在阅读中,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自主创设的研究性主题也相应向多边、综合和具有层次性方向发展,学生往往针对课文内容又提出新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果园机器人》一课,学生学完课文后,意犹未尽,对“机器人还能干什么”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于是组合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我们身边的机器人”,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合作完成《关于“机器人人类的小帮手”的研究报告》。
  有了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学生又基于自身兴趣,结合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阅读与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Internet支持下,学生依据需要围绕喜欢的课文或情节,主动、积极地搜集、浏览,广泛、深入地阅读、研讨,使阅读与探究的空间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拓宽阅读面,提高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同时,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在Internet支持下的主题研究性阅读,围绕研究主题,不断展开广泛、深入、多方面的阅读。活动中,每一名学习者都在积极地搜集资料、查阅书籍、解读作品,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成为一个专心致志的“研究者”和“探险者”。在不断“激活”文本时,超文本也自然而然地“激活”着潜能,使人焕发出巨大的心理能量,最终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建构展示缤纷个性色彩的学习。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纷纷对课程进行改革,其中便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高职学校以培育高素质劳动者为教学目标,更需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很多信息都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也正是这样使其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闻媒体也在面临着一定问题,制约着我国文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原北京市永丰中学)有位郑晓利老师,40年来,他始终扎根于农村教育第一线,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海淀区(西北旺镇六里屯村)山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漫长的岁月中,有的人选择了离开,而他选择了坚守;更多人成就了自己,而他成就了更多人。郑晓利,一位坚守希望、成就他人的教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好教师。  18岁那年,郑晓利老师走上了工作岗位。初中毕业的他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被留在母校北京永丰学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完成多个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对人、事、物、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和管理。在我国当代学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各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忽视人、不尊重人的发展和违背教育内在规律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构建适应新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校管理架构,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向教育的本真回归,有必要对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激发 学习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
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被视为一种思考的过程,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设计原点可以理解为设计创意的来源点,即设计意念的出发点。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校外音乐教育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作为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把创新校外音乐教育的学习方式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努力探索校外音乐教育学习方式的创新策略,让学生真正能“在玩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新歌曲或乐曲之前,教师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中国画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积极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内容,弘扬传统文化,积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国画带来的快乐,真正喜欢上国画这一民族艺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记得一次国画课教学中,我一说要教学生画芭蕉叶,学生马上就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立刻没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的建立和新闻自由在法律中得到确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在物质上和法律上得到了保障,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的权利.但是,由于“左”
对虚位移原理表述形式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首次提出了在虚位移原理的表述中,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所要求的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有很大不同:原理的充分性要求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