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叫声声盼春归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窗外熟悉的叫声,我知道是越冬的燕子回来了,但盼望的春天却没有来到。
  庚子年春节即将到来,当大红的“福”字贴满门窗,春联开始为千家万户守护平安的时候,中国人却因着一个悄悄到来的“不速之客”而被迫家门紧闭。最初,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叫“sari”的客人是怎样一个杀手,依然像惯常一样打算着穿行于天上地下的行程。然而,除夕夜迎接新年的钟声还没有敲响,手机的屏幕上便出现了身穿迷彩的医疗队在雨中整装集结的消息。那一刻,人们才知道,原本没有足够重视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经像一条毒蛇般地从南到北蔓延开来。一时间,庙会取消、商场关张、饭店停业,警报声代替了鞭炮声,警车灯代替了灯笼红,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气氛顿时袭击了我,也袭击了每一个中国人。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处开始弥漫起消毒水的味道,人们的情绪开始飘摇。
  武汉、黄冈、荆州,湖南、浙江、海南,北京、天津、上海……死亡的噩耗在口罩和护目镜短缺的讯息间接踵而来。湖北省的城市变成了茫茫大海中的座座孤岛。几万家庭、几十万的群众陷入巨大的悲伤、恐惧和孤独中。接连几天,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母亲牵挂孩子揪心的呼喊;只要竖起耳朵,就能听到病人在狭窄的病房里微弱的呻吟,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在遥远的地方含着热泪守望着家乡的方向。
  武汉身上血,湖北眼中泪,中国心上痛。血与泪的交织,哀与痛的融合,连同不断攀升的各种关于病痛和死亡的数据,如同滚滚大潮,汇成了人类灾难史上又一次国殇。我们这个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民族,经历过太多的灾难。神话里,天塌女娲炼石补;寓言中,山堵愚公挑土走;史书上,水来大禹向东引;传说中,海深精卫当填坑。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灾害、特大洪水、非典肆虐、地震频发……哪一次不是大灾大难,哪一次不是如临深渊,可从不认命、不服输的中国人,又有哪一次不是在战天斗地的壮举中,最终赢得尊严、取得胜利的。
  如今,对中国人来说,这又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疫情面前,上至中南海,下到乡村街巷,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总理赶赴江城、深入病区,院士夤夜出发、奋战一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迷彩,是人民生命的托付;迷彩,是春天最美的色彩。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子弟兵在万家灯火的团圆之夜出发了,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又一次出发了。从将军到士兵、从医生到护士,他们与死神和病魔展开的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他们早一天来到疫区,就可能多挽救几个人的生命;他们早一分钟进入武汉,就可能将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疾驰,向着疫情发生的方向;冲锋,为了面临威胁的生命。霎时间,托起生命的手、救治创伤的手、抚慰心灵的手、传递关爱的手、建设家园的手,千万双温暖的手纷纷伸向黄鹤楼下,在长江之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寂静的病房变成勇士的战场,封闭的村镇变成爱心的热土。尽管春寒料峭,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物资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仍用身躯阻挡狂风暴雨,用热血开辟就医通道,用生命浇筑温暖的空间……
  什么叫真正的人民军队,谁是危难时刻最可信赖的人?对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没有比较认知就不会那么清晰。通过解放军的武汉亮相,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而对山川秀美、景色怡人的武汉来说,因为有了这支众口称赞的“防疫尖兵”,才让这个城市恢复到从前的宁静与美丽。这段时光,也将成为让每一名武汉市民泪流满面却又充满力量的记忆。
  揪心的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疫情还在继续,数字还在增加,救人仍在进行,一段段激情播撒的岁月、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身影,如清纯的山泉、奔腾的浪花、激荡的洪流,不断撞击着我的灵魂。这些可敬的白衣战士们,面对灾难挺身而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选择留给自己。我会永远记住这些普通生命所绽放出的灿烂光辉,记住这些优秀儿女的高尚情怀。
  记得作家汪曾祺曾说过,长期以来,我们这个民族,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我相信病毒这个恶魔,终究会被战胜消灭,人间也必将恢复平静。但我却无意加入那个迅速蔓延的或悲痛、或同情、或歌颂的潮流之中,不是我“不在乎”,而是因为很多情感不是能一语道尽的,不需要立刻表达或证明给别人看。叫声“英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勇敢,更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对生命敬畏、对百姓负责的爱心。对在一线奋战的战友们和正忍受病痛的患者们来说,我们不是拯救者,只是共同的亲历者、不愿退縮的陪伴者。在他们与病魔战斗的时候,我不能真正为他们做些什么,那就衷心地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站在窗前,眺望远方,湛湛青空下,燕子正在飞过,门前的几株玉兰树正在用含苞的花蕾告诉世界,春天快来了……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临近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喜庆却被阴霾掩盖。这一天,热搜榜上明星常客不在,由肆虐于武汉的新型肺炎霸占了整个微博热搜,铺天盖地的消息引起人们纷纷关注的同时也令人们感到惶恐不安。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病毒带着“陌生”和“速度”这两大撒手锏席卷全国,至此,中国地图全部被疫情点亮。更加令人心惊的事实是经过确认,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
期刊
风清气正,春暖花开。  清明节来临,县委办公室的电话机、传真机铃声响个不停,基本没有间断:“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每年清明节都有很多老红军、老将军,或者是亲属子女,还有部队、机关单位、院校学生,都前来祭奠革命先烈。这首经典民歌像是单曲循环播放,从旭日东升唱到晚霞满天。张正任办公室主任后,将这首歌设为电话机和传真机的铃声。每当铃声响起,总让人心潮澎湃,欢庆胜利
期刊
军事文学中的主角类型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大约十七年时间,是中国当代军旅文学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刚刚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元气的作家们,或满怀深情或顺应时代大潮地回忆和记述战争,战争文学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而其塑造的主角形象大多比较相似,即为新生的国家大唱赞歌,成为同一化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们在自己可歌可泣的故事里被提纯、净化、拔高,接近完美,几乎失去了常人的普通和平凡。尽管如
期刊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的厮杀),也是一部战“疫”史(人与疫病的抗争)。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主要的有天花、黑死病、鼠疫、霍乱、疟疾等等。一场大疫病造成的死亡,常常超过战争和饥荒。比如欧洲黑死病,1347年在西西里岛暴发后,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造成2500万欧洲人死亡,此后300多年间,据后世学者估计,约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种瘟疫。再比如1918年发生的“西班牙大流
期刊
2020年12月26日,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造下水50周年,在纪念日到来之际,95岁的黄旭华专门写来祝福语,表达了老一辈核潜艇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黄旭华1926年生于广东汕尾。他远离家乡、荒岛求索,从此深藏功名三十载,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他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
期刊
似乎,我生来就是大山的孩子,记忆中睁开眼眸,我家住在大山深处。  说起生我养我的故土,如果要一一盘点儿时記忆,最让人铭心刻骨的,就是故乡这座名叫稻堆山的大山。  说是一座大山,或许言过其实。皖东南一带多为丘陵地区,即使有山,也难以称之为大山。若是顾名思义,稻堆山也只是象形文字中的一堆稻谷而已,只不过寄托着人们对丰衣足食的一种企盼。身处山洼子里的人家,开门见山出门走山一路喊山:山路山坡山沟,山峦山峰
期刊
这是一条反复在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河流。  此刻,它正远远地看着我在那道叫作“沿黄”的公路上行驶。  它看得见我,而我看不见它。我眼前是群山巍峨,壁立千仞,千姿百态。最初,我以为这是“炎黄”公路。千百年来,这条曾经主宰历史、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河流养育着无数的炎黄子孙。河流西岸串联大秦4市12县的高颜值公路,名为“炎黄”,倒是理所当然。不过,新建公路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面前,不敢铺张扬厉,选择了低
期刊
多年以后,我们是否会回想起2020年的春天。这一年的春节,全国上下,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阴影笼罩,武汉尤甚,这座城市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不复以往的繁闹喧哗。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人自危。这一年的春天,仿佛不会来临。  在疫情发生的前期,武汉人,湖北人,成了“众矢之的”。许多人看见武汉人,就像看见“瘟神”一样,避之不及。我看到网上一个视频,一个武汉人在外地宾馆登记入住,结果被告知不让湖北人入住,
期刊
一  每年的春节,我尽可能赶回老家和亲人团聚。这成了我人生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今年也不例外。  1月19日,对疫情还没意识到严重性时,我已从北京乘高铁安然回到小顺的家中。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嗅觉敏锐的浙江,第一个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不是我要夸浙江好,是浙江真的好!面对疫情,没有措手不及。  在谈“武”色变的当下,别的地区选择拒绝,浙江选择了接纳并相助,让3架有武汉人的国际航班,
期刊
丁一打来电话时,我正在给一群学生讲“傅立叶变换”这个概念,由连续信号变换成离散信号,由时域切换到频域,大部分人估计都听不懂。我对着幻灯片讲我的,他们坐在下面该翻课外书的翻课外书,该翻手机的翻手机。看不惯的东西我都已经慢慢习惯了。  铃声一响,还没容得我把“下课”俩字吐清楚,这帮家伙就从前后两个门争先恐后挤出了教室。  陌生电话号码,连打了四个,肯定不是广告推销,我回拨过去,丁一的声音结结巴巴传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