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Web2.0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分析了Web2.0新技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所面对的信息组织问题、用户控制问题、技术应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微内容组织、扩展性平台的建设、采取多层次的安全策略、行业自律与数字图书馆法规并举、培养新型图书馆学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Web2.0;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1 Web2.0的
相关概念及特征
Web2.0目前没有一个统 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2.0(互联网2.0)的定义是: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从Web1.0到Web2.0其实是互联网本身的升级,从静态的互联网络向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发展。其实,在这一升级过程中还有Web1.5,即动态的互联网络,但却很少被人提及,这一时期是向Web2.0转变的过渡时期。Web1.0提供的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网上冲浪。Web2.0在Web1.0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关于言论、人际网络、个性化的应用服务。它对网络站点进行收集,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成熟的计算平台。Web 2.0的进步性,体现在其对网络以及社会变革的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的深刻反馈之中。Web2.0具有如下特性:
(1)广泛应用新技术:从Web2.0所秉承和应用的技术方面来看,Web2.0包括RIA(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SOA(面向服务架构)和Soeta Web(网络社交)3个方面。相应地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产生,包括Flash、AJAX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以及Feeds、RSS、Mash-Up、WiK-i、Blog、Tag等产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Web2.0最主要的特点。
(2)更加以个人为中心:Web2.0的应用更加以个人为中心,真正让用户体验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读者在网上可以拥有个人的很多永久体验,如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收藏夹、BLOG,订阅自己喜欢的RSS、Feed,发表自己的心情日记、学习体会、学术论文等,还可以在书城向他人推荐图书,可以在商城里购买或订购自己喜欢的图书等。这些都是Web2.0为用户提供的个人服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测到,未来的互联网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注重读者的偏好。
(3)信息交流更具社会性:社会性是Web2.0服务所普遍具有的特征。这不仅指UUzone这类的社交网站,像douban、seehaha等网站也都包含社会性的元素,甚至Bloglines、Rojo等工具性服务也具有订阅Feed、推荐Feed给好友等社会性特征。这是由于Web2.0以人为中心,而人必然会产生社会性的需求。社会性为网站带来更多的用户互动并产生丰富内容,使网站服务的使用价值与吸引力都大为增加。社会性同样也是Web2.0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面临的问题
2.1 中心化的信息组织问题
Web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它的应用降低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门槛,打破了集中式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不再只是那些规模巨大、严格把关的大型机构和门户网站, 般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为网络提供信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这使得信息源开始具有了草根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在Web2.0所提供的开放共享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角落用简便随意的方式将新内容发布到网络上,从信息的消费者变成信息的生产者,这使个人化和去中心化成为Web2.0的显著特征,但同时也使信息的分布在物理上比以往更加分散。正是由于信息源的去中心化、草根化和分散性,信息组织日益显得更为重要,但难度也随之增大。
2.2 多信息流的用户控制问题
在Web2.0环境下,互动式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特色。用户不再只通过简单的浏览和注册来享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Web2.0环境下用户利冈数字图书馆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Web2.0环境下,用户以个体为单位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这种交互信息的行为产生多种多样的信息流。在Web2.0环境下用户是拥有不同浏览权限的用户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以个人为单位的用户同数字图书馆进行微内容的上传与下载,产生信息的双向流动,进而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和维护个人社会网络。以微内容为单位形成的信息流虽然增加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用户信息源的冗余性,无法评测和监督其可靠性。这样的现象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带来了威胁。人们较为熟悉的各个博客系统、百度贴吧、一搜部落、百度知道等带有Web2.0色彩的网站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网民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的技术门槛,但也使垃圾信息和恶意网址有机可乘,泛滥成灾。因此,要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信息的流动(上传和下载)等信息行为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对用户的关系网络及其链接进行控制。对用户的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质量的高低。
2.3 网络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是逐渐融合的过程。首先,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具有滞后性,新的网络技术往往是在IT业已有广泛应用后,才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其次,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缺少后期研发,新的平台建设完成后,数字图书馆所做的只是维护和使用,很少进行研发和升级,再次,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方面的人才也都在大型的企业公司里任职,而现在的图书馆学教育又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技术,导致数字图书馆缺乏相关人才;最后,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具有矛盾性,往往是懂技术的管理人员不懂数字图书馆,懂数字图书馆的又不懂技术,很难实现将新技术快速地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处于人才紧缺和技术研发缓慢的“瓶颈”。
2.4 信息传播的安全问题
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不再是“只读”的,而是“可写”的。用户发布多个信息到服务器,很大程度上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可能。所以说,Web2.0天生具备病毒性传播的特征,而且是借助用户产生的微内容而自我发展并传播的。这种环境下的病毒传播是交叉性的,一旦用户发布的信息具有病毒,传染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后,该服务器发布的信息也就带有了病毒,其他用户再次点击或下载就产生了交叉性的病毒传播。很多博客系统允许用 户自行上传文件,但却没有对这些文件进行最基本的病毒扫描。SNS系统对用户开放了自由编写脚本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订阅RSS。Web2.0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为病毒、木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途径,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2.5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Web2.0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门户,发布自己的信息,拥有自己的读者甚至是订阅者。网络的快速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在网上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予权,否则就构成了侵权行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授权标准来共享这些网络资源,所以对于在网上发布和转载的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采集可能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但由于网络传播作品的广泛性和及时性,许多作者逐渐将自己的原创作品以各种方式投放到网上,以供阅读和使用,使得信息资源传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建立知识共享体系来授权传播知识日益重要。
3 Web2.0环境下数字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
3.1 微内容组织
Web2.0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其特点体现在对微内容的组织上。所谓微内容是指来自于用户的各种数据。这种微内容的普及也必然导致去中心化。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使去中心化的微内容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以便于检索和浏览。微内容的组织不仅对Web页面进行重新组织,而且对其中的微内容进行采集、整理、分类和应用,且可重复使用。通过对微内容的采集、整理和分类,可以实现微内容的聚合、迁移,同时对微内容之间相互引用关系进行维护。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微内容的组织与共享,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上出版发行自己的报纸和图书。
3.2 扩展性平台的建设
(1)容量的可扩展性随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的不断增多,对于存储平台容量和性能的要求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存储平台要有足够的扩展能力,包括主机连接能力的扩展及硬盘容量的增加。同时,存储系统必须具备海量的存储能力,以满足海量信息资源存储的需求。
(2)功能的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功能可扩展性,能够弹性支持系统中的服务器和磁盘模块数量,及时满足新功能应用发展的需要。在网络规划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核心、汇聚和接入等设备扩展的需求,为将来数字图书馆的扩展使用留足余地。
3.3 采取多层次的安全策略
以微内容为基础提供交互信息的数字图书馆,将会涉及诸多管理机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单一的网络安全技术是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需求的。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网络资源本身和在这个网络环境上所提供或者产生的微内容资源两个方面,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安全保障也应该采取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策略。
如上表所示,我们把系统分成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并在各个层面布置安全措施。多层次的系统应该首先是安全、可靠、开放的系统,然后才是实用先进、易于管理的系统。系统的可生存性、系统信息处理的保密性和信息存储的分级性对于系统的安全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从硬件、软件和网络构件、通信介质、布线、电源供给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各个层次的努力,保证系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核心生存能力。
在多层次的安全策略中,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別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如划分VLAN、MAC地址绑定等。通过系统存取的控制方法来加强信息处理的保密性和信息存取的分级。多层次的安全策略要有完善的隐私设置,用户几乎可以对自己的任何微内容进行隐私设置,以保证用户个人的社会化关系和信息的安全性。
3.4 行业自律同数字图书馆法规并举
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Web2.0环境下则更加凸现,至今尚没有成形的模板实现统一管理。笔者认为,除了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防御保护外,还应该将行业自律同数字图书馆法规并举,在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行业自律首先需要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具有保护意识是避免发生侵权行为的关键和基础。其次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合理使用、什么情况下是法定许可以及合法复制与侵权复制的区別等,这样才能敏锐地分析和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从而在数字图书馆行业内形成良好的自律风气,在道德层面上避免侵权行为发生。同时,可以建立一套知识共享体系,邀请著作者参与共享计划,从而避免上传下载和引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然而,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赋予数字图书馆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对信息资源共享化的专有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积极借鉴国际网络知识产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尽快使知识产权制度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5 培养新型图书馆学人才
建设数字化资源、研制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两个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两类人才:一是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知识型”人才,一是偏重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根据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师资优势和学生的个人喜好,有所侧重地培养“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摒弃图书馆学原有的过时课程内容,补充有关新技术课程,努力尊循专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原则,紧紧围绕“使信息有序化”这一主线构建课程理论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化实践教学。另外,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建立图书馆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提高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认知程度,不断缩短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应用速度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Web2.0;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1 Web2.0的
相关概念及特征
Web2.0目前没有一个统 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2.0(互联网2.0)的定义是: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从Web1.0到Web2.0其实是互联网本身的升级,从静态的互联网络向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发展。其实,在这一升级过程中还有Web1.5,即动态的互联网络,但却很少被人提及,这一时期是向Web2.0转变的过渡时期。Web1.0提供的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网上冲浪。Web2.0在Web1.0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关于言论、人际网络、个性化的应用服务。它对网络站点进行收集,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成熟的计算平台。Web 2.0的进步性,体现在其对网络以及社会变革的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的深刻反馈之中。Web2.0具有如下特性:
(1)广泛应用新技术:从Web2.0所秉承和应用的技术方面来看,Web2.0包括RIA(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SOA(面向服务架构)和Soeta Web(网络社交)3个方面。相应地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产生,包括Flash、AJAX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以及Feeds、RSS、Mash-Up、WiK-i、Blog、Tag等产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Web2.0最主要的特点。
(2)更加以个人为中心:Web2.0的应用更加以个人为中心,真正让用户体验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读者在网上可以拥有个人的很多永久体验,如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收藏夹、BLOG,订阅自己喜欢的RSS、Feed,发表自己的心情日记、学习体会、学术论文等,还可以在书城向他人推荐图书,可以在商城里购买或订购自己喜欢的图书等。这些都是Web2.0为用户提供的个人服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测到,未来的互联网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注重读者的偏好。
(3)信息交流更具社会性:社会性是Web2.0服务所普遍具有的特征。这不仅指UUzone这类的社交网站,像douban、seehaha等网站也都包含社会性的元素,甚至Bloglines、Rojo等工具性服务也具有订阅Feed、推荐Feed给好友等社会性特征。这是由于Web2.0以人为中心,而人必然会产生社会性的需求。社会性为网站带来更多的用户互动并产生丰富内容,使网站服务的使用价值与吸引力都大为增加。社会性同样也是Web2.0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面临的问题
2.1 中心化的信息组织问题
Web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它的应用降低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门槛,打破了集中式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不再只是那些规模巨大、严格把关的大型机构和门户网站, 般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为网络提供信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这使得信息源开始具有了草根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在Web2.0所提供的开放共享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角落用简便随意的方式将新内容发布到网络上,从信息的消费者变成信息的生产者,这使个人化和去中心化成为Web2.0的显著特征,但同时也使信息的分布在物理上比以往更加分散。正是由于信息源的去中心化、草根化和分散性,信息组织日益显得更为重要,但难度也随之增大。
2.2 多信息流的用户控制问题
在Web2.0环境下,互动式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特色。用户不再只通过简单的浏览和注册来享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Web2.0环境下用户利冈数字图书馆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Web2.0环境下,用户以个体为单位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这种交互信息的行为产生多种多样的信息流。在Web2.0环境下用户是拥有不同浏览权限的用户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以个人为单位的用户同数字图书馆进行微内容的上传与下载,产生信息的双向流动,进而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和维护个人社会网络。以微内容为单位形成的信息流虽然增加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用户信息源的冗余性,无法评测和监督其可靠性。这样的现象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带来了威胁。人们较为熟悉的各个博客系统、百度贴吧、一搜部落、百度知道等带有Web2.0色彩的网站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网民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的技术门槛,但也使垃圾信息和恶意网址有机可乘,泛滥成灾。因此,要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信息的流动(上传和下载)等信息行为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对用户的关系网络及其链接进行控制。对用户的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质量的高低。
2.3 网络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是逐渐融合的过程。首先,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具有滞后性,新的网络技术往往是在IT业已有广泛应用后,才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其次,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缺少后期研发,新的平台建设完成后,数字图书馆所做的只是维护和使用,很少进行研发和升级,再次,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方面的人才也都在大型的企业公司里任职,而现在的图书馆学教育又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技术,导致数字图书馆缺乏相关人才;最后,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具有矛盾性,往往是懂技术的管理人员不懂数字图书馆,懂数字图书馆的又不懂技术,很难实现将新技术快速地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处于人才紧缺和技术研发缓慢的“瓶颈”。
2.4 信息传播的安全问题
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不再是“只读”的,而是“可写”的。用户发布多个信息到服务器,很大程度上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可能。所以说,Web2.0天生具备病毒性传播的特征,而且是借助用户产生的微内容而自我发展并传播的。这种环境下的病毒传播是交叉性的,一旦用户发布的信息具有病毒,传染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后,该服务器发布的信息也就带有了病毒,其他用户再次点击或下载就产生了交叉性的病毒传播。很多博客系统允许用 户自行上传文件,但却没有对这些文件进行最基本的病毒扫描。SNS系统对用户开放了自由编写脚本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订阅RSS。Web2.0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为病毒、木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途径,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2.5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Web2.0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门户,发布自己的信息,拥有自己的读者甚至是订阅者。网络的快速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在网上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予权,否则就构成了侵权行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授权标准来共享这些网络资源,所以对于在网上发布和转载的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采集可能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但由于网络传播作品的广泛性和及时性,许多作者逐渐将自己的原创作品以各种方式投放到网上,以供阅读和使用,使得信息资源传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建立知识共享体系来授权传播知识日益重要。
3 Web2.0环境下数字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
3.1 微内容组织
Web2.0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其特点体现在对微内容的组织上。所谓微内容是指来自于用户的各种数据。这种微内容的普及也必然导致去中心化。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使去中心化的微内容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以便于检索和浏览。微内容的组织不仅对Web页面进行重新组织,而且对其中的微内容进行采集、整理、分类和应用,且可重复使用。通过对微内容的采集、整理和分类,可以实现微内容的聚合、迁移,同时对微内容之间相互引用关系进行维护。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微内容的组织与共享,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上出版发行自己的报纸和图书。
3.2 扩展性平台的建设
(1)容量的可扩展性随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的不断增多,对于存储平台容量和性能的要求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存储平台要有足够的扩展能力,包括主机连接能力的扩展及硬盘容量的增加。同时,存储系统必须具备海量的存储能力,以满足海量信息资源存储的需求。
(2)功能的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功能可扩展性,能够弹性支持系统中的服务器和磁盘模块数量,及时满足新功能应用发展的需要。在网络规划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核心、汇聚和接入等设备扩展的需求,为将来数字图书馆的扩展使用留足余地。
3.3 采取多层次的安全策略
以微内容为基础提供交互信息的数字图书馆,将会涉及诸多管理机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单一的网络安全技术是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需求的。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网络资源本身和在这个网络环境上所提供或者产生的微内容资源两个方面,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安全保障也应该采取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策略。
如上表所示,我们把系统分成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并在各个层面布置安全措施。多层次的系统应该首先是安全、可靠、开放的系统,然后才是实用先进、易于管理的系统。系统的可生存性、系统信息处理的保密性和信息存储的分级性对于系统的安全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从硬件、软件和网络构件、通信介质、布线、电源供给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各个层次的努力,保证系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核心生存能力。
在多层次的安全策略中,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別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如划分VLAN、MAC地址绑定等。通过系统存取的控制方法来加强信息处理的保密性和信息存取的分级。多层次的安全策略要有完善的隐私设置,用户几乎可以对自己的任何微内容进行隐私设置,以保证用户个人的社会化关系和信息的安全性。
3.4 行业自律同数字图书馆法规并举
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Web2.0环境下则更加凸现,至今尚没有成形的模板实现统一管理。笔者认为,除了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防御保护外,还应该将行业自律同数字图书馆法规并举,在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行业自律首先需要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具有保护意识是避免发生侵权行为的关键和基础。其次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合理使用、什么情况下是法定许可以及合法复制与侵权复制的区別等,这样才能敏锐地分析和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从而在数字图书馆行业内形成良好的自律风气,在道德层面上避免侵权行为发生。同时,可以建立一套知识共享体系,邀请著作者参与共享计划,从而避免上传下载和引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然而,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赋予数字图书馆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对信息资源共享化的专有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积极借鉴国际网络知识产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尽快使知识产权制度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5 培养新型图书馆学人才
建设数字化资源、研制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两个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两类人才:一是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知识型”人才,一是偏重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根据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师资优势和学生的个人喜好,有所侧重地培养“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摒弃图书馆学原有的过时课程内容,补充有关新技术课程,努力尊循专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原则,紧紧围绕“使信息有序化”这一主线构建课程理论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化实践教学。另外,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建立图书馆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提高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认知程度,不断缩短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应用速度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