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年来,我努力尝试着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变革,尽量注重多样化、个性化、思维化和生活化,力求既忠实于教学要求,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又能使他们在完成作业中具有愉悦的心理体验,以提高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爱上做作业。
一、依“标”扣“本”,设计基础性作业
学习了古诗《绝句》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绝句》;(2)《绝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说一说,画一画;(3)课后搜集作者杜甫的其他佳作,比较异同,练习诵读。(4)找一找其他有名的写景诗句,品读体会。
在这几项工作业中,(1)是对课文的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是说话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3)与(4)项作业则是期望学生由此及彼,迁移学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形式。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能高效地完成某项作业而信心倍增,为自己能多完成几项作业而欢欣雀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开发潜能,设计拓展型作业
1.当编导
以往的教学中,作业设计几乎是教师全盘包办,由此也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我一改以往的惯例,让学生自己编写出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尝试当编导的滋味。从学生们设计的《小镇的早晨》作业来看,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的有: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举行一次朗诵比赛。
(2)把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字、词、句、段摘抄下来。
(3)当导游,为前来小镇旅游的客人介绍“小镇的早晨”。
(4)大家都来画“小镇的早晨”,并在班上举行专题画展。
(5)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校园的早晨”。
……
学生在“当编导”中,投入了热情、激情,也迸发了智慧。因为是自己设计的,因此完成的兴趣会更浓厚,从而更好地巩固课文,提高了作业质量。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2.逛“超市”
“超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自选所需”。近年来,我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完成,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如,教学《狼和鹿》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段落,抄写生字词,并用“居然”造句。
(2)复述课文内容,并简要地说明“狼、鹿、森林”三者的关系。
(3)学习课文之后,请你谈谈对“生物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能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并写下来。
很显然,这三个作业题一个比一个难度大,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同时教师还可以相机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问题发起挑战,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增长才干,设计操作型作业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绘画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形象、直观地促进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习了课文《荷花》,我让学生根据文章画一幅“莲叶荷花图”,再现夏日荷塘的美丽风光。
2.实践
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课文的科学性。
3.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完成一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展示自我,设计创编型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尝试创编型作业。
1.采集
如教完《天安门广场》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等,以此加深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通过这样的作业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考察
考察就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
如在麦收时节,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都被一股浓浓的烟雾笼罩着。烟雾哪里来——农田焚烧秸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以“关注秸秆”为专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成立学习小组,然后指导学生走向村头,走到田间,观察了解焚烧秸秆现象;走进农民询问焚烧秸秆的原因;去社区居委会了解有关禁止焚烧秸秆的法令法规;看电视、读书报搜集资料,并对焚烧秸秆作深层思考。最后让学生整理学习所得,有的写成记叙文,有的写成日记,有的写成小论文,有的剪贴成图片,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用心探索后设计出的语文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独特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
一、依“标”扣“本”,设计基础性作业
学习了古诗《绝句》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绝句》;(2)《绝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说一说,画一画;(3)课后搜集作者杜甫的其他佳作,比较异同,练习诵读。(4)找一找其他有名的写景诗句,品读体会。
在这几项工作业中,(1)是对课文的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是说话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3)与(4)项作业则是期望学生由此及彼,迁移学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形式。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能高效地完成某项作业而信心倍增,为自己能多完成几项作业而欢欣雀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开发潜能,设计拓展型作业
1.当编导
以往的教学中,作业设计几乎是教师全盘包办,由此也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我一改以往的惯例,让学生自己编写出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尝试当编导的滋味。从学生们设计的《小镇的早晨》作业来看,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的有: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举行一次朗诵比赛。
(2)把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字、词、句、段摘抄下来。
(3)当导游,为前来小镇旅游的客人介绍“小镇的早晨”。
(4)大家都来画“小镇的早晨”,并在班上举行专题画展。
(5)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校园的早晨”。
……
学生在“当编导”中,投入了热情、激情,也迸发了智慧。因为是自己设计的,因此完成的兴趣会更浓厚,从而更好地巩固课文,提高了作业质量。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2.逛“超市”
“超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自选所需”。近年来,我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完成,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如,教学《狼和鹿》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段落,抄写生字词,并用“居然”造句。
(2)复述课文内容,并简要地说明“狼、鹿、森林”三者的关系。
(3)学习课文之后,请你谈谈对“生物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能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并写下来。
很显然,这三个作业题一个比一个难度大,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同时教师还可以相机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问题发起挑战,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增长才干,设计操作型作业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绘画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形象、直观地促进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习了课文《荷花》,我让学生根据文章画一幅“莲叶荷花图”,再现夏日荷塘的美丽风光。
2.实践
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课文的科学性。
3.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完成一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展示自我,设计创编型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尝试创编型作业。
1.采集
如教完《天安门广场》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等,以此加深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通过这样的作业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考察
考察就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
如在麦收时节,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都被一股浓浓的烟雾笼罩着。烟雾哪里来——农田焚烧秸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以“关注秸秆”为专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成立学习小组,然后指导学生走向村头,走到田间,观察了解焚烧秸秆现象;走进农民询问焚烧秸秆的原因;去社区居委会了解有关禁止焚烧秸秆的法令法规;看电视、读书报搜集资料,并对焚烧秸秆作深层思考。最后让学生整理学习所得,有的写成记叙文,有的写成日记,有的写成小论文,有的剪贴成图片,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用心探索后设计出的语文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独特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