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中,题材的拓展,使其愈发多元化,其中所彰显的智慧与思想也更加迷人。世界大同与民族独立精神的碰撞,也让画家们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扬弃与吸收中,逐渐找到了认识自然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心境。
戴振宇先生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从他身兼作家与画家双职衔的身份中便能找到线索。多年的文学修养结合勤奋的绘画实践,奠定了戴振宇一生艺术思想观的基础。他恪守着传统文人所尊重的一切,心游于传统和现代、古人与今人之间,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进行着体悟,并逐渐形成了明净闲雅、如诗如画、意境深邃、生机勃发的艺术风格。
对城市山水的拓展
第一次看到戴振宇先生的画,是在他的艺术官网上。在这个网络艺术展厅中,淡淡的墨色充斥着眼球,几乎没有其他色彩。而将一幅幅作品打开,我发现了别样的景致。迎面而来的《紫气东来》、《再创辉煌》,以及百米长卷《永定河胜景图》等山水画不同以往,在远山与近树之间的,不是飞鸟流云,而是现代化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
其实以城市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有着渊源的历史,但是它在传统绘画中一直没有确定的位置。有时属于人物画,有时归附于山水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使中国画中的城市山水成为新课题,中国画也从以往的多画山林隐逸而较少切入现实生活的传统习惯中逐渐走出来,丰富了水墨创作的发展。
以振宇先生的《再创辉煌》为例,古柏与作为六朝帝王宫殿的故宫为近景,中央电视塔等现当代建筑与连绵的山脉为远景,时空交错,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也独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展现了对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幅作品也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国画大展”中获得了二等奖。
百米长卷《永定河胜景图》也表述了自然与城市的合而为一。这幅画是戴振宇先生与赵景岩、王林合作的作品,画家们在创作长卷小样的时候,就决定画面上除了传统中国山水画手法描摹自然美景外,还要用当代“城市山水”实验笔法勾画官厅水库、卢沟桥、宛平古城、园博园以及两岸的当代城市景观。
城市山水画在整个美术界都是比较少见的。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很难入画,市面中所少见的一些作品,也少有成功之作。而戴振宇先生的作品,几乎可以看作城市山水画的代表。
美术与文学之间的抉择
对山水画的研习,其实是在戴振宇先生创作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最初,戴振宇是以工笔花鸟步入画坛的。
戴振宇自幼酷爱丹青,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画家被下放到农村,戴振宇因绘画天赋超群,于是与这些艺术家们一起做宣传,画了许多宣传画。那段经历,为戴振宇奠定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到1982年,戴振宇创作的《硕果枝头话太平》成功入选北京美术作品展。
而戴振宇绘画技艺的突飞猛进并没有使戴振宇进入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期,相反,由于戴振宇的文学创作小有成就,他曾一度放弃了绘画。
那时,戴振宇有一个心结,他觉得画家都是科班出身的,他既没有在美院的学习经历,又没有师父,总觉得自己“不够格”。而当作家却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于是他放弃了画画,将全部经历转移到文学创作当中。
从1982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内,戴振宇几乎没有碰画笔,这段时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发期。他的独具影响的作品,包括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合作),电影文学剧本《卢沟晓月》,报告文学《新星冉冉映画坛》,童话集《老松树下的地穴王国》、《神秘的旅客》、《爱祖国的故事》、《极乐城历险记》等作品,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直到今天,戴振宇曾陆续出版长篇小说、科幻和童话作品18部,达350余万字。
虽然这几年戴振宇没有什么美术作品,但他的心却没有从美术上彻底转移。他经常远赴各地参加不同类型的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笔会、座谈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戴振宇开拓了眼界,祖国大地的大山大水更加让他向往。而且那段时期戴振宇由于工作原因,还经常接触艺术家,心中的美术梦便再次被唤醒。
1975年,戴振宇有幸结识了中国美术馆业务组组长季世长先生。季世长先生文化学养深厚,并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入的研究。戴振宇遂拜季世长先生为师,学习工笔花鸟。在季世长先生的言传身教中,戴振宇不断揣摩古人所遗留下来的思想精粹,传统的风格图式和笔墨技法使他心动、迷恋,那段学习经历使他受益匪浅,工笔花鸟技艺日渐长进。
多年的文学修养结合勤奋的绘画实践,奠定了戴振宇一生艺术思想观的基础,表现在作品中的山水林泉、花草生灵则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处处透露出身在红尘、心游物外的审美精神与思想境界。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使他的作品有别于传统概念中的山水,不再是荒寒、寂寥、无病呻吟的文人游戏笔墨之作。
从工笔花鸟到写意山水
“写作+画画”,基本是戴振宇工作和生活的简要概括。忙碌的快速的生活节奏,使戴振宇不得不将起初的工笔转到写意上。在不断接触大山大水的过程中,戴振宇也从专注于花鸟画创作的习惯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写意山水的尝试。
戴振宇第一次尝试写意山水,是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采风后的创作结晶。当作品画成后,无意间被著名画家杨达林看到,得到颇多赞许,增加了戴振宇创作山水画的信心。从此之后,戴振宇确定了以山水为主的探索取向和创作主题。
从戴振宇的作品中,很容易便能看出他有良好的工笔画的基础。甚至一些作品还是花鸟画与山水画的结合之作,如《古风春韵》、《老屋春晓》、《事事如意》等。
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语言、表现功力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及立场。戴振宇笔下的山水恰若蒙上了一层理想梦幻主义的色彩,对意境的深入追求使他的作品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传递着无限的可能性,他所创造的山水境界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使观者在一次次的品味中,在诗意和自然天籁的山水氛围内,达到了理想的精神返乡。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美术创作,戴振宇之所以有所成就,并非来源于他独有的艺术天赋。戴振宇认为,人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就是勤奋。
早期,戴振宇认为,一些画家,或者是作家,他们功成名就的大部分因素是,在个人拥有高超的技艺水平的基础上,他们都遇到并抓住了好的机遇。但是在2012年6月末的一次中国美协活动中,戴振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2012年6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带队的由19人组成的画家团进行集体采风活动,其中就有戴振宇。那一周的采风让戴振宇感触颇深。
“刘大为是中国美协主席,而整个采风过程中,他创作的作品最多,质量最高,全程中,他几乎没有休息。”戴振宇说,“开始我们在河上乘船,文工团的演员们穿上古代的衣服表演,表演非常精彩。大家都在拍照、看景,只有刘大为在画画;一天下雨,我们被截在了饭堂,大家都无聊地等待雨停,只有刘大为在画画;后来我们到了露天煤矿,大家都不知道画什么,既没有优美的风景,又没有突出的人物,大家都无聊地休息,而刘大为还在画。那一周,刘大为一共画了二十多幅画,而且多数作品都是较为完整的,并不是简单的速写。而我,只画了三五幅,更有一些画家只是拍了许多素材,几乎没有画。”
那一次采风活动,让戴振宇深省。平日里,戴振宇在友人眼中已经是较为勤奋的了,但与刘大为相比,却微不足道。“刘大为已经到了中国美协主席的位置,他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但他还是那么敬业,那么勤奋,这是一种境界。”戴振宇由衷地佩服。
虽然在此之前,戴振宇倾尽所有,将他所有的精力和能量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上,但他仍然觉得不够。最近的一年,戴振宇愈加勤奋。近日,戴振宇先生去了多地采风,记者看到他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大中午的,朋友们都睡得很香,我还在画画呢。画家有时并不潇洒,或是很不潇洒!”这种心声的流露,应该是对“勤奋”二字最好的诠释。
戴振宇先生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从他身兼作家与画家双职衔的身份中便能找到线索。多年的文学修养结合勤奋的绘画实践,奠定了戴振宇一生艺术思想观的基础。他恪守着传统文人所尊重的一切,心游于传统和现代、古人与今人之间,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进行着体悟,并逐渐形成了明净闲雅、如诗如画、意境深邃、生机勃发的艺术风格。
对城市山水的拓展
第一次看到戴振宇先生的画,是在他的艺术官网上。在这个网络艺术展厅中,淡淡的墨色充斥着眼球,几乎没有其他色彩。而将一幅幅作品打开,我发现了别样的景致。迎面而来的《紫气东来》、《再创辉煌》,以及百米长卷《永定河胜景图》等山水画不同以往,在远山与近树之间的,不是飞鸟流云,而是现代化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
其实以城市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有着渊源的历史,但是它在传统绘画中一直没有确定的位置。有时属于人物画,有时归附于山水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使中国画中的城市山水成为新课题,中国画也从以往的多画山林隐逸而较少切入现实生活的传统习惯中逐渐走出来,丰富了水墨创作的发展。
以振宇先生的《再创辉煌》为例,古柏与作为六朝帝王宫殿的故宫为近景,中央电视塔等现当代建筑与连绵的山脉为远景,时空交错,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也独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展现了对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幅作品也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国画大展”中获得了二等奖。
百米长卷《永定河胜景图》也表述了自然与城市的合而为一。这幅画是戴振宇先生与赵景岩、王林合作的作品,画家们在创作长卷小样的时候,就决定画面上除了传统中国山水画手法描摹自然美景外,还要用当代“城市山水”实验笔法勾画官厅水库、卢沟桥、宛平古城、园博园以及两岸的当代城市景观。
城市山水画在整个美术界都是比较少见的。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很难入画,市面中所少见的一些作品,也少有成功之作。而戴振宇先生的作品,几乎可以看作城市山水画的代表。
美术与文学之间的抉择
对山水画的研习,其实是在戴振宇先生创作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最初,戴振宇是以工笔花鸟步入画坛的。
戴振宇自幼酷爱丹青,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画家被下放到农村,戴振宇因绘画天赋超群,于是与这些艺术家们一起做宣传,画了许多宣传画。那段经历,为戴振宇奠定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到1982年,戴振宇创作的《硕果枝头话太平》成功入选北京美术作品展。
而戴振宇绘画技艺的突飞猛进并没有使戴振宇进入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期,相反,由于戴振宇的文学创作小有成就,他曾一度放弃了绘画。
那时,戴振宇有一个心结,他觉得画家都是科班出身的,他既没有在美院的学习经历,又没有师父,总觉得自己“不够格”。而当作家却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于是他放弃了画画,将全部经历转移到文学创作当中。
从1982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内,戴振宇几乎没有碰画笔,这段时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发期。他的独具影响的作品,包括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合作),电影文学剧本《卢沟晓月》,报告文学《新星冉冉映画坛》,童话集《老松树下的地穴王国》、《神秘的旅客》、《爱祖国的故事》、《极乐城历险记》等作品,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直到今天,戴振宇曾陆续出版长篇小说、科幻和童话作品18部,达350余万字。
虽然这几年戴振宇没有什么美术作品,但他的心却没有从美术上彻底转移。他经常远赴各地参加不同类型的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笔会、座谈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戴振宇开拓了眼界,祖国大地的大山大水更加让他向往。而且那段时期戴振宇由于工作原因,还经常接触艺术家,心中的美术梦便再次被唤醒。
1975年,戴振宇有幸结识了中国美术馆业务组组长季世长先生。季世长先生文化学养深厚,并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入的研究。戴振宇遂拜季世长先生为师,学习工笔花鸟。在季世长先生的言传身教中,戴振宇不断揣摩古人所遗留下来的思想精粹,传统的风格图式和笔墨技法使他心动、迷恋,那段学习经历使他受益匪浅,工笔花鸟技艺日渐长进。
多年的文学修养结合勤奋的绘画实践,奠定了戴振宇一生艺术思想观的基础,表现在作品中的山水林泉、花草生灵则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处处透露出身在红尘、心游物外的审美精神与思想境界。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使他的作品有别于传统概念中的山水,不再是荒寒、寂寥、无病呻吟的文人游戏笔墨之作。
从工笔花鸟到写意山水
“写作+画画”,基本是戴振宇工作和生活的简要概括。忙碌的快速的生活节奏,使戴振宇不得不将起初的工笔转到写意上。在不断接触大山大水的过程中,戴振宇也从专注于花鸟画创作的习惯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写意山水的尝试。
戴振宇第一次尝试写意山水,是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采风后的创作结晶。当作品画成后,无意间被著名画家杨达林看到,得到颇多赞许,增加了戴振宇创作山水画的信心。从此之后,戴振宇确定了以山水为主的探索取向和创作主题。
从戴振宇的作品中,很容易便能看出他有良好的工笔画的基础。甚至一些作品还是花鸟画与山水画的结合之作,如《古风春韵》、《老屋春晓》、《事事如意》等。
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语言、表现功力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及立场。戴振宇笔下的山水恰若蒙上了一层理想梦幻主义的色彩,对意境的深入追求使他的作品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传递着无限的可能性,他所创造的山水境界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使观者在一次次的品味中,在诗意和自然天籁的山水氛围内,达到了理想的精神返乡。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美术创作,戴振宇之所以有所成就,并非来源于他独有的艺术天赋。戴振宇认为,人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就是勤奋。
早期,戴振宇认为,一些画家,或者是作家,他们功成名就的大部分因素是,在个人拥有高超的技艺水平的基础上,他们都遇到并抓住了好的机遇。但是在2012年6月末的一次中国美协活动中,戴振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2012年6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带队的由19人组成的画家团进行集体采风活动,其中就有戴振宇。那一周的采风让戴振宇感触颇深。
“刘大为是中国美协主席,而整个采风过程中,他创作的作品最多,质量最高,全程中,他几乎没有休息。”戴振宇说,“开始我们在河上乘船,文工团的演员们穿上古代的衣服表演,表演非常精彩。大家都在拍照、看景,只有刘大为在画画;一天下雨,我们被截在了饭堂,大家都无聊地等待雨停,只有刘大为在画画;后来我们到了露天煤矿,大家都不知道画什么,既没有优美的风景,又没有突出的人物,大家都无聊地休息,而刘大为还在画。那一周,刘大为一共画了二十多幅画,而且多数作品都是较为完整的,并不是简单的速写。而我,只画了三五幅,更有一些画家只是拍了许多素材,几乎没有画。”
那一次采风活动,让戴振宇深省。平日里,戴振宇在友人眼中已经是较为勤奋的了,但与刘大为相比,却微不足道。“刘大为已经到了中国美协主席的位置,他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但他还是那么敬业,那么勤奋,这是一种境界。”戴振宇由衷地佩服。
虽然在此之前,戴振宇倾尽所有,将他所有的精力和能量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上,但他仍然觉得不够。最近的一年,戴振宇愈加勤奋。近日,戴振宇先生去了多地采风,记者看到他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大中午的,朋友们都睡得很香,我还在画画呢。画家有时并不潇洒,或是很不潇洒!”这种心声的流露,应该是对“勤奋”二字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