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只凭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了。教学是一门讲究艺术的科学,它只要靠时间,更要靠高超的技艺。在目前有限的教学设备条件下,“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无疑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常态课堂; 效率; 异常效应; 减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探索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改进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与学理应是一件愉快、有益、激发人们兴趣,引导人们乐于参与的活动。师生们靠拼时间、拼负荷、拼强度、拼毅力甚至拼身体的教与学现状,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师生们的心理、生理健康,不能再加重负担了!这与教育的本真不符,与孩子成长的氛围不符。必须探索小学教与学的新途径、新要求、新举措。
如何改变目前的教与学现状,让师生们愉快高效地教与学呢?比较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
1 什么是常态课堂
简言之,常态课堂就是指在学校常态下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常态课堂教学,综合小学课堂特点,起码要做到以下“九有”:
(1)心中始终有学生。从备课开始,仅仅是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心中时时想到即将面对的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可以达到的难度、高度、深度,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和依据。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状况、进展过程,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达不到最優化。课后对学生练习的布置和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否则,达不到训练效果,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会诱发学生间相互抄袭作业等不良学习情况发生。有些教师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和提出要求,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一句空话。
(2)脑中经常有课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变化就更大。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时,必须脑中经常有课标,否则容易造成内容选择、讲授安排等失误,致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或低效。已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更应注意这一点,不能在自己喜欢、有特长和爱好,但已不属于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上过多地花时间去讲解、去训练、去挖掘,以免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3)眼中关注有变化。现在许多学校强调集体备课,这无疑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现成的集体备课案,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阶段去实施,教师都必须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死守现成的个人教案或集体备课教案,机械地、呆板地进行教学。
(4)口中讲解有教材。在日常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精心准备了教案,但讲解时却将课本弃之一边,结果是,许多学生对课本的使用价值认识不足,认为课本没有什么看头,对课本中的概念、方法掌握的模棱两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不对,教材的作用退化成做课后作业时的习题集。其实,指导学生看书,特别是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现有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现有教材经过反复修改、审定,是各种教学参考书籍中的精品,是各科知识理论体系的依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指导学生去主动阅读,不必板书抄写(防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必要浪费),课堂教学中能用教材语言精确表达的,不用自己的口语表达,是教材中问题延伸、拓宽的内容和方法,要及时回归课本,巧妙使用课本。课本运用得当,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提供机遇。
(5)手中学教有方法。教无定法,教应有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更应讲究学习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大大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展示方法、传授途径、时间效率,教师要乐于接受新知识,乐于掌握使用新技术,乐于在教与学的方法和途径上创新。为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在突破知识的难点、重点时,教师应探索针对学生实际的特别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指导,有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不要责怪学生理解不了,关键是您的方法是否对这样的学生有特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才能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
(6)课内确保有练评。有些课堂教学,看起来非常圆满,教师认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学生理应掌握,但一阶段时间以后的评估结果、实际效果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所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训练、评估,是出现此类情况的关键原因。有些内容学生当堂课上好像掌握了,时间不久又会迅速遗忘,必须经常巩固和练评。为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能让学生牢牢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训练、评估、反馈和巩固,根据评估的情况反馈,有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安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不能指望在后面的补习时再去“炒冷饭”。
(7)课外指导有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部分教师个人素质很高,课堂教学也非常优秀,但班级教学的实际结果却常常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少了课外对学生具体指导和严格要求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如果缺少教师对课外的指导和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看起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很少及时去复习和巩固,部分学生的课外学习,就可能会感到无事可做或在要求较严学科、自己喜爱的学科上过多地花时间和精力,造成有的学科只在课堂教学时才接触的现象,一段时间后,这样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科,依据“木桶理论”分析,必然影响这类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益。
另外,指导学生课外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逐渐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事,理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特别关注。 (8)学练过程有归纳。许多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好像掌握的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多的遗忘,这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上早有依据。看起来已掌握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很快就有了陌生感或仅仅是似曾相识,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学习,只会跟着老师走,自己不注意及时地整理和归纳,就像农民收获农产品,收获后没有及时地分类存入仓库,而是让收获的农产品在野外裸放,日晒雨淋,这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损坏和丢失。因此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有条理地存入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仓库”,使之能牢固掌握、举一反三。
(9)讲授之后有反思。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以后,一定要养成课堂教学后及时反思的好习惯。事实证明,经常在课堂教学以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能够很快地提高。曾有学者说过,只教书不反思,很难有独特的见解,多年教学后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养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的习惯,一段时间后,这样的老师,就会在某些知识领域和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就有可能成为教有所长的学者和专家。学生如果能在教师指导下,经常养成一种学习、思考、反思、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学习的效益就能事半功倍。因此说,教学相长,关键是在师生教与学以后,学会经常地反思。反思让人避免重复失误,反思使人进步,反思让人提高,经常反思必有收获。
2 用常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提高效率与减负担,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只要考试制度、评价和选拔的形式存在,各种竞争就必然存在。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法规限制,加班加点必然会是学校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迎考、备考的办法。勤奋刻苦是中华传统美德,小学生理应发扬光大,但凡事应该有一个度,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能带给孩子们愉快向上的心情,不能形成乐学会学的氛围,不能创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甚至还带给了孩子们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这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觉得每一节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高效益,必须做到:起点低、切入准、训练实、容量大、手段新、方法巧、反馈快、效率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就可以减少占用学生的其它时间去加班加点。如果我们的每节课堂教学都非常实在,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学,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在科学用脑的环境中,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效率,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化、最优化,我们完全可以将轻松还给学生,完全可以在正常的体育锻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全面发展。当我们帮助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后,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氛围中,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完全可能迅速地成長。
“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是一件利在当前,功在今后、对师生和社会都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可以始于足下的事,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追求。
【关键词】常态课堂; 效率; 异常效应; 减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探索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改进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与学理应是一件愉快、有益、激发人们兴趣,引导人们乐于参与的活动。师生们靠拼时间、拼负荷、拼强度、拼毅力甚至拼身体的教与学现状,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师生们的心理、生理健康,不能再加重负担了!这与教育的本真不符,与孩子成长的氛围不符。必须探索小学教与学的新途径、新要求、新举措。
如何改变目前的教与学现状,让师生们愉快高效地教与学呢?比较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
1 什么是常态课堂
简言之,常态课堂就是指在学校常态下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常态课堂教学,综合小学课堂特点,起码要做到以下“九有”:
(1)心中始终有学生。从备课开始,仅仅是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心中时时想到即将面对的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可以达到的难度、高度、深度,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和依据。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状况、进展过程,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达不到最優化。课后对学生练习的布置和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否则,达不到训练效果,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会诱发学生间相互抄袭作业等不良学习情况发生。有些教师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和提出要求,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一句空话。
(2)脑中经常有课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变化就更大。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时,必须脑中经常有课标,否则容易造成内容选择、讲授安排等失误,致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或低效。已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更应注意这一点,不能在自己喜欢、有特长和爱好,但已不属于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上过多地花时间去讲解、去训练、去挖掘,以免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3)眼中关注有变化。现在许多学校强调集体备课,这无疑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现成的集体备课案,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阶段去实施,教师都必须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死守现成的个人教案或集体备课教案,机械地、呆板地进行教学。
(4)口中讲解有教材。在日常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精心准备了教案,但讲解时却将课本弃之一边,结果是,许多学生对课本的使用价值认识不足,认为课本没有什么看头,对课本中的概念、方法掌握的模棱两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不对,教材的作用退化成做课后作业时的习题集。其实,指导学生看书,特别是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现有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现有教材经过反复修改、审定,是各种教学参考书籍中的精品,是各科知识理论体系的依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指导学生去主动阅读,不必板书抄写(防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必要浪费),课堂教学中能用教材语言精确表达的,不用自己的口语表达,是教材中问题延伸、拓宽的内容和方法,要及时回归课本,巧妙使用课本。课本运用得当,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提供机遇。
(5)手中学教有方法。教无定法,教应有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更应讲究学习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大大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展示方法、传授途径、时间效率,教师要乐于接受新知识,乐于掌握使用新技术,乐于在教与学的方法和途径上创新。为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在突破知识的难点、重点时,教师应探索针对学生实际的特别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指导,有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不要责怪学生理解不了,关键是您的方法是否对这样的学生有特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才能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
(6)课内确保有练评。有些课堂教学,看起来非常圆满,教师认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学生理应掌握,但一阶段时间以后的评估结果、实际效果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所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训练、评估,是出现此类情况的关键原因。有些内容学生当堂课上好像掌握了,时间不久又会迅速遗忘,必须经常巩固和练评。为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能让学生牢牢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训练、评估、反馈和巩固,根据评估的情况反馈,有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安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不能指望在后面的补习时再去“炒冷饭”。
(7)课外指导有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部分教师个人素质很高,课堂教学也非常优秀,但班级教学的实际结果却常常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少了课外对学生具体指导和严格要求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如果缺少教师对课外的指导和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看起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很少及时去复习和巩固,部分学生的课外学习,就可能会感到无事可做或在要求较严学科、自己喜爱的学科上过多地花时间和精力,造成有的学科只在课堂教学时才接触的现象,一段时间后,这样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科,依据“木桶理论”分析,必然影响这类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益。
另外,指导学生课外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逐渐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事,理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特别关注。 (8)学练过程有归纳。许多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好像掌握的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多的遗忘,这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上早有依据。看起来已掌握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很快就有了陌生感或仅仅是似曾相识,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学习,只会跟着老师走,自己不注意及时地整理和归纳,就像农民收获农产品,收获后没有及时地分类存入仓库,而是让收获的农产品在野外裸放,日晒雨淋,这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损坏和丢失。因此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有条理地存入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仓库”,使之能牢固掌握、举一反三。
(9)讲授之后有反思。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以后,一定要养成课堂教学后及时反思的好习惯。事实证明,经常在课堂教学以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能够很快地提高。曾有学者说过,只教书不反思,很难有独特的见解,多年教学后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养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的习惯,一段时间后,这样的老师,就会在某些知识领域和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就有可能成为教有所长的学者和专家。学生如果能在教师指导下,经常养成一种学习、思考、反思、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学习的效益就能事半功倍。因此说,教学相长,关键是在师生教与学以后,学会经常地反思。反思让人避免重复失误,反思使人进步,反思让人提高,经常反思必有收获。
2 用常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提高效率与减负担,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只要考试制度、评价和选拔的形式存在,各种竞争就必然存在。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法规限制,加班加点必然会是学校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迎考、备考的办法。勤奋刻苦是中华传统美德,小学生理应发扬光大,但凡事应该有一个度,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能带给孩子们愉快向上的心情,不能形成乐学会学的氛围,不能创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甚至还带给了孩子们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这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觉得每一节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高效益,必须做到:起点低、切入准、训练实、容量大、手段新、方法巧、反馈快、效率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就可以减少占用学生的其它时间去加班加点。如果我们的每节课堂教学都非常实在,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学,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在科学用脑的环境中,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效率,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化、最优化,我们完全可以将轻松还给学生,完全可以在正常的体育锻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全面发展。当我们帮助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后,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氛围中,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完全可能迅速地成長。
“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是一件利在当前,功在今后、对师生和社会都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可以始于足下的事,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