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如现在的微博、微信都成了人们资源共享和联系的纽带。中专院校的学生要想真正学好计算机,必须扎实掌握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为此,《全国计算机一级B教程》这门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并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常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与应用。那么,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怎么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呢?下面是笔者多年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离不开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想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最初的根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我开始教学的思考。我在教学《全国计算机一级B教程》这门课时,根据本科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把电脑拆开让学生去看、去摸、去动手安装;学习word时,让学生以汉字录入为主;学习excel连接时,从学生的座位表、成绩表、值日表等入手开始学习;还有网络的学习,先从电子邮件的发送开始学习……这些都很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观到理论
任何理论,都是前人在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经验的积累。首先,说说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先从网上下载所有有关计算机组成的图片,如主板、硬盘、CPU、内存条、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再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把它们用课件完整的连接起来,使学生从计算机起源、发展到内部的构成有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把学校机房闲置不用的机器打开,让学生直接面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电脑硬件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可把它分为三步来讲解:第一步,介绍主机箱,它是整个硬件的核心。可向学生展示主板并指明CPU、内存、其他插件与主板的连接情况,特别是其中的外存,如优盘、硬盘和光盘等,告诉学生它们的功能和材料、容量的区别及在什么时候运用最合理。第二步,介绍输入、输出设备,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设备,如绘图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都是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第三步,通过以上感知的认识,问学生:“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需要它完成某个任务,需要哪些硬件设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以上方面,让学生从感观的认识到理性的思考,对于加深计算机基础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提问式学习
对于word这部分内容,因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课上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如学习word表格时,教师可先这样提问:“大家想想,和我们学习、生活有关的需要做哪些表格?这些表格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演示学生常见的一些表格,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它们运用了表格的哪些功能,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学。又如,我在讲解word2000格式设定时,先设计好一份文档,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将页眉、页脚、不同的底纹效果等都设置好,再把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部都加上,然后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看出同一知识点中的不同,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很快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更能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四、精心讲解,充分练习
计算机与别的科目有所不同,它除了需要教师的讲解外,还需要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好计算机这门课。所以,我在讲解一部分知识点后,会将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练习,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知识点。以EXCEL的学习为例,教师只讲解这个函数的意义、作用和它的结构,然后通过上机练习,让学生感同身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可通过一些实践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和上机练习。当学生交上一份份精心完成的练习时,教师真心感到欣慰,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选择一种既合理有效又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培养全面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杜华)
一、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离不开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想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最初的根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我开始教学的思考。我在教学《全国计算机一级B教程》这门课时,根据本科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把电脑拆开让学生去看、去摸、去动手安装;学习word时,让学生以汉字录入为主;学习excel连接时,从学生的座位表、成绩表、值日表等入手开始学习;还有网络的学习,先从电子邮件的发送开始学习……这些都很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观到理论
任何理论,都是前人在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经验的积累。首先,说说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先从网上下载所有有关计算机组成的图片,如主板、硬盘、CPU、内存条、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再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把它们用课件完整的连接起来,使学生从计算机起源、发展到内部的构成有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把学校机房闲置不用的机器打开,让学生直接面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电脑硬件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可把它分为三步来讲解:第一步,介绍主机箱,它是整个硬件的核心。可向学生展示主板并指明CPU、内存、其他插件与主板的连接情况,特别是其中的外存,如优盘、硬盘和光盘等,告诉学生它们的功能和材料、容量的区别及在什么时候运用最合理。第二步,介绍输入、输出设备,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设备,如绘图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都是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第三步,通过以上感知的认识,问学生:“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需要它完成某个任务,需要哪些硬件设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以上方面,让学生从感观的认识到理性的思考,对于加深计算机基础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提问式学习
对于word这部分内容,因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课上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如学习word表格时,教师可先这样提问:“大家想想,和我们学习、生活有关的需要做哪些表格?这些表格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演示学生常见的一些表格,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它们运用了表格的哪些功能,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学。又如,我在讲解word2000格式设定时,先设计好一份文档,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将页眉、页脚、不同的底纹效果等都设置好,再把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部都加上,然后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看出同一知识点中的不同,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很快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更能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四、精心讲解,充分练习
计算机与别的科目有所不同,它除了需要教师的讲解外,还需要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好计算机这门课。所以,我在讲解一部分知识点后,会将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练习,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知识点。以EXCEL的学习为例,教师只讲解这个函数的意义、作用和它的结构,然后通过上机练习,让学生感同身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可通过一些实践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和上机练习。当学生交上一份份精心完成的练习时,教师真心感到欣慰,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选择一种既合理有效又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培养全面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