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感染等引起的组织缺损常需皮瓣修复,虽然皮瓣外科技术过去几十年中已获得巨大发展,但皮瓣手术仍面临坏死的风险。某些类型皮瓣的部分坏死率或脂肪液化率可达30%,究其原因,主要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因此,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整个皮瓣的存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细胞参与、多因子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根据对已知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措施,如缺血预适应、再灌注后适应、药物预适应、高压氧预适应及低浓度氧预适应治疗等。本文依据药物预适应机制,就山莨菪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在皮瓣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
  山莨菪碱(anisodamine, Ani)的临床用途目前十分广泛,常用于抢救有机磷中毒、感染中毒性休克、眩晕病及血管疾患等,有调节微循环、扩张小血管、缓解平滑肌痉挛及镇痛等作用,为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药物之一。
  2 山莨菪碱在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2.1 减轻自由基所造成的损伤:1954年,Commner 等最早发现生物体内存在自由基。自由基是机体的正常代谢产物,体内存在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两个系统,共同维护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但当机体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体内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若不能被及时清除,即与各种细胞成分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王晓刚、Morris等[1-2]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可引起微血管和肌细胞的损害。董满库等[3]研究发现,山莨菪碱能降低缺血再灌注中肝脏Kupffer细胞的激活,减少其产生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粘附,减少氧自由基生成,降低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脂质过氧化损伤。Poupko 等[4]证实山莨菪碱具有抗氧化性,能够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产生,并抑制对核转录因子的刺激,减弱致炎介质和炎症细胞的产生与释放,以降低对组织功能和结构的破坏。
  2.2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a+-Ca2+交换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儿茶酚胺增多均可引起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内Ca2+增加,可干扰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ATP生成减少,同时激活多种钙依赖性降解酶,导致生物膜受损;钙超负荷还可以使花生四烯酸生成增加,产生大量的H2O2和OH-;并促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成黄嘌呤氧化酶,使自由基生成增加。周代星等[5]研究了山莨菪碱对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游离Ca2+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Ca2+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随着Ca2+浓度增加,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山莨菪碱治疗组Ca2+浓度较缺血组及再灌流组明显降低,同时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证明了山莨菪碱在全脑缺血中的钙阻断作用。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减轻钙超载,减轻脂质过氧化后对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6]。
  2.3 减轻白细胞聚集对组织的损伤作用:中心粒细胞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效应器细胞,研究发现[7]:①中心粒细胞出现并积聚在缺血再灌注组织,时间经过与诱导损伤一致;②在再灌注组织中可检测出中心粒细胞所释放的全部毒性物质;③用除去白细胞的血液再灌注,可防止水肿产生和减轻再灌注损伤;用补体抑制剂可减少白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中心粒细胞产生的活性氧可刺激再灌注组织中NF-κB和致炎因子的释放,后者又可刺激中心粒细胞产生活性氧、蛋白酶、各种细胞因子和脂质炎症介质,造成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血栓形成和实质细胞死亡。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均有白细胞聚集,如肝脏[8]、心肌[9]、小肠[10]、肺[11]、肾[12]等缺血再灌注时。Zhang等 [13]证实山莨菪碱具有抑制嗜中心粒细胞聚集的作用。吴昊等[14]发现,山莨菪碱可阻断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和在再灌注组织中聚集。因此,山莨菪碱可通过减少中心粒细胞的释放间接地减少活性氧和脂质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实质细胞的死亡率,减轻皮瓣水肿和坏死,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2.4 减轻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是缺血的延续和叠加,产生原因主要为:①当某一器官或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由于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可压迫微血管,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受阻;②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痉挛以及栓塞,加重了组织缺血。资料表明,山莨菪碱可明显减轻无复流现象,具体机制如下:①调整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比例。汤彦等[15]动物实验发现缺血组及再灌注组组织中ET-1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再灌注lh治疗组ET-1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lh对照组,表明Ani可以抑制ET-l产生;NO作为最强的血管扩张因子,在正常组织中与缩血管因子ET处于一种平衡状态,Ani即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组织中NO含量,减少ET-l产生,提高NO/ET比值,实现扩张血管,减轻无复流现象的功效;②降低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比值。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 A2(TXA2)是花生四烯酸(AA)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有研究证实山莨菪碱可以通过抑制培养家兔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血栓素A2(TxA2)而降低TxA2/PGI2比值[16],提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促进扩血管类前列环素释放或减少缩血管类血栓素的释放而扩张微血管;③山莨菪碱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的形成,促进微动脉和小静脉的自律运动,从而有利于微循环的畅通;④减少补体的激活,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证明。胡森等[17]的研究同样表明肠内给予山莨菪碱能增加肠粘膜的血流量,减轻肠粘膜酸中毒,为缺血再灌注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2.5 减轻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ATP合成的前身物质丢失,合成ATP减少。再灌注时细胞质膜发生严重的结构功能变化,大量Ca2+进入细胞而致细胞内Ca2+超载,Ca2+超载激活膜磷脂酶A2,促进膜磷脂分解细胞质膜,分解过程中产生溶血磷脂,进入线粒体,抑制ATP合成,而Ca2+又激活ATP酶,促进ATP分解,故能量迅速减少。缺血再灌注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因能量代谢障碍进入不可逆的死亡过程。汤彦等[15]动物实验发现缺血组组织中ATP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乳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提示在缺血再灌注组织中细胞氧化磷酸化产能途径减少,ATP合成量减少、分解加快,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陈群等[18]研究证实Ani可直接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ATP含量,提高Na+-K+-ATP酶活性。因此Ani减轻能量代谢障碍的机理可能为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减少细胞内游离钙,减少对线粒体破坏,增强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从而增加了ATP合成。   2.6 对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 NF-κB 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稳定地存在于细胞浆中。当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随着大量氧自由基、前炎症因子等的流入,便会通过一系列途径激活NF-κB,激活的NF-κB可进一步上调各种炎性介质(IL-6、IL-8、TNF-α、ICAM-1 等)的转录,使这些介质mRNA水平明显增高,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在这些介质的协同作用下,中性粒细胞经趋化、粘附、渗出血管壁在病灶区聚集而活化,并经呼吸爆发产生自由基,释放脂类介质(白三烯、PAF)及其他各种细胞因子(如TNF-a、IL-l、IL-8、IL-6等),从而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山莨菪碱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激活与表达,其机制可能是:①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抑制1κB的磷酸化,阻断或延迟1κB降解,从而抑制NF-κB的活化[19] ;②山莨菪碱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来减少NF-κB产生;③氧自由基可使1κB减少,核内NF-κB活性增强[20],山莨菪碱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抑制NF-κB的活化。由上可以看出,山莨菪碱可通过抑制NF-κB产生和活化,来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3 小结和展望
  近年来对山莨菪碱在防治心、肝、脑、肾、肺、肠道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确切可靠,并已成为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线药物。基于山莨菪碱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有上述诸多优点,我们将其应用于防治皮瓣移植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发现它可以改善皮瓣术后血运,减轻皮瓣术后水肿,增强皮瓣抗感染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皮瓣坏死,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目前,有关山莨菪碱在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因而其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刚,阚世廉,张宝贵,等.运动终板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变化[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11): 1103-1108.
  [2]Morris SF,Pang CY,Lofchy NM,et al.Deferoxamine attenuates ischemia-induced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skin and muscle of myocutaneous flaps in the pig[J].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1):120-132.
  [3]董满库,崔彦,陈昌玮,等.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9(8):295-297.
  [4]Poupko JM,Baskin SI,Moore E.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isodamine[J].J Appl Toxicol,2007,27(2):116-121.
  [5]周代星,占成业,邓普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3,l23(5):300-301.
  [6]宋烜赫,高丽萍,李志海,等.钙拮抗剂减轻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8-79.
  [7]陈主初,王树人.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8.
  [8]Lean Fernandez OS,Ajamieh HH,Berlanga J,et al.Ozone oxida-tive preconditioning is mediated by A1 adenosine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liver ischemia / reperfusion[J].Transpl Int,2008,21(1):39-48.
  [9]胡霞敏,周密妹,胡先敏,等.丹参酮ⅡA预防性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4):436-440.
  [10]Cuzzocrea S,De Sarro G,Co stantino G,et al.IL-6 knock out mice exhibit resistance to splanchnic artery occlusion shock[J].J Leukoc Biol,1999,66(3):471-480.
  [11]Tapuria N,Kumar Y,Habib M M,et al.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a novel protective method from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a review[J].J Surg Res,2008,150(2):304-308.
  [12]Patel NS,Chatterjee PK,Di Paola R,et al.Endogenous interieukin-6 enhances the renal injury,dysfunction, and idammation caus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J].J Phannacol Exp Ther,2005,312(3):1170-1180.
  [13]Zhang T,Zhang X,Shao Z,et al.The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holinolytics on perfluoroisobuty-lene inhalation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J].J Occup Health,2005,47(4):277-208.
  [14]吴 昊,晁 福,杨鸿生,等.山莨菪碱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5):310-312.
  [15]汤彦,杨光田,蒋崇慧.山莨菪碱在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0,4(20):201-203.
  [16]Hu DH,Liu HJ,Ma CT.Effeets of hypoxia and anisodamine on Produets of TXA2 and PGI2 in eultured intrapulmonary 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s[J].Aeta Physjo Sin,1997,49(6):671-674.
  [17]胡 森,盛志勇.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粘膜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1(13):678-680.
  [18]陈 群,曾因明,许鹏程,等.山莨菪碱对缺血后海马突触体ATP和ATP酶活性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l8(4):264-266.
  [19]郭振辉,洪新,毛宝路,等.山莨菪碱对核因子-κB活化的抑制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6):545-548.
  [20]Onloya T,Shimizu l,Zhou Y,et al. Effeets of idoxifene and estradiol on NF-κB aetivation in eultured rat hePatoeytes undergoing oxidative stress[J].Liver,2001,21:183-191.
  [收稿日期]2012-03-12 [修回日期]2012-05-07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行腋部真皮深层和皮下浅层注射。结果:本组30例患者,注射后随访3~6个月,出汗量明显减少,异味消除,平均有效期5个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关键词]腋臭;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中图分类号]R758.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3种暂封材料冠方微渗漏的情况。方法:收集28颗近期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将离体牙随机分为Cimavit组、Caviton组、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组(每组8颗)、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颗)。2%亚甲基兰染色1周,纵剖牙齿,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最大深度。结果: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阳性对照组可见整个根管被染色,阴性对照组无染料渗漏到牙齿内,实验组微渗漏深度分别为(2.12
期刊
乳前牙反牙合是儿童乳牙列期的一种常见错牙合畸形,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影响,并且随患者的成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倍受口腔医师的重视。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报道,患病率为8.49%[1]。一般认为乳牙反牙合不经矫正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牙合,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反牙合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因乳前牙反牙合时患儿下前牙在上前牙唇侧,上颌骨发育受限,下颌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在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行睑袋整复术的同时,沿下眶骨缘向下在骨膜表面充分剥离术前标记的睑颊沟凹陷范围,形成一囊腔,并将眶隔脂肪修整成脂肪垫使眶隔脂肪尽量平整铺于囊腔,并用尼龙线外固定。结果:本组119例,均进行了3~12个月的随访,随诊观察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下睑形态自然,曲线圆滑,效果稳定,受术者自觉外观满意。结论:眶隔脂肪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腋臭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6年2月~2011年6月共136例腋臭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小切口去除顶浆大汗腺治疗。标记腋毛区,做腋窝正中沿皱襞方向小切口,长1.5cm,将组织剪紧贴真皮以剪除淡黄色颗粒和脂肪脂肪。结果:经6-18月随访135例无复发,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瘢痕不明显,有1例复发。结论:经过完善的小切口掏除大汗腺的方法是一种治愈率高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术。方法:采用“四点定位法”行内眦赘皮矫正术216例,其中与重睑同时进行208例,8例为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满意者212例,4例赘皮矫正不完全,行二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形成良好,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关键词]四点定位;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矫正术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S形矫正器牵引治疗乳头内陷及其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的心理辅导及术区清洁准备,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置入S形矫正器,术后进行伤口护理,指导患者持续接受乳头牵引6个月。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12例,经6个月随访,乳头形态自然稳定,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不破坏乳管,不影响哺乳,乳头感觉正常,无明显瘢痕,形态自然稳定,不易复发。  [关键词]乳头
期刊
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整形美容的目的在于通过手术手段来美化人们的容貌与形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2]。所以,整形美容患者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患者,他们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修复、重塑、维护和强化人体美而来的,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我科在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内眦赘皮的矫正方法。方法:采用内眦韧带释放矫治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共286例,获得完整随访的219例,其中女性193例,男性26例。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2年,术后受术者睑裂加长,内眦间距适中,外形美观。早期部分病例可见内眦部瘢痕增生,3~6个月后瘢痕增生消退,术后遗留瘢痕不明显。结论:本方法手术设计简单,手术操作容易,损伤较小,术后瘢痕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