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教育是教育理想,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实践、实验、操作的学习方式,突出科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心灵皈依的乐园。激发和保持学生好学、乐学的天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数学学习的幸福成为幸福教育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堂 幸福
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幸福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应浸润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也不例外。然而升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内容加深、知识链接紧密、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考验着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潜力,不少学生难以适应。入学时的新奇、憧憬逐渐暗淡,对数学逐渐产生“厌”与“恐”的情绪,与“幸福”越来越远。笔者在本校初中三个年级600多名学生中作了关于“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度”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学生对学科兴趣度调查统计表
2014年6月(单位:%)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科喜好基数最小,下降幅度却最大。最怕学科就是数学,即使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是对数学“爱你不容易”,普遍感觉是学数学最辛苦、最枯燥,考数学最紧张、最焦虑。总之,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最低,这样的现状,时常令数学老师哑然,令家长、社会对数学老师产生质疑。因此,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学习数学成为充满激情、快乐的幸福“旅程”,“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幸福度过一生。实现教育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值得每个数学老师探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关注情感态度,打造目标全面的数学课堂,使幸福教育判别式为正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一份《中国各省份高考难度排行榜》在微信朋友圈横空出世。盛产学霸的江苏,摘得地狱模式“桂冠”,在这里,学霸和老师们都自强不息,“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超人”“他们两年读完三年课程,剩下一年还玩命”。我想这份报道内容真实性虽然待考,但它确实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残酷现状,不得不承认目前教育幸福感的缺失,正如杨九俊先生所言,教育不能只追求知性而忽视诗性。知性和诗性是幸福教育的两个要素,知性是“奶”,诗性是“蜜”。现在不少课堂诗性缺失。我们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为了应试,课堂变“工厂”,学生变“牲口”和“超人”。怎么才能知性和诗性在数学课堂和谐徜徉,让数学课堂幸福荡漾。我觉得每节课必须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认真制定好四维目标,打破“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树立关注人的教学理念,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获得,即让学生喝到“奶”,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也就是让学生喝到“蜜”。例如: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对知识技能要求很低,教者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就可以上完本章内容,但本章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与方法,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和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见解,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将大打折扣,给学生感觉到数学中只有“奶”,没有“蜜”,而且“奶”也不好喝。所以,尽管教材中提供的例题有些看看或想想就能大致了解甚至知道结果,我们还是要求学生采用“幼稚”的观察、动手操作、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受、理解和创新。总之,我们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必须打造培养目标清晰全面的知性与诗性的数学课堂,它是幸福学习的判别式,必须为正,这样学生全面发展,幸福发展的“方程”才有“实解”。
二、关注学习方式,注重实验操作实践活动,让幸福教育的值无穷大
幸福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幸福的生命,这一使命在学校这个场域,其载体就是课程。课程是师生发展的舞台,它是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他需要学校进行开发,需要学校进行整合和深化,不能照搬本本来教,不能把课程当做一本书来教。另外,幸福教育的关键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什么样的生命质量。而课堂中幸福的传递和课程的实施都要依靠正确且适合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数学教材以问题为中心,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与数学联系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因此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学生认知水平与方式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做”中体验发现的快乐、研究的价值、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本质,然后再明晰相关知识,乐意探究更深层次数学规律。那么如何“做”呢?
首先要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在研究苏科版七年级(上)《走进图形世界——展开与折叠》时,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种类有多少种”的问题的研究,我设计了“每个学生随便剪,看谁剪的种类多”环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成果,然后请学生甄别有无相同的图形,进行合并,得出最后答案。这样的过程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提升了能力,整个探究过程充满了快乐。再如,不少学生对“标价”、“售价”、“进价”、“折扣”、“利润”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楚,我就带领学生进学校周边的超市和服装店,请营业员为指导老师,让学生体验整个销售过程,并将销售每笔进行记录,回班级后再进行汇报总结,理清数量关系。这种身临其境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了文本的禁锢,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再回归文本,学生对知识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同时也促进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学会竞争与合作,理解幸福,传递幸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和现代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氛围。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通过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确定一元二次方程根近似值,这种微观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很清晰明了。在“研究正多边形作法”时,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画出任意边数的正n边形,既直观又准确。这些灵动的、刻画细致的展示方法,弥补了传统教法的缺陷,给学生带来新奇、惊喜,赋予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实验操作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幸福学习拓展空间。
三、紧握时代脉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幸福乘方
1.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作为旁观者,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合作者,和学生零距离对话;作为引领者,优化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揭示数学本质。正所谓“老师笨一点,学生聪明一些,成功一些,幸福一些”。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正如网络不时爆出的“某某学校的人气爆棚”老师,观看他们上课的照片,多给人以阳光、自信、充满活力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带着微笑面对学生,这可能是“爆棚”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课改专家郭元祥调查发现,在教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学识等因素中,教师的微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是师爱的直接表现,能缩短师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受到这种炙热情怀,就会激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于是教师的微笑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所谓“快乐与幸福相伴,爱是幸福的源泉,有爱才有智慧,有爱才有灵性,有爱才有活力。课堂上播下爱的种子,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教师走进课堂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积极乐观的一面感染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将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情境调试到最佳拉开序幕。上课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正确信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善于捕捉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态度和其他同学合作意识,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情感表现;善于捕捉学生个人独特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大力提倡鼓励,并帮助引导,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感受到在班级数学活动中的个体作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感觉到课堂有生命、会呼吸,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而不是被漠视、被边缘化。可以说,在这样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是快乐的,充满幸福的。
3.与时俱进,改变认知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变化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因此作为教师,也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深入研究本学科前沿知识,也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帮助,才能让学生“服”你。另外,作为社会人的教师也要融入社会,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多研究观察学生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业余爱好、言行风格,理解尊重学生的选择,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正所谓“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的生活”。如每年网络流行语,老师也可以在上课用一用。例如,表扬一位学生学习很努力,我们可以说他学习“蛮拼的”、“棒棒哒”。
四、践行过程性评价,发挥激励作用,让幸福教育取最大值
评价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促进学生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不要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身边的事例,并从中“发现”数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时能使别人听懂;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手段,因此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学习,但只有构建亲切信任的师生关系,设计“生活化”和有潜力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丰富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方式,突出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激励作用,数学课堂才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心灵皈依的乐园。才能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以致学生更想学习,更乐于学习、更会学习,学的幸福,学的更多、学得更有意义[6]
参考文献
[1]杨九俊追求知性和诗性相统一的学校教育[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1),1。
[2]柯忠明 幸福学校建设的六个“还原”[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4,(10),19。
[3][4]张长胜 关于生命化课堂的研究[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62。
[5]洪宗礼 母语无价[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21。
[6]崔允漷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17。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堂 幸福
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幸福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应浸润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也不例外。然而升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内容加深、知识链接紧密、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考验着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潜力,不少学生难以适应。入学时的新奇、憧憬逐渐暗淡,对数学逐渐产生“厌”与“恐”的情绪,与“幸福”越来越远。笔者在本校初中三个年级600多名学生中作了关于“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度”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学生对学科兴趣度调查统计表
2014年6月(单位:%)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科喜好基数最小,下降幅度却最大。最怕学科就是数学,即使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是对数学“爱你不容易”,普遍感觉是学数学最辛苦、最枯燥,考数学最紧张、最焦虑。总之,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最低,这样的现状,时常令数学老师哑然,令家长、社会对数学老师产生质疑。因此,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学习数学成为充满激情、快乐的幸福“旅程”,“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幸福度过一生。实现教育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值得每个数学老师探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关注情感态度,打造目标全面的数学课堂,使幸福教育判别式为正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一份《中国各省份高考难度排行榜》在微信朋友圈横空出世。盛产学霸的江苏,摘得地狱模式“桂冠”,在这里,学霸和老师们都自强不息,“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超人”“他们两年读完三年课程,剩下一年还玩命”。我想这份报道内容真实性虽然待考,但它确实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残酷现状,不得不承认目前教育幸福感的缺失,正如杨九俊先生所言,教育不能只追求知性而忽视诗性。知性和诗性是幸福教育的两个要素,知性是“奶”,诗性是“蜜”。现在不少课堂诗性缺失。我们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为了应试,课堂变“工厂”,学生变“牲口”和“超人”。怎么才能知性和诗性在数学课堂和谐徜徉,让数学课堂幸福荡漾。我觉得每节课必须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认真制定好四维目标,打破“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树立关注人的教学理念,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获得,即让学生喝到“奶”,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也就是让学生喝到“蜜”。例如: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对知识技能要求很低,教者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就可以上完本章内容,但本章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与方法,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和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见解,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将大打折扣,给学生感觉到数学中只有“奶”,没有“蜜”,而且“奶”也不好喝。所以,尽管教材中提供的例题有些看看或想想就能大致了解甚至知道结果,我们还是要求学生采用“幼稚”的观察、动手操作、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受、理解和创新。总之,我们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必须打造培养目标清晰全面的知性与诗性的数学课堂,它是幸福学习的判别式,必须为正,这样学生全面发展,幸福发展的“方程”才有“实解”。
二、关注学习方式,注重实验操作实践活动,让幸福教育的值无穷大
幸福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幸福的生命,这一使命在学校这个场域,其载体就是课程。课程是师生发展的舞台,它是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他需要学校进行开发,需要学校进行整合和深化,不能照搬本本来教,不能把课程当做一本书来教。另外,幸福教育的关键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什么样的生命质量。而课堂中幸福的传递和课程的实施都要依靠正确且适合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数学教材以问题为中心,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与数学联系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因此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学生认知水平与方式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做”数学,在“做”中体验发现的快乐、研究的价值、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本质,然后再明晰相关知识,乐意探究更深层次数学规律。那么如何“做”呢?
首先要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在研究苏科版七年级(上)《走进图形世界——展开与折叠》时,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种类有多少种”的问题的研究,我设计了“每个学生随便剪,看谁剪的种类多”环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成果,然后请学生甄别有无相同的图形,进行合并,得出最后答案。这样的过程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提升了能力,整个探究过程充满了快乐。再如,不少学生对“标价”、“售价”、“进价”、“折扣”、“利润”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楚,我就带领学生进学校周边的超市和服装店,请营业员为指导老师,让学生体验整个销售过程,并将销售每笔进行记录,回班级后再进行汇报总结,理清数量关系。这种身临其境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了文本的禁锢,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再回归文本,学生对知识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同时也促进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学会竞争与合作,理解幸福,传递幸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和现代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氛围。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通过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确定一元二次方程根近似值,这种微观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很清晰明了。在“研究正多边形作法”时,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画出任意边数的正n边形,既直观又准确。这些灵动的、刻画细致的展示方法,弥补了传统教法的缺陷,给学生带来新奇、惊喜,赋予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实验操作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幸福学习拓展空间。
三、紧握时代脉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幸福乘方
1.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作为旁观者,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合作者,和学生零距离对话;作为引领者,优化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揭示数学本质。正所谓“老师笨一点,学生聪明一些,成功一些,幸福一些”。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正如网络不时爆出的“某某学校的人气爆棚”老师,观看他们上课的照片,多给人以阳光、自信、充满活力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带着微笑面对学生,这可能是“爆棚”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课改专家郭元祥调查发现,在教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学识等因素中,教师的微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是师爱的直接表现,能缩短师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受到这种炙热情怀,就会激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于是教师的微笑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所谓“快乐与幸福相伴,爱是幸福的源泉,有爱才有智慧,有爱才有灵性,有爱才有活力。课堂上播下爱的种子,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教师走进课堂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积极乐观的一面感染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将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情境调试到最佳拉开序幕。上课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正确信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善于捕捉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态度和其他同学合作意识,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情感表现;善于捕捉学生个人独特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大力提倡鼓励,并帮助引导,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感受到在班级数学活动中的个体作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感觉到课堂有生命、会呼吸,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而不是被漠视、被边缘化。可以说,在这样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是快乐的,充满幸福的。
3.与时俱进,改变认知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变化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因此作为教师,也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深入研究本学科前沿知识,也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帮助,才能让学生“服”你。另外,作为社会人的教师也要融入社会,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多研究观察学生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业余爱好、言行风格,理解尊重学生的选择,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正所谓“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的生活”。如每年网络流行语,老师也可以在上课用一用。例如,表扬一位学生学习很努力,我们可以说他学习“蛮拼的”、“棒棒哒”。
四、践行过程性评价,发挥激励作用,让幸福教育取最大值
评价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促进学生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不要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身边的事例,并从中“发现”数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时能使别人听懂;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手段,因此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学习,但只有构建亲切信任的师生关系,设计“生活化”和有潜力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丰富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方式,突出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激励作用,数学课堂才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心灵皈依的乐园。才能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以致学生更想学习,更乐于学习、更会学习,学的幸福,学的更多、学得更有意义[6]
参考文献
[1]杨九俊追求知性和诗性相统一的学校教育[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1),1。
[2]柯忠明 幸福学校建设的六个“还原”[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4,(10),19。
[3][4]张长胜 关于生命化课堂的研究[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62。
[5]洪宗礼 母语无价[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21。
[6]崔允漷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