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谈谈。”晚上,正在吃晚饭的我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
“您说,有什么事吗?”我感受到家长压抑着的愤怒情绪。
“我是高生的家长,我听说我儿子的课桌被挪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而且还是一个人独桌,请问这是为什么?”家长连珠炮似的質问让我瞬间懵掉了。
“孩子如果犯了错误,您可以先跟我们说,我们再和孩子沟通,但不能随便就让孩子坐在后面,这样做多伤害孩子的自尊啊……”他根本不听我的回答,自顾自地说着。
我清楚地感受到家长愤怒的来源——他认为让孩子在教室后面坐,就是伤害孩子。等他说完,我平静地说:“关于这件事,等我明天到班上了解情况并处理之后,再给您回复,好吗?”“那好,老师!”对方冷冷的回复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走进教室向高生了解情况,想听听他对于这次换座位的真实想法。
“高生,知道为什么你的位置往后挪了吗?”
“老师不喜欢我。”高生一脸愤怒。
“为什么不喜欢你?”我顺着他的思路问。
“因为我上课和同桌说话了。”原来在孩子的心中,是用这样单纯的想法来衡量爱的天秤。
“学生,你看教室有前有后,咱们的座位按照什么来排的?”
他扫视了一下全班,搔搔头皮,说:“按照高矮个头。”
“是啊,因为你的个头高,所以才被调到了后面。但老师告诉你,无论坐在前面,还是坐在后面,你都是老师爱着的宝贝。而且你个头高,感觉就像班级的大哥哥,你坐在后面还能够帮助老师协管全班的纪律,老师想让你约束自己的同时,成为我的得力小助手呢!”说着说着,我感觉到孩子的眼神变得柔和而充满期待了。
“真的吗?那我以后要好好表现,当好您的小助手。”孩子兴奋地表完态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说说孩子的事情。”我通过QQ给高生的家长留了言。
“说吧,老师。”对方很快回复了。
“我想与您说一下我安排座位的原则,可以吗?”得到家长的默许后,我在对话框里留下了下面这段话:“咱班的孩子个头高矮不齐,因此,座位的安排主要从高矮个头来考虑;其次,从孩子的性格来考虑,活泼的孩子要搭配安静的同桌,这样才能保证教室内的基本和谐。而且,为保护孩子的视力,咱班的座位也会每周调换一次。再者,因为班里总人数为单数,所以,无论怎么排,总会有人独桌。关于独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理自律品质的好时机。当然,独桌的机会不会总给一个孩子,这个会定期调整的。”
电脑屏幕那边一阵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到了来自家长的回复:“我知道了,老师。没想到,就一个座位的安排,您还考虑了那么多,看来是我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谢谢您,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处理完这起因座位调动而引发的小纠纷,我陷入了深思:如何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明白老师的想法,看到老师为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回顾自己处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我先是接纳了家长的情绪,然后纠正了家长的认识误区,同时也鼓励了孩子,最终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以及孩子的认可。感谢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家校沟通中,需要班主任有动之以情的柔和、晓之以理的坚定,也让我感受到了沟通之后的家校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小学)
“您说,有什么事吗?”我感受到家长压抑着的愤怒情绪。
“我是高生的家长,我听说我儿子的课桌被挪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而且还是一个人独桌,请问这是为什么?”家长连珠炮似的質问让我瞬间懵掉了。
“孩子如果犯了错误,您可以先跟我们说,我们再和孩子沟通,但不能随便就让孩子坐在后面,这样做多伤害孩子的自尊啊……”他根本不听我的回答,自顾自地说着。
我清楚地感受到家长愤怒的来源——他认为让孩子在教室后面坐,就是伤害孩子。等他说完,我平静地说:“关于这件事,等我明天到班上了解情况并处理之后,再给您回复,好吗?”“那好,老师!”对方冷冷的回复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走进教室向高生了解情况,想听听他对于这次换座位的真实想法。
“高生,知道为什么你的位置往后挪了吗?”
“老师不喜欢我。”高生一脸愤怒。
“为什么不喜欢你?”我顺着他的思路问。
“因为我上课和同桌说话了。”原来在孩子的心中,是用这样单纯的想法来衡量爱的天秤。
“学生,你看教室有前有后,咱们的座位按照什么来排的?”
他扫视了一下全班,搔搔头皮,说:“按照高矮个头。”
“是啊,因为你的个头高,所以才被调到了后面。但老师告诉你,无论坐在前面,还是坐在后面,你都是老师爱着的宝贝。而且你个头高,感觉就像班级的大哥哥,你坐在后面还能够帮助老师协管全班的纪律,老师想让你约束自己的同时,成为我的得力小助手呢!”说着说着,我感觉到孩子的眼神变得柔和而充满期待了。
“真的吗?那我以后要好好表现,当好您的小助手。”孩子兴奋地表完态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说说孩子的事情。”我通过QQ给高生的家长留了言。
“说吧,老师。”对方很快回复了。
“我想与您说一下我安排座位的原则,可以吗?”得到家长的默许后,我在对话框里留下了下面这段话:“咱班的孩子个头高矮不齐,因此,座位的安排主要从高矮个头来考虑;其次,从孩子的性格来考虑,活泼的孩子要搭配安静的同桌,这样才能保证教室内的基本和谐。而且,为保护孩子的视力,咱班的座位也会每周调换一次。再者,因为班里总人数为单数,所以,无论怎么排,总会有人独桌。关于独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理自律品质的好时机。当然,独桌的机会不会总给一个孩子,这个会定期调整的。”
电脑屏幕那边一阵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到了来自家长的回复:“我知道了,老师。没想到,就一个座位的安排,您还考虑了那么多,看来是我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谢谢您,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处理完这起因座位调动而引发的小纠纷,我陷入了深思:如何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明白老师的想法,看到老师为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回顾自己处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我先是接纳了家长的情绪,然后纠正了家长的认识误区,同时也鼓励了孩子,最终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以及孩子的认可。感谢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家校沟通中,需要班主任有动之以情的柔和、晓之以理的坚定,也让我感受到了沟通之后的家校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