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小车装配体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依据
  教育部2015年9月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应用,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目前,中国主流的STEAM教育是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以及3D打印等。本节课就是利用SolidWorks,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课例特色
  特色1:教师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强学习的兴趣。
  特色2: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帮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特色3:选择最好的学习平台,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当今市面上的3D软件有很多种,本节课我们选择了SolidWorks这一既专业又比较好学习的软件,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会了SolidWorks中的大部分功能,并已经用SolidWorks做出了一个免打气轮胎,具备了基本的3D作图能力,同时学生对3D打印有很强的学习兴趣,这为本节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兴趣保障。
  教学目标
  1.认识SolidWorks中的装配体。
  2.学会运用“插入零部件”命令。
  3.学会运用“配合”命令把装配体装配起来。
  4.学会运用“干涉检查”命令检验装配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装配体;学会运用“配合”命令。
  教学难点 了解“配合”命令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在前几节课,我们做好了免打气轮胎。这节课,我们要组装一个玩具小车。教师出示完成后小车图,如图1。
  2.教师介绍何为“装配体”。在SolidWorks中,复杂一点的模型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组装而成,称为“装配体”。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车身,找出车身安装轮子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说出轮子应该做什么样的改造。
  师:老师带来了车身(如图2),请同学们说一说车身的形状。
  生:车身是平板形状,平板两侧有圆柱伸出。
  师:大家看看车轮应该安装在车身什么位置?
  生:车身边四根柱子上。
  师:那么,车身边的柱子,应该安装在车轮的什么位置?
  生:柱子插入轮子中间。
  4.教师顺势出示课题。
  师:现在轮子中间,有插入柱子的地方吗?(出示轮胎中心图,如图3)
  生:没有。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把车身和车轮装配成一辆小车。(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修改车轮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观察车轮有没有可以插入柱子的地方,我們应该怎么改造?
  生:打一个孔。
  师:打孔应该用什么特征?
  生:拉伸切除。
  师:柱子的直径是15mm,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车轮轴上切出一个直径15mm的孔。
  2.新建装配体
  有了车身、车轮以及车轮上的孔,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安装了。而组装零件需要一种新的文件——装配体文件。教师指导学生在电脑上新建一个装配体文件。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请一个学生在教师机上示范。(如图4)
  3.插入零件
  师:只有装配体文件才能放入不同的零件,然后进行组装。现在这个文件里面没有任何零件,我们需要插入第一个零件——车身。谁上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会做的学生来教师机示范)
  学生上台操作“插入零部件”命令。教师强调,操作过程中要首先插入“车身”这一零件。随后教师再请学生插入“车轮”零件到装配体中。(如图5)
  4.学习“配合”命令
  师:在装配体文件中,所有的零件都有了,但却没有安装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电脑不知道怎么装配。
  师:试试直接用鼠标拖拽可以安装上吗?
  生:不行。
  师:是的。同学们想要正确安装零件,就要告知SolidWorks零件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组装上。我们告诉电脑如何装配两个零件的过程就叫“配合”。
  教师示范,分别选择轴和车轮要接触的圆的边,电脑会自动把零件安装到一起。如果安装反了,可以点击“配合对齐”按钮进行翻转。(如图6)
  师:装配好的零件仍然可以移动,但是大家观察一下,零件移动时,会不会违反之前“配合”的限制?
  生:不会。
  师:对,这就是“配合”的作用。
  5.学会检查装配体——“干涉检查”命令
  师:在零件装配完成后,为了防止零件之间互相重合,要进行一次检查,这就是“干涉检查”。(如图7)
  实践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很多地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但因为时间短、任务重,没能完全发挥学生的能力,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总的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第一次学习装配体,学生就可以完成零件的组装,从而为以后完成更复杂的工程制作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西游记》是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之一,每每提及,学生们总是兴趣盎然,津津乐道。然而站在教者的角度,如何引导学生去读这本经典之作,曾让笔者几度困惑。欣慰的是,笔者和学生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西游路”,取得了一点“真经”。  一、消遣篇·情节自娱  最初向学生提出阅读《西游记》是依据盐城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要求,笔者提议学生重读原著,关注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从尊崇原著的角度,正确审视电视连续剧,摒弃其不合理的成
期刊
学科:小学语文 主讲教师:刘军 王炜 李晴 古力米合来·吾布力哈斯木  教研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内容简介:通过课例研讨,交流在双语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刘军 中学高级教师,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中心副主任,双语教学研究室主任。主持或参与自治区新教社、全国人教社各版本学前、中小学汉语教材编写工作。在省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期刊
本报讯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约500位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小型展览,并通过成果文件《北京共识》。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会议由开幕式、闭幕式、部长论坛、5场全会和12场分会组成,内容涵盖展望未来教育、
期刊
本报讯 近日,辽宁省阜新市举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系列培训——“微课通”应用专题培训,旨在进一步夯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探索平台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技术专家开展“微课通”应用专题培训,从“微课是什么、微课制作很难吗、你用什么工具来制作微课、你的微课放在哪里最安全、你是怎么利用微课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课外却有着更广阔的天空,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空间。目前小学英语课程越来越注重课外阅读的实施与开展,但鲜少有能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课外阅读课。 
期刊
本报讯 日前,由盐城市教科院主办、上冈小学承办的2019盐城市阅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上冈小学复兴校区召开。  简朴热烈的开幕式之后,在小导游们的引导下,与会人员参观了别具特色的校园标志性景点,察看了复兴校区校园文化和读书成果过程性资料,还深入阅读精品荣誉殿堂等功能室进行观摩考察。接着,与会代表分组观摩了三位教师执教的阅读指导课。在上冈小学第十六届“青藤”读书节闭幕式上,学校合唱、经典诵读、诗歌吟唱、
期刊
本报讯 日前,由四川省电化教育馆主办,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协办,成都市新都一中承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支持的2019年四川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暨创客现场竞赛在成都举办。四川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张生、副馆长万珊,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副主任廖代言,新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军、钟超福,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装备分公司总经理周倩,新都一中校长刘旭东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教育信息化考察团一行9人到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考察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  座谈会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赵杭生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单位情况和近年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二部、应用推广部、教育装备部有关负责人分别向考察团一行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名师網络工作室、千校网络结对以及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双方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数字教育
期刊
本报讯 日前,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届小学“班班通”教学应用竞赛决赛在仁怀市城南小学展梦厅开赛,来自全市各县(区、市)初赛选拔的32名选手分组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分“说课”和“现场展示课”两个环节。在“说课”环节,每位选手根据课题结合“班班通”应用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在“现场展示课”环节,每位选手结合自己说课的内容,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手段進行上课。  比赛中,选手们技术操作娴熟,既让技术融合得
期刊
教学背景  本课基于生活中的情境——垃圾分类,将生活中的场景转移到Scratch程序中,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开展本课的学习。在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变量,实现垃圾分类程序的计数功能,进而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探究,建立新的变量,实现程序的计时功能。让学生经历从认识变量到使用变量的过程,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计算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变量的基本作用;区分变量名和变量值;参照本课中的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