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已在小学全面启用,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教学中,教师可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为例,谈巧借课后习题,单元整体推进语文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比对教材:明确“学什么”,找准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灯光》,这些课文在原人教版教科书中都有编排,且前三篇课文学生已开展过学习。老课文新编并重组,从选择上跨度非常大,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优势开展学情分析。
(一)利用新教材优势
将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四篇课文与原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训练要素和课后习题等进行分析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1.所处册组集中整组编排
《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原编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狼牙山五壮士》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这组课文中还有《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和《最后一分钟》,《灯光》这篇课文则被编写在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而统编版将这四篇文章集中编排在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统一为“革命岁月”。
2.单元训练要求指向明确
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灯光》单元训练的要求是侧重于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而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3.习题设计体现语文要素
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的课后习题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为“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习题旨在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运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形式和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题则为“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同样旨在让学生体会以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
(二)开展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教师对不同版本教材和课后习题进行深入对比,还需分析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更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学为中心”“精准教学”的教学理念。
1.文章内容和背景层面,学生已有一定学习经验
对学习经验来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原人教版教材也有收录,因此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类似的革命传统题材类文章中,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家国之殇”单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结合查找的资料,从分段叙述中逐步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法。
2.单元语文要素层面,需要不同程度加以落实
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运用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以往学习是零散的,没有进行重点专项学习。为此,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表达情感的基础上,重点习得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能力。如《七律·长征》需要适当点拨提升,《狼牙山五壮士》则应提升到点面结合层面进行比较。《开国大典》重在迁移运用“介绍阅兵式中的某一个场面”,《灯光》需要注意让学生从场景描写角度去体会蕴含的感情。
3.立足全面系统思考,精准确定整组学习目标
在不同版本教材、前后几课课后习题对比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形成这样的学习构想,即利用课后习题整合,优化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以单元整体设计学习。整个单元的学习主要目标是达成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制定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目标。如《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目标为“比较中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学习目标为“批注中体会情感,学习用点面结合来写阅兵式场面的方法,并创造性尝试运用”,使单篇课文学习目标既有与单元主要目标一致的共性,又有每课一得的个性,以改变单篇学习目标中面面俱到、各自为政的弊病,避免“篇”和“组”脱节的弊端,将每篇课文的学习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
二、巧借习题:聚焦“怎么学”,推进单元整组学习
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课后习题来设计学习,努力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整组学习活动设计,推进整组学习的展开,形成学、教、评一体化,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在单元整组学习目标的统整引领下,教师可打破原整组课文编排的学习顺序,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合理转化为学习活动,整体推进学生学习。
(一)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功能更大化
整组课文的学习立足语文要素的更好落实,将课文学习顺序进行调整重组。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利用《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和《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題来开展互文学习,使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有深入学习,接着学习课文《七律·长征》和《灯光》,旨在拓展延伸。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在单元语文要素引领下,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使学习支架动态化
课后习题是学生静态的学习支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将静态的学习支架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推进学生学习和落实语文要素。整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根据课后习题共设计六个主要的学习活动,如《七律·长征》利用课后习题第1、2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以点带面,理清内容,感受情感”,《灯光》一课的学习利用课前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理解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独特之处”。 (三)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使学习达成系统化
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推进过程中逐层开展,《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主要的学习活动是“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迁移运用”,《语文园地·习作》学习活动是“观看阅兵式,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活动推进中同样呈现了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系统落实。
三、达成目标:解决“怎么学”,亲历学习过程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教师以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达成整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对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开展。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应倡导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一)细化活动目标,从低目标迈向高目标
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就必须科学细化学习活动核心目标,确定各学习环节的子目标,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最终实现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如在切准《狼牙山五壮士》单篇学习活动核心目标“以比较阅读、尝试运用等体会课文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的基础上,将核心活动目标分解成四个子目标:首先为“明确课文特点、巩固以往语文要素”,其次是“感知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再次是“深化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最后“迁移运用个体特写进行扩写”,使每部分的学习环节有目标,呈螺旋上升、渐进的态势发展。
(二)遵循认知规律,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
学习活动推进除了要在单元整体设计上体现坡度,在单篇课文学习活动的展开中同样需要由浅入深。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由低阶思维逐步迈向高阶思维训练,进行深度学习。如在《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见表1)。
通过《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层次的学习,学生更好地体会了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结合来写场面的好处。
(二)实现“学为中心”,从教师的“教”迈向学生的“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理想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将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追求从“教过”走向“教会”,从“学过”走向“学会”。《狼牙山五壮士》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把“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分为“扶、放、迁”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着力于通过对五位战士神态、动作和人物特点进行概括,让学生感知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二阶段让学生对比学习,学习深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三阶段在课文语境下迁移扩写,让学生运用个体特写对其他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的场面进行扩写。三个阶段的递进展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體,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立足“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课后习题单元整体来设计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这一学习支架与课堂学习有机交融,从而以单元整组学习活动为主线来构建学习过程,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集中,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
(责任编辑:李晶)
一、比对教材:明确“学什么”,找准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灯光》,这些课文在原人教版教科书中都有编排,且前三篇课文学生已开展过学习。老课文新编并重组,从选择上跨度非常大,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优势开展学情分析。
(一)利用新教材优势
将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四篇课文与原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训练要素和课后习题等进行分析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1.所处册组集中整组编排
《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原编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狼牙山五壮士》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这组课文中还有《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和《最后一分钟》,《灯光》这篇课文则被编写在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而统编版将这四篇文章集中编排在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统一为“革命岁月”。
2.单元训练要求指向明确
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灯光》单元训练的要求是侧重于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而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3.习题设计体现语文要素
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的课后习题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为“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习题旨在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运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形式和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题则为“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同样旨在让学生体会以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
(二)开展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教师对不同版本教材和课后习题进行深入对比,还需分析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更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学为中心”“精准教学”的教学理念。
1.文章内容和背景层面,学生已有一定学习经验
对学习经验来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原人教版教材也有收录,因此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类似的革命传统题材类文章中,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家国之殇”单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结合查找的资料,从分段叙述中逐步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法。
2.单元语文要素层面,需要不同程度加以落实
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运用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以往学习是零散的,没有进行重点专项学习。为此,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表达情感的基础上,重点习得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能力。如《七律·长征》需要适当点拨提升,《狼牙山五壮士》则应提升到点面结合层面进行比较。《开国大典》重在迁移运用“介绍阅兵式中的某一个场面”,《灯光》需要注意让学生从场景描写角度去体会蕴含的感情。
3.立足全面系统思考,精准确定整组学习目标
在不同版本教材、前后几课课后习题对比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形成这样的学习构想,即利用课后习题整合,优化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以单元整体设计学习。整个单元的学习主要目标是达成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制定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目标。如《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目标为“比较中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学习目标为“批注中体会情感,学习用点面结合来写阅兵式场面的方法,并创造性尝试运用”,使单篇课文学习目标既有与单元主要目标一致的共性,又有每课一得的个性,以改变单篇学习目标中面面俱到、各自为政的弊病,避免“篇”和“组”脱节的弊端,将每篇课文的学习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
二、巧借习题:聚焦“怎么学”,推进单元整组学习
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课后习题来设计学习,努力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整组学习活动设计,推进整组学习的展开,形成学、教、评一体化,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在单元整组学习目标的统整引领下,教师可打破原整组课文编排的学习顺序,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合理转化为学习活动,整体推进学生学习。
(一)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功能更大化
整组课文的学习立足语文要素的更好落实,将课文学习顺序进行调整重组。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利用《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和《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題来开展互文学习,使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有深入学习,接着学习课文《七律·长征》和《灯光》,旨在拓展延伸。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在单元语文要素引领下,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使学习支架动态化
课后习题是学生静态的学习支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将静态的学习支架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推进学生学习和落实语文要素。整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根据课后习题共设计六个主要的学习活动,如《七律·长征》利用课后习题第1、2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以点带面,理清内容,感受情感”,《灯光》一课的学习利用课前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理解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独特之处”。 (三)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使学习达成系统化
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推进过程中逐层开展,《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主要的学习活动是“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迁移运用”,《语文园地·习作》学习活动是“观看阅兵式,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活动推进中同样呈现了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系统落实。
三、达成目标:解决“怎么学”,亲历学习过程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教师以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达成整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对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开展。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应倡导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一)细化活动目标,从低目标迈向高目标
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就必须科学细化学习活动核心目标,确定各学习环节的子目标,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最终实现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如在切准《狼牙山五壮士》单篇学习活动核心目标“以比较阅读、尝试运用等体会课文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的基础上,将核心活动目标分解成四个子目标:首先为“明确课文特点、巩固以往语文要素”,其次是“感知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再次是“深化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最后“迁移运用个体特写进行扩写”,使每部分的学习环节有目标,呈螺旋上升、渐进的态势发展。
(二)遵循认知规律,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
学习活动推进除了要在单元整体设计上体现坡度,在单篇课文学习活动的展开中同样需要由浅入深。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由低阶思维逐步迈向高阶思维训练,进行深度学习。如在《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见表1)。
通过《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层次的学习,学生更好地体会了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结合来写场面的好处。
(二)实现“学为中心”,从教师的“教”迈向学生的“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理想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将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追求从“教过”走向“教会”,从“学过”走向“学会”。《狼牙山五壮士》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把“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分为“扶、放、迁”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着力于通过对五位战士神态、动作和人物特点进行概括,让学生感知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二阶段让学生对比学习,学习深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三阶段在课文语境下迁移扩写,让学生运用个体特写对其他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的场面进行扩写。三个阶段的递进展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體,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立足“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课后习题单元整体来设计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这一学习支架与课堂学习有机交融,从而以单元整组学习活动为主线来构建学习过程,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集中,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