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应该是复习的主人。要明确导向、把握目标、抓纲务本、突出主体、优化训练。要重视阅读与作文的复习指导。
【关键词】初中;毕业;语文;阶段复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结构化模块”,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科学的复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知识,求得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积累水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应该是复习的主人。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老师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总复习效益。
二、以课本为主
首先要把当前的课文认真学习好。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方式学习当前的课文。即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应以新带旧,新旧结合。用比较、归纳、整合的方法去学。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所以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复习指导,复习成效显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三、根据题型,授之以渔
第二阶段复习,主要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可用归类比较法。
阅读部分的复习可分为文言文和现代文两部分,贯穿复习的每个阶段。这一阶段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复习要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的总结。比如,现代文阅读应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采用程序阅读法(即按照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带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的阅读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若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靠语言的积累,二是靠作文形式的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如熟读好文章、熟读诗词名句等。关于作文的创新,要讓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的原则,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
第四阶段复习就是回扣课本。本阶段复习本着“三个层面”即梳理、巩固和突破。具体说来,是针对模拟试卷和考点的内容梳理、巩固,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力求实现自我突破。
【关键词】初中;毕业;语文;阶段复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结构化模块”,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科学的复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知识,求得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积累水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应该是复习的主人。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老师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总复习效益。
二、以课本为主
首先要把当前的课文认真学习好。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方式学习当前的课文。即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应以新带旧,新旧结合。用比较、归纳、整合的方法去学。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所以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复习指导,复习成效显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三、根据题型,授之以渔
第二阶段复习,主要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可用归类比较法。
阅读部分的复习可分为文言文和现代文两部分,贯穿复习的每个阶段。这一阶段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复习要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的总结。比如,现代文阅读应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采用程序阅读法(即按照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带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的阅读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若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靠语言的积累,二是靠作文形式的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如熟读好文章、熟读诗词名句等。关于作文的创新,要讓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的原则,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
第四阶段复习就是回扣课本。本阶段复习本着“三个层面”即梳理、巩固和突破。具体说来,是针对模拟试卷和考点的内容梳理、巩固,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力求实现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