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度创业,伤痕累累
陈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当今国际众多叱咤风云的大公司,从HP到Sun、Cisco,再到Yahoo、Excite和eBay,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
1998年年底,陈一舟牵头搞起“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每隔两三个星期,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就聚在起七嘴八舌地聊互联网。在讨论过程中,陈舟与两位斯坦福校友周云帆和杨宁,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业部落,他们最终选择做互联网虚拟社区。
在上个世纪,硅谷Sandhill街(沙山路)的投资家们开创了风险投资行业,那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新年刚过,陈一舟便拿着3个人一起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开车在硅谷一家一家地敲门找投资商。不久之后,陈一舟获得了自己第一笔200多万美金的投资,并在5月份回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这就是后来的ChinaRen社区。
通过高校行系列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生必上网站。每逢假期,师哥师姐伤感别离时会说,“去校友录找我吧。”2000年,ChinaRen排名国内网站老四。然而达到巅峰时,陈一舟口袋渐空。其时,全球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上不了市,无法融资,就撑不下去。搜狐、新浪和网易上市后三足鼎立,未能及时上市的ChinaRen地位很难再突出,投资人决定把它卖掉。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卖给搜狐张朝阳,他个人获得44万股搜狐股票。当时搜狐每股股票价值仅仅为1美元出头。陈一舟认为搜狐的价值被远远低估,并未匆忙出手。2003年7月,搜狐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的39.74美元/股。凭借着ChinaRen和44万股搜狐股票,一买一卖间,陈一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卖掉股票后,陈舟放弃搜狐副总裁的位置,重返硅谷,再次创业。但因为“9·11事件,陈舟的二次创业梦想又破碎了。
打造千橡航母
2003年,从美国股市上,陈一舟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复苏。这年,陈舟召集旧部,携近百万美元创业投资回国成立千橡公司。取名千橡,寓意公司将要有橡树样旺盛的生命力。他吸取前两次的经验,决定做社区,并且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稳抓现金流,干橡公司正如它的寓意那样,快速稳定地发展起来。
做ChinaRen时他就积累了很多关于社区的经验,更何况陈舟最了解和喜爱的就是社区,并自称是在社区里泡的时间最长的中国CEO。当时中国开始出现韩流,于是陈舟创办的DuDu网完全从韩国网站借鉴风格。然而,陈一舟最终发现韩国的东西“拿来主义不Work”,DuDu网成长并不理想。自己做不成功,陈一舟开始想到收购,起初想要收购一个游戏类网站,结果没有成功。接着,在员工的推荐下,陈一舟关注上了猫扑网,陈一舟很快就被这个以跳跃思维(Bound Thinking)风格著称的社区网站所吸引。观察猫扑一年后,陈一舟把站长请来商谈合作。2004年3月通过股权置换方式,陈一舟购下猫扑网,这一次,陈一舟押对了宝。两年后,猫扑网络流量排名从全球的3000位开外提升至目前的30位。完成猫扑的收购,陈一舟并未裹足不前,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资本运作,将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5Q校园网、DoNews、豆瓣网等全都并入千橡,干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并购机器。
2006年3月,陈一舟的千橡集团宣布获得来自于General Atlantic(GA)为首的包括DCM、TVC,Accel Partner以及联想投资等在内的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是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互联网风险投资,也是WEB2.0概念中融资额最大的企业。打着2.0概念的网站非常多,千橡何以受到了风险投资的垂青?
真正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投的不是资产,而是团队。资产可以毁灭,而一个好的队伍能不断创造新的资产,以陈一舟为首的管理团队被证明在互联网社区有着极为成功的经验,陈一舟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就是投资者最大的保证。而且,千橡在过去的时间里,创造了比较大的价值,表现出其所有资产和它的变现能力、未来增值的潜力。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两点,才大力支持千橡。2006年千橡规模至少扩张一倍,旗下有“中国第一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号称中国最大的视频分享中心UUme,魔兽世界中国网站WoWar、IT社区及媒体平台斗牛士DoNews,软件下载网站DuDu,猫眼宽频Pcast、校园社区网站5Q,城市门户Renren互联网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mapbar等。
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
相对于自我积累式的自发型成长而言,成功的收购往往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陈一舟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灵活一些,不能完全靠自己创业,也不能完全靠收购。是适合收购,还是适合自己去做最后都是看成本。收购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且大部分收购对象在被收购后,它原有的资产扩大很多倍。如果没有新的成倍价值的增长,收购是没有意义的。由于资源,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往往发生在上市之后,如搜狐等,企业上市之前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千橡就是少数上市前并购并且成功的公司之一。
如何在自己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开始收购别人7陈一舟这样回答:“收购是一种需求。有需求,就要去找,找到了合适就买。”为什么陈一舟对各种各样的网站收购如此孜孜不倦呢?因为在陈一舟看来,WEB2.0时代网民的需求高度多样化,用户需要给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社区概念里面几个网站,一定要有一些不同特色的品牌。比如,猫扑网很受年轻人喜欢,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够细,千橡又新推出了“Renren网”和“5Q校园网”,“Renren网”提供的是城市分类信息服务,而“5Q校园网”则是一个只针对在校学生的社区网站,都很酷。应该说,千橡是互联网业少见的多品牌公司,产品多可以给客户一个打包广告的机会,优势显而易见。千橡旗下九个网站各有特色,吸引不同的人群,自然能创造更多的合力价值。
陈一舟像猎豹一样有着敏锐嗅觉和矫健身手,能准确、成功地抓住机会。陈一舟收购网站有两个特点:一是社区、二是娱乐性。在他看来,社区具有高度互动性与粘着度。社区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会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用户反过来会更愿意留在这个地方。而喜欢娱乐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也是消费能力很强的群体,所以长远收益是可预期的。陈一舟开始把这些收购来的网站逐步融合到主打的猫扑网平台上,并加大投入,增加了朋友圈,帖吧,猫仔队猫眼电视台等新产品,并推出DuDu网络加速器等服务。
在互联网第二轮投资热来临之际,千橡一系列的收购举动自然吸引了国际创业投资家的关注。虽然收购对公司来讲意味着壮大,但每一次收购对创始人的个人股份则意味着一次稀释。但是,国际风险投资商对陈一舟的偏爱和慷慨很大地降低了稀释比例,源源不断的资金加入解决了陈一舟的后顾之忧。
成长的千橡更稳健
千橡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卖内容的公司”,而千橡也逐渐从一个创业型公司,变成一个成长型公司。“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千橡将怎样继续成长,这是摆在陈一舟和千橡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家互联网公司下的九个品牌”集体上市,是陈一舟一直坚持的梦想,因为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不足够大,陈一舟希望给美国投资人呈现的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第二代互联网概念。有人把获得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视作千橡上市前的一个信号,但是陈一舟并不觉得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联系。事实上现在的千橡不缺少任何上市条件,经历了两次互联网泡沫的陈一舟没有轻易上市,他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成功需要更多耐性,以及更长远的打算。从1999年的开始,2001年的离开,2003年的再度出击,这“去”与“回”让他深刻理解了“坚持”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互联网还是处于投资阶段的新生市场,过早上市真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如果缺资金的话,可以上市,如果不缺资金去上市,反而会给自己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而千橡并不缺乏钱。Google上市很晚,是大器晚成,陈一舟也想做像Google一样稳健的公司。
现在的千橡,无论是人气还是营业收入,已经比部分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还要好。陈一舟非常自信,千橡集团倘若找到最佳的上市时机,那它绝对会是个难得一见的大家伙。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是陈一舟的偶像,巴菲特把自己一生的事业比做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上,最多只能打20个孔,这意味着每一次冒险和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陈一舟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谨慎的冒险者,陈一舟应该会带给千橡集团和互联网社区一个尽可能远的未来。
陈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当今国际众多叱咤风云的大公司,从HP到Sun、Cisco,再到Yahoo、Excite和eBay,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
1998年年底,陈一舟牵头搞起“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每隔两三个星期,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就聚在起七嘴八舌地聊互联网。在讨论过程中,陈舟与两位斯坦福校友周云帆和杨宁,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业部落,他们最终选择做互联网虚拟社区。
在上个世纪,硅谷Sandhill街(沙山路)的投资家们开创了风险投资行业,那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新年刚过,陈一舟便拿着3个人一起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开车在硅谷一家一家地敲门找投资商。不久之后,陈一舟获得了自己第一笔200多万美金的投资,并在5月份回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这就是后来的ChinaRen社区。
通过高校行系列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生必上网站。每逢假期,师哥师姐伤感别离时会说,“去校友录找我吧。”2000年,ChinaRen排名国内网站老四。然而达到巅峰时,陈一舟口袋渐空。其时,全球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上不了市,无法融资,就撑不下去。搜狐、新浪和网易上市后三足鼎立,未能及时上市的ChinaRen地位很难再突出,投资人决定把它卖掉。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卖给搜狐张朝阳,他个人获得44万股搜狐股票。当时搜狐每股股票价值仅仅为1美元出头。陈一舟认为搜狐的价值被远远低估,并未匆忙出手。2003年7月,搜狐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的39.74美元/股。凭借着ChinaRen和44万股搜狐股票,一买一卖间,陈一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卖掉股票后,陈舟放弃搜狐副总裁的位置,重返硅谷,再次创业。但因为“9·11事件,陈舟的二次创业梦想又破碎了。
打造千橡航母
2003年,从美国股市上,陈一舟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复苏。这年,陈舟召集旧部,携近百万美元创业投资回国成立千橡公司。取名千橡,寓意公司将要有橡树样旺盛的生命力。他吸取前两次的经验,决定做社区,并且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稳抓现金流,干橡公司正如它的寓意那样,快速稳定地发展起来。
做ChinaRen时他就积累了很多关于社区的经验,更何况陈舟最了解和喜爱的就是社区,并自称是在社区里泡的时间最长的中国CEO。当时中国开始出现韩流,于是陈舟创办的DuDu网完全从韩国网站借鉴风格。然而,陈一舟最终发现韩国的东西“拿来主义不Work”,DuDu网成长并不理想。自己做不成功,陈一舟开始想到收购,起初想要收购一个游戏类网站,结果没有成功。接着,在员工的推荐下,陈一舟关注上了猫扑网,陈一舟很快就被这个以跳跃思维(Bound Thinking)风格著称的社区网站所吸引。观察猫扑一年后,陈一舟把站长请来商谈合作。2004年3月通过股权置换方式,陈一舟购下猫扑网,这一次,陈一舟押对了宝。两年后,猫扑网络流量排名从全球的3000位开外提升至目前的30位。完成猫扑的收购,陈一舟并未裹足不前,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资本运作,将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5Q校园网、DoNews、豆瓣网等全都并入千橡,干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并购机器。
2006年3月,陈一舟的千橡集团宣布获得来自于General Atlantic(GA)为首的包括DCM、TVC,Accel Partner以及联想投资等在内的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是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互联网风险投资,也是WEB2.0概念中融资额最大的企业。打着2.0概念的网站非常多,千橡何以受到了风险投资的垂青?
真正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投的不是资产,而是团队。资产可以毁灭,而一个好的队伍能不断创造新的资产,以陈一舟为首的管理团队被证明在互联网社区有着极为成功的经验,陈一舟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就是投资者最大的保证。而且,千橡在过去的时间里,创造了比较大的价值,表现出其所有资产和它的变现能力、未来增值的潜力。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两点,才大力支持千橡。2006年千橡规模至少扩张一倍,旗下有“中国第一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号称中国最大的视频分享中心UUme,魔兽世界中国网站WoWar、IT社区及媒体平台斗牛士DoNews,软件下载网站DuDu,猫眼宽频Pcast、校园社区网站5Q,城市门户Renren互联网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mapbar等。
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
相对于自我积累式的自发型成长而言,成功的收购往往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陈一舟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灵活一些,不能完全靠自己创业,也不能完全靠收购。是适合收购,还是适合自己去做最后都是看成本。收购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且大部分收购对象在被收购后,它原有的资产扩大很多倍。如果没有新的成倍价值的增长,收购是没有意义的。由于资源,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往往发生在上市之后,如搜狐等,企业上市之前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千橡就是少数上市前并购并且成功的公司之一。
如何在自己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开始收购别人7陈一舟这样回答:“收购是一种需求。有需求,就要去找,找到了合适就买。”为什么陈一舟对各种各样的网站收购如此孜孜不倦呢?因为在陈一舟看来,WEB2.0时代网民的需求高度多样化,用户需要给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社区概念里面几个网站,一定要有一些不同特色的品牌。比如,猫扑网很受年轻人喜欢,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够细,千橡又新推出了“Renren网”和“5Q校园网”,“Renren网”提供的是城市分类信息服务,而“5Q校园网”则是一个只针对在校学生的社区网站,都很酷。应该说,千橡是互联网业少见的多品牌公司,产品多可以给客户一个打包广告的机会,优势显而易见。千橡旗下九个网站各有特色,吸引不同的人群,自然能创造更多的合力价值。
陈一舟像猎豹一样有着敏锐嗅觉和矫健身手,能准确、成功地抓住机会。陈一舟收购网站有两个特点:一是社区、二是娱乐性。在他看来,社区具有高度互动性与粘着度。社区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会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用户反过来会更愿意留在这个地方。而喜欢娱乐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也是消费能力很强的群体,所以长远收益是可预期的。陈一舟开始把这些收购来的网站逐步融合到主打的猫扑网平台上,并加大投入,增加了朋友圈,帖吧,猫仔队猫眼电视台等新产品,并推出DuDu网络加速器等服务。
在互联网第二轮投资热来临之际,千橡一系列的收购举动自然吸引了国际创业投资家的关注。虽然收购对公司来讲意味着壮大,但每一次收购对创始人的个人股份则意味着一次稀释。但是,国际风险投资商对陈一舟的偏爱和慷慨很大地降低了稀释比例,源源不断的资金加入解决了陈一舟的后顾之忧。
成长的千橡更稳健
千橡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卖内容的公司”,而千橡也逐渐从一个创业型公司,变成一个成长型公司。“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千橡将怎样继续成长,这是摆在陈一舟和千橡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家互联网公司下的九个品牌”集体上市,是陈一舟一直坚持的梦想,因为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不足够大,陈一舟希望给美国投资人呈现的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第二代互联网概念。有人把获得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视作千橡上市前的一个信号,但是陈一舟并不觉得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联系。事实上现在的千橡不缺少任何上市条件,经历了两次互联网泡沫的陈一舟没有轻易上市,他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成功需要更多耐性,以及更长远的打算。从1999年的开始,2001年的离开,2003年的再度出击,这“去”与“回”让他深刻理解了“坚持”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互联网还是处于投资阶段的新生市场,过早上市真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如果缺资金的话,可以上市,如果不缺资金去上市,反而会给自己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而千橡并不缺乏钱。Google上市很晚,是大器晚成,陈一舟也想做像Google一样稳健的公司。
现在的千橡,无论是人气还是营业收入,已经比部分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还要好。陈一舟非常自信,千橡集团倘若找到最佳的上市时机,那它绝对会是个难得一见的大家伙。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是陈一舟的偶像,巴菲特把自己一生的事业比做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上,最多只能打20个孔,这意味着每一次冒险和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陈一舟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谨慎的冒险者,陈一舟应该会带给千橡集团和互联网社区一个尽可能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