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显示:注重科学,提供学习方式多样化。现行物理教学中有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随堂探究演示实验近20个。传统的实验教学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内涵,探索出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平台。本文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演示实验为例,谈谈一些肤浅的做法。
一、学情分析
前几章,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初步地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滑动变阻器作用和使用方法。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联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个实验是教师随堂演示实验,如果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效果可能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二、定位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初步学会实验设计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时间与教材同步进行,实验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内完成,还可通过课前提示、课间操作、课后分析思考等几个环节完成。
四、教学过程
1、布置探究目标
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用什么仪器可定量地测出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或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
问题2:如何利用滑动变动器来控制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这一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
问题3: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达到改变某一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问题4: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几步进行?采用什么方法?
问题5:本节实验电路图如何设计?除了课文中设计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6: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
问题7: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猜测,如何用实验来探究你猜测正确与否?
2、构建探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时,教师反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师生共同讨论、整理、加工,重新构建实验方法和步骤。
3、实施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并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
⑴讨论分析:这个实验是采用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有部分学生对R一定或U一定的条件还理解不清。⑵从学生测出的数据来看,虽然电压或电阻成正整数倍增加,电流值并未成正整数倍增加或减小,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⑶有些学生设计的电路图不用滑动变阻器,而是改变干电池个数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应对这种学生这种做法进行讲解并加以推广。⑷由于各组选择的电压和电阻值不同,因此,电流值相差较大,且要更换接线柱再进行测量。
五、实验教学后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下,本节实验结果分析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新知、获得体验、科学认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探究性实验能力较差,操作过程存在盲目性、被动性,甚至出现操作错误。这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增强学生进取心。
一、学情分析
前几章,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初步地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滑动变阻器作用和使用方法。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联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个实验是教师随堂演示实验,如果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效果可能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二、定位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初步学会实验设计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时间与教材同步进行,实验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内完成,还可通过课前提示、课间操作、课后分析思考等几个环节完成。
四、教学过程
1、布置探究目标
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用什么仪器可定量地测出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或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
问题2:如何利用滑动变动器来控制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这一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
问题3: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达到改变某一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问题4: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几步进行?采用什么方法?
问题5:本节实验电路图如何设计?除了课文中设计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6: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
问题7: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猜测,如何用实验来探究你猜测正确与否?
2、构建探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时,教师反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师生共同讨论、整理、加工,重新构建实验方法和步骤。
3、实施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并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
⑴讨论分析:这个实验是采用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有部分学生对R一定或U一定的条件还理解不清。⑵从学生测出的数据来看,虽然电压或电阻成正整数倍增加,电流值并未成正整数倍增加或减小,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⑶有些学生设计的电路图不用滑动变阻器,而是改变干电池个数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应对这种学生这种做法进行讲解并加以推广。⑷由于各组选择的电压和电阻值不同,因此,电流值相差较大,且要更换接线柱再进行测量。
五、实验教学后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下,本节实验结果分析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新知、获得体验、科学认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探究性实验能力较差,操作过程存在盲目性、被动性,甚至出现操作错误。这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增强学生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