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Capitan攀登路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登风格的战场
  酋长岩曾经被视为不可能被攀登的巨石,但人类前仆后继的挑战和探索,让多少不可能变成可能?
  历史上最轰动的就是The Nose的首登,该路线基本上沿着酋长岩最显明的特征,也就是西南面和东南面岩壁的交会线,像是一艘船舰乘风破浪的前端,也像是挺直的鼻梁。首攀发生在1958年,由Warren Harding领队的队伍攀登成功。
  Harding构思这个攀登已经很久了,这是酋长岩最明显的线路,他无论如何都要成功。那时他采取的方式是以前登山界常见的喜马拉雅式攀登,换成大墙攀登就是使用大量的路绳,有着连接地面和岩壁上各个栖息地的脐带,可以回到地面重新补给休息,然后慢慢地拼上去。这个计划从开始到结束,总共长达18个月,在岩壁上的工作天数达到了47天。虽然是喜马拉雅式的持久围攻,但是在当时这一路线的难度以及天气仍然给攀登者以极大挑战,该成功可以说是无争议的划世纪。
  The Nose成功之后,很多在优胜美地的首攀仍然沿用这一模式,但是一些优胜美地的常客,认为这种“只要肯吃苦慢慢磨就可以成功的方式”抹掉了很多攀岩活动的冒险性甚至本质,攀岩变成工程化迈向成功,而不是提升自我能力挑战未知。也因此,这些人主张拔掉岩壁与地面连结的脐带,同时非必要时不应在岩壁上打bolts,不可以安全为名把攀登变简单化。
  而在该冒险攀登风格以及无痕攀登的大旗下,最划时代的攀登即为Royal Robbins领队的队伍在1961年首攀Salathe Wall。在10段以后,他们即放掉与地面连结的路绳,尽管上方的路径未知,他们一往无前,连续地把路线攀登完。
  今日,Salathe Wall虽然不如The Nose交通繁忙,但却是酋长岩现在百余条路线中,最依附岩石天然特征来登顶的路线。
  自由攀登
  过了第一时期的风格之争,随着攀登装备的精进,攀登者在力量和技巧上也有了更长足的进步。开始有人思考,原本大量使用器械攀登的路线,现在是不是可以只用手脚就攀爬得上去呢?是否可以让所有身体以外的装备,都退回纯保护的角色,而使用自由攀登来挑战这些线路?
  酋长岩上第一条被自由攀登的路线,是1979年由Ray Jardine和Bill Price所完成,但是时至今日较少人知晓这段历史,因为这条路线较短,也不是酋长岩上的主要路线。
  一直到著名的环球攀岩探险家Todd Skinner以及他的好友和长期搭档Paul Piana,两人视前辈Royal Robbins为偶像,立志要自由攀登所有Robbins之前以器械攀登建立的路线,在1988年花了30天的功夫熟悉Salathe Wall上的动作,最后再以九天时间完成了该路线的自由攀登,算是开启了先河。
  而The Nose是酋长岩上第二条被自由攀登的主要路线。算是优胜美地岩石大师时代的Lynn Hill将此设为她的主要目标。终于在1993年,四天的攀登,她成为第一位自由攀登The Nose的攀岩者,来年她又重回优胜美地,在一天时间内爬完了The Nose。这两次跨时代的攀登,奠定了她在攀岩史上不可撼动的传奇地位。
  快速攀登
  时至今日,攀登者在著名路线上的挑战,有一项是快速攀登。每一条酋长岩上的路线都有时间纪录。但是最受人瞩目的还是The Nose的时间纪录。历史上Hans Florine是纪录保持者当中名字出现最频繁的。对于The Nose上的快速攀登,他极有心得。每当有新人突破他的纪录之后,攀岩者就会关心Florine又会物色哪一位适合的人选当他的绳伴,再把纪录抢回来。
  目前The Nose的速度纪录为2小时23分46秒,由他和Alex Honnold在2012年6月17日所完成。
  而另外一位El Cap的传奇人物则是Ammon McNeely,他完攀了酋长岩上的绝大多数线路,包括一些极端危险可怕的器械攀登路线,他也是酋长岩上二十余条路线的速度纪录保持者,其中有13条都是由他首次在一天之内完攀。
  24小时内的挑战
  在优胜美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了所谓24小时的挑战,即“可不可以在一天内爬完某路线?”或是“24小时内我总共可以爬完多少路线?”等。历史上较著名的可能是1975年John Long、Jim Birdwell和Bill Westbay第一次在24小时内爬完了The Nose。之后的攀岩者都有意无意地维持这一传统,如上述提到Lynn Hill在一天的时间内自由攀登The Nose,以及Tommy Caldwell,他是近年来少数致力于自由攀登酋长岩的器械路线的顶尖攀登者,所以我对Tommy Caldwell的第一印象就是怎么他常常戴着头灯攀岩。
  目前最有名的24小时内的壮举,当数Alex Honnold在24小时内连爬了三座优胜美地的大墙:The Watkins、El Cap和Half Dome。
  基本上,攀岩者如果聊到大墙攀登,第一个一定会想到酋长岩。而现在酋长岩也变成有志于大墙攀登者最友善的环境了:第一,海拔不高,不用适应高度;第二,天气稳定舒适阳光充足,不像很多大墙不是在深山就是离赤道很远;第三,救援服务数一数二;第四,路线资料丰富。所以如果你想爬大墙,不要再等待了,赶快奔向加州的阳光吧。
其他文献
OUTDOOR:这次的中法联合攀登探险,为什么会选在四姑娘山地区?  康华:这次的中法联合攀登的发起方是GHM法国高山集团,他们也是金冰镐的发起人之一。他们推崇的是纯阿尔卑斯式的攀登,想在中国寻找这样的地域,也想通过攀登更多地了解中国优秀的攀登者。关于地点的选择,其实这两三年四姑娘山地区在法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法国有一个安萨攀登学校,其中一位很厉害的老师叫菲利普,他在2006年和2011年两次来到
他们是被称为“拥有两个肺的人”,在常人难以呼吸的高寒缺氧地带,他们举重若轻,协助一批又一批热爱登山的人完成巅峰梦想;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写就令人难以置信的攀登奇迹,没有他们,人类探索高山的足迹或将举步维艰;他们的处境、伤痛甚至死亡却绝少被人提及,他们像流淌在珠峰脚下的寂寂河流,世代守护着这片星球上最危险最圣洁的土地……
“每一次在船上,大脑都在高频率运作当中:观察、思考、判断、估计。必须提前考虑好风流动的影响、技术战术的策略等,谁考虑得越周到、细致、全面、精准,谁获胜的希望就越大。”这句话出自奥运冠军徐莉佳。当一个热爱海洋的人选择了职业帆船运动员这个职业时,他/她就必然放弃作为爱好的闲适和自由。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必须全神贯注,必须为比赛成绩的毫厘押上全副心血而无路可退。  近几年,随着帆船运动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美
随着黄金周与凉爽秋季的到来,没有了炎炎夏日的高温,初秋的天气更加适宜户外活动,尤其是对于平日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放松自己的人们,10月更是放松身心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节。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周末成为难得的休息时间,对于在百忙之中需放松身心的人们来说,周末徒步出行是很好的选择。近年来,户外徒步行因其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和欢迎,其魅力就在于人们不仅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徜徉在没有钢筋水泥
昌都、林芝和那曲交界的藏东南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这里则隐藏着逾百座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其间更深藏着不少美丽的冰川。如果没有云层的遮挡成都飞往拉萨的飞机行至林芝地区上空时。我们可以清楚地俯瞰到白雪皑皑的连绵山脉及青葱茂密的原始森林,一些银装素裹、巍峨壮美的山峰、冰舌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里却是一片尚待深入认识的隐秘区域。  由于念青唐古拉东段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大量降雪形成了数量
狐狸与孩子  导演:吕克·雅克  主演:贝蒂·若耶-布萝  英文配音:凯特·温丝莱特  影评作者:田三月  《狐狸和孩子》这部电影并没有像《帝企鹅日记》那样给导演带去如潮的好评。我对吕克·雅克的延时拍摄也无太多好感,就当是缓缓翻一本精美的台历,从冬雪皑皑到满山春花星星点点就那样从容地翻过去。只有一个问题拽住我,让我耐着性子窝在沙发上,合着窗帘,看一个长满雀斑的小女孩和一只有着蓬松大尾巴的小狐狸被投
“你现在爬到多难了?”这个问题就跟我读博士班的时候,被问“你什么时候毕业?”一样讨厌。以前的内心独白是“我也想早些毕业”,现在则是“我也想爬5.12”,偏偏后者比前者还难。“嗯”,既要诚实,又不好夸张,但是也不想被小看,还不想搞得太复杂,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如果 top rope,我爬到xxx;lead则是xxx。” “咦?理论上 top rope 不是应该和 lead 一样吗?”好一个理论上
乌鲁木齐的夏天,天黑得很晚,北京时间22:30,晚霞还在西侧布置美妙的光线与云彩。我有12年多没有回到这里了,这是我多年前认识杨春风的地方—那时,我们年轻,我们热爱登山、一起攀爬。之后,我选择保守、相对庸常的生活道路,他坚决地沿着登山道路一直走下来。直到今天,戛然而止。  如今,我再次回到乌鲁木齐,理由竟然是回来参加杨春风的追悼会……杨春风安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很安静。我曾面对过一些死亡亲友的遗体,
上海世博会的5月盛事    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上海政府从交通,住宿饮食、治安等等一系列的硬件条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海在交通,商业、通讯、住宿,旧城改造等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500亿~4500亿元人民币。明年,世博会对上海GDP的贡献值将达5%,对整个长三角投资的拉动将达40%~50%。上海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透露,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接待参观人数有望突破70
清晨,象群路过野保站。一头大象将它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没有玻璃的窗子,正在睡梦中的我被这温柔的抚摸弄醒。作为一名长期研究亚洲象和非洲象的科学家,这种美妙的感觉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得的宝贵记忆。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曾见过非洲象,看到的人们对这种“大家伙”是否印象深刻?  大象是地球上最智慧的动物之一,它们长期生活在以“家庭”为组织的群体社会中。有观察表明,它们记忆长久且“重感情”,当大象失去一个家庭成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