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穰垛儿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香四溢的乡间五月一过,就场光地净了,麦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大地呈现出成片的暗黄色,莽莽苍苍。
   在村子周围、溜光四平的打麦场上,陆续起了一堆堆圆圆鼓鼓的麦穰垛,一垛一垛,散落着,比邻而居,像极了大草原上的亮黄色的蒙古包。
   这些蹲坐在村子周围的麦穰垛,静静默默,爬伏在那儿,像一个思想者,思考着乡村的过去和未来,在五月的暖风中,幽幽地散发着麦秸秆的干香。这就是乡村的味道,让人闻之欲醉。
   它们的色泽,因为失去水分,早就由青白变成了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银白、暗红等色彩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只是呈现出那种富贵的金黄色。一阵风吹来,麦穰垛上直立的麦秸秆颤动不已,中空的麦秸秆,有时竟被风儿吹得发出细微口哨的声音,吱吱呜呜,汇成了一曲歡快的乡村天籁。
   站在麦穰垛旁边,闻着干麦秸秆的焦甜清香,听着悦耳的吱呜声,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天上的白云在缓缓流动,偶尔可见垛边散落地上的麦穗头儿,见证着曾经有过的热烈的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那些悠闲的鸡儿或狗儿,在这圆圆鼓鼓的麦穰垛间,士大夫似的,踱着方步,来回穿梭觅食,鸡鸣狗吠的声音,清晰可闻。
   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在掠过乡村的四季风中,会缓缓地风干、缩小、变实,成了组成乡村固定风景的一部分。座座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麦穰垛,像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那金黄的色彩,圆鼓鼓的形状,无论怎么看,都是现实乡村生活中的好油画,油画中的极美的乡村田园风景。
   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再继续贡献出自己的身体。在农村,麦穰草,被应用的范围极广。它们可以在农家的土灶里,自我焚烧而化成温暖的灶火,偎舔着锅底,烧熟农家饭菜而四散飘香,营养农人的身体。或者,在农妇的手里,经过细巧编织,金黄的麦穰草,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些倾注农妇柔婉情怀的工艺品,恰到好处地点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那些日间倍感松闲的老人,常背靠着麦穰垛,晒着太阳,拉着闲话;更有贪恋麦穰垛温暖的人,会在麦穰垛的下部,掏挖一个能容下一人大小的洞儿,躺在里面,松软、避风、温馨,嗅着麦草的干香,而酣然入睡,一直到夜幕降临。我们这些孩子,有时在捉迷藏时,也会躲进事先掏挖好的洞中,让同伴遍寻不到。这个时候,麦穰垛,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容纳了所有依靠它的村人。
   这些紧靠村子而垛起的麦穰垛,随着流年岁月的侵蚀,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了暗黑色;而麦秸秆,则干枯发脆,清香尽失,但是,它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历经的历程,待到来年的芒种时节,接替自己的,将又是座座圆圆鼓鼓、崭崭新新的麦穰垛儿。
  (作者雷晓婉,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2期)
  读有所思
   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作者笔下“麦秸秆”“麦穰垛”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第五段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写景散文最具美景美意,历来备受人们喜欢。它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的色彩、声音、情状等特点;通过发挥想象,虚实结合,来表达独特的内心体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写景散文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写实景和写情境。写实景的以对自然、人工景观的精确描写见长;写情境的则用有情的眼光去
期刊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我还没来得及欣赏春天的妩媚,蓬勃的夏天转眼便到了。树木苍翠欲滴,好似举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形成片片浓郁的树荫;小草已没有了春的娇嫩,肆意地铺张着;一簇簇的花安静地开着,张扬着自己的美。一切是那样美好。可是,我的心情却低沉到了极点,双腿似乎有千斤重,每走一步都感觉十分困难。   我对物理一直都有很大的兴趣,可这次的测试,彻底打垮了我对学好物理的信心。一连几天,我都提不起精神,放学回
期刊
王羲之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就是一个“俯察品类之盛”并自得其乐的人。他常年居住在黄沙梁,天天和弱小的生命、事物打交道,观察它们,发现它们,体味它们,他发现了万物本身所具有的灵性和独特的大千世界。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最大的事情》,又蕴含了作者哪些发现和思考呢?  最大的事情  一年中我们在
期刊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风和日丽,电闪雷鸣……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而雨恰恰是这些魂宝中的精品,是大自然中的精灵,因此我特别依恋雨季,对雨可谓是“情有独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春小雨滋润着万物,一瞬间,整个世界就重新充满了活力。你可以伸出双手,尽情地感受春雨的爱抚,当雨点儿触及肌肤的一刹那,一丝带着寒意和暖意的清凉使你周身舒爽。宁静的夜晚,你可以坐在窗
期刊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讲述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不仅如此,她还尖锐地指出,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翔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既贯
期刊
我们在描绘或说明事物时,需要先对事物进行观察。细致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准确是观察的根本,全面是观察的原则,发现特点是观察的目的。在《蝉》一文中,法布尔转换身份观察蝉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以主人的身份去注意蝉,对蝉稍有“偏见”。   例: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占据”写出了蝉的“霸道”、心安理得,“统
期刊
少年茅盾在故乡乌青镇高等小学(现乌镇植材小学)就读时,写了许多让人惊叹的作文!其中有史论、时评、专论、人物论、散文,还有经籍名词、典故释义。这些作文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面,远远超过一般小学生的水平。史论各题所涉史实,上涉春秋,下迄清末,都似烂熟于心,故能从容陈史,据史立论,论不离史。人物论各题,论及的人物有文人处士、佞臣刺客、帝王将相等,各人身份不一,所处时代各异,但由于熟知人物生平行迹,故能据事评人
期刊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可以借鉴绘画的创作思路。如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化身为画家,经过精心构图,挥就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高原美景图。  1.色彩相容,动静相衬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
期刊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昆虫记》不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一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去一颗智慧之果。  片段阅读一  尽责的门卫  当一只蜜蜂从
期刊
文题速递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介绍某
期刊